公司炒了最晚下班的人:真正的高手,都懂得用理财思维做时间管理
作者:我是密斯汀,全职写作5年,现为撰稿人。专注分享职场干货和人生经验,欢迎关注我,希望给20-30岁的你一些职场启发。
微博上有一个话题,“到底是什么因素,拖垮了很多年轻人的职场生涯?导致他们年复一年碌碌无为,挣扎在社会底层?”
有一个回答引起了我的注意:
“真正拖垮当代年轻人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死工资,而是差劲的时间管理。对于没背景只能靠自己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时间是他们唯一的筹码,而没有正确的时间管理,无异于慢慢放弃了翻牌的筹码。”
我想起了之前工作的一个职场的实习生小妹阿影,一个勤奋又乐于助人的妹子,每天工作态度看似非常的积极,但是她的上级却对她很不满意,评价她“工作效率低,成果差。”
明明是最晚一个走的人,但是工作的成果却甚微。我之前也很不明白,直到我有一次看到了她的工作清单。
上面密密麻麻是今天要做的待办事项,大的包括写文章,收集素材,作报告,小的包括回复留言、核对活动中奖用户、以及帮同事一些小忙例如买咖啡之类的。她还有一个习惯,每做完一件事就打个勾。
我看着她密密麻麻的勾,但却看到她身为编辑,每天最重要最核心的本职工作就是收集素材写推文,但是她居然把早上大块的时间用在整理数据、回复留言等微小而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上。
甚至有的同事找她帮忙,她就立刻着手帮别人忙了,等到她把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做完后,才开始做最重要的事情。
这样有个很不好的地方就是,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而且消耗了自己的精力,工作效率自己打折。
她虽然经常加班,但是经常还做不好。久而久之,就给人懒散又低效的印象。
果然没过试用期就被开除了。
最晚下班,最早被开除,为什么?
我叹了口气,这都是不会做好职场时间管理的典型案例,她不是不够勤奋,而是没做好时间管理啊。
我前两年刚工作的时候,也犯过类似阿影的错误。后来是我学习了理财课程后,经过一个理财和时间管理高手的指点,才掌握了高效的时间管理方式。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个实用的时间管理方法,那就是——用理财的思维,做好时间管理。
理财圈有句名言说得好:理财就是理生活。
而我要说,做好时间管理,就是管理自己的未来。
时间是最伟大的疆土,只要管理得当,将孕育出你未来无限的可能和希望。
如何用理财的思维管理时间呢?我总结了这4点。
第一,管理时间之前,先了解自己的时间去哪里了市面上的理财课千差万别,但是基本都会在一开始强调一个步骤:
那就是用记账软件老老实实的把自己每个月的开销,分门别类的统计下来,大概坚持一个月,基本你就能了解自己把钱花到哪里去了,然后再根据你花钱的方式不断优化自己的开支,达到合理储蓄的第一步。
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的价值不言而喻。
管理时间我们也可以参考类似的思路:很多人之所以觉得时间不够用,纯粹是消耗在每天杂七杂八的小事中了:
以之前文中提到的小影为例:根据我的观察,她是每天来上班了要先磨蹭一会,先是慢吞吞的吃完早餐,然后再淡定的泡个茶,甚至再和同事闲聊一会,过了一个小时后才慢腾腾的进入工作的状态。
好不容易开始工作了,一会刷几分钟网页,或者帮同事一个小忙,时间就过去了。
加班后经常发朋友圈诉苦:时间不够用……(这是不是很多职场人的缩影)
每个人的24小时都是公平的,你疏于管理时间,时间自然会抛弃你。
而《奇特的一生》作者柳比歇夫就是一个坚持记录时间的忠实拥护者。26 岁时,他独创了一种「时间统计法」,以记录自己在每个事件上所花费的时间。
他记录的时间就是「纯时间」。他用这种方法记录时间整整 56 年,直到他去世。
举例来看,以下是他一天的记录:
1946 年 4 月 7 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 - 3 小时 15 分
鉴定袋蛾 - 20 分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 - 2 小时 45 分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 - 2 小时 25 分
休息:给依戈尔写信 - 10 分;《乌克扬诺夫斯克真理报》- 10 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 1 小时 25 分
基本工作合计:6 小时 20 分
这个「时间统计法」帮助他了解了自己在学术研究中真正消耗的时长,这样他未来时间计划的时候就可以做到极为准确。而他也就能清楚的知道自己预计的工作以及一生的计划是否能够按时完成。
凭借自己对时间往死里扣的标准,他一生获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前苏联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一生发布了 70 余部学术著作。硬生生将生命活出了双倍的厚度。
第二,列出你工作的任务清单理财时,老师会让我们列出自己赚钱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什么?有的人是一套房子,有的人是说走就走的自由,有的人是开一家咖啡的启动金。
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目的,老师都会让我们明明白白的列出清单,并且优化等级按照重要程度排序。
时间也一样。时间的本质是被消耗,那么在24小时有限的时间里,做有价值的事情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第二天到来之前,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给你的工作任务列出一个清单,再按照经典的四象限法则进行排序:
这个理论最早由于著名管理学家科维提出,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时间管理理论。
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可以分为四个“象限”:
既紧急又重要
重要但不紧急
紧急但不重要
既不紧急也不重要
这就是关于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这四个象限的划分,有利于我们对时间进行深刻的认识及有效的管理。
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岗位明确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优先把自己的时间资源和精力资源倾斜在这上面。
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繁琐,但是习惯了你会理解这个经典的时间四象素为什么被反复提及。这也是发我这几年测试过最实用的一个方式。
第三,聚少成多,重视零碎时间的价值理财课里面,老师有提到一个很经典的“一杯咖啡的理论”:如果你一天喝一杯咖啡,按照星巴克的价格,一天一杯,一个月就是900元,一年就8100元。
当时学员就震惊了,“这么多吗?”
老师继续给我们算账:不仅是你,如果你对象也喝的话,这样两个人一年就将进2w。5年就是10w.这在咱们老家,都是一套房子的首付了。“
每个人零碎的支出,在理财中被称为”拿铁因子“,它们看起来不多,花起来也不让人感到心疼,但是积少成多,慢慢积累就是一大可观的数目。
时间管理何曾不是这个道理。
你想想你生活中的时间漏洞里面,有多少个”拿铁因子“是可以弥补的。
我们经常说,如果你想要做成一件事,只要把零碎的时间应用起来,就能积少成多,建沙成塔。
诗词大会总冠军外卖小哥,每天利用送外卖回来吃午饭的1小时的午休时间里,他看书,记诗词……等待客户下楼少则几分钟,多则十几分钟的时间里,他掏出诗词背一段。
时光对他的坚持给了重重一吻,他靠着自己这些零碎的时间一举夺冠。
连董卿都为他点赞。
这些细小的时光,不知不觉点亮了很多小人物内心的小火苗。
连大文豪鲁迅都早早坦言:
我哪里是天才啊,我时间也不比别人多,我只不过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了。
第四,对时间要有正确的认识,相信复利效应高中的我们几乎都会背过一句政治哲学里的话:量变引起质变。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主要在于复利的滚雪球效应,威力之大让人叹为观止,很多理财师喜欢拿复利说举例子。
复利是什么?
就是以如果一个人年化收益率是25%,那么十年就是10倍,20年就是100倍,30年就是1000倍,越到后面,前面的数字越变得忽略不计。
巴菲特90%的财富,是在其60岁之后获得的。
人的成就其实也一样,根据一个社会统计的数据得出:
很多白手起家的老总,事业的上升期都是在30岁之后,他们很多人在30岁前,也都是在自己的本质工作岗位上做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以及人脉的积累。
但是就是因为他们30岁之前,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了正确的方向,做了正确的事情。
所以很多人工作5-10年后,都渐渐从量变产生了质变。
比如,你想成为职场领域专家,你可以对自己的时间进行规划。每天拿出1个小时做职场管理相关的学习,不停的刻意训练,这会让你在这个小领域精进,成为一个厉害的人,达到你的目标。
无论是理财还是时间管理,有些思维是相通的,只要我们善于总结归纳,善于规划, 都能找到自己的节奏。
就像一名投资人说的:对于年轻人来说,理财和时间管理是两项极其重要的思维。
“理财能保护你财富不被挥霍,而时间管理能为你创造财富。”
理财为你的财富节源,时间管理为你的财富开流。
像你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而偏偏这个两个思维,又恰好是相通的。
作者:密斯汀:生活在妖都(广州)撰稿人,做过编辑写文章,也干过记者采访过100+CEO和投资人。专注于职场干货文章的分享。有态度,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