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何畏自卑
孩子们第一次被带到动物园,当他们面对关在笼子里的狮子时,一个孩子迅速地跑到母亲身后,脸色苍白地说:“妈妈,带我回家吧。”第二个孩子跃跃欲试地问道:“妈妈,如果我向它吐口水,那会怎么样?”
其实,我们都想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拥有更好的生活,所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而在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状况下,就会产生或多或少的自卑感。
面对自卑感的我们,大多数都是这两个惧怕狮子的小孩——
有些人因为自卑于自身缺陷,面对挑战就惧怕地缩回自己的小世界,用逃避来寻求庇护;有些人为了补偿缺陷感带来的自卑感,便假装无所畏惧,用狂妄自大的态度来掩饰自己的缺陷。
这就是奥地利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者阿弗雷德·阿德勒,在其《自卑与超越》里提出的“自卑情节”与“心理补偿机制”。
01
自卑为锁,画地为牢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关注度极高的问题:拥有一个佛系女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其中的一个答主分享他和前女友的故事,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
前女友一个十分优秀的女孩,生活学习都十分自律,对周围的朋友也很上心,周围的同学、好友们都对她有着极高的评价,都说她向蝴蝶一样自信、美丽。
但作为她的男朋友,答主在和她的恋情中,却极度缺乏真实感——
她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但却从来不主动去联系男友,也不喜欢对方加入自己的生活,觉得那样会打乱自己的节奏。
她十分厌倦和男友做所谓的无效交流,喜欢“划清界限、互不打扰”的相处模式,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连吵架都觉得是浪费精力。
在这段恋情里,她总是能保持一种旁观者的冷静,可谓是“将佛系进行到底”。终于,在相恋的第四年,他们还是结束了这段让彼此都痛苦的异地恋。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这本书里说:“当自卑感过于强大时,就会使退缩到自认的安全范围,形成“自卑情结”。”
“自卑情节”严重的人,会因为自身的经历或曾受到的伤害,形成“自闭式”自卑,在心理学上称之为“亲密关系恐惧症”,表现为女主的这种“佛系”交往态度。
她们虽然很想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但又担心自己的感情付出得不到回应,不敢对别人有所依赖,于是慢慢地回避亲密的关系。
有了这种“打预防针”式的佛系处理,其实是在一遍遍地暗示自己,只有不要陷入这段感情,当关系真正破裂的时候,才不至于受到太大伤害。
这样的人,像一只刺猬,自定了一个安全范围,范围之外是你好我好的平和,一旦对方突破这个界限,便竖起浑身的尖刺,用这“自闭”式防御给自己上锁,从此画地为牢。
02
自大与狂妄,自卑的表象
“我所有的自负皆来自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气概都来自于我的软弱。”这是马良在《坦白书》里面的台词。
和那些自卑到不敢付出真实情感的人来说,感受到自卑的人,还会企图采取新的发展与表现自己,借以减轻或抵消不安,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的一种内在要求,从而出现另一个极端——
前一段时间,全网关注的“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其实就是翟天临自卑于学历不足的缺陷,妄图将自己打造成醉心演艺事业,却轻松攻读博士学位的“学霸”。
当在直播中闹出“不知知网”的笑话时,还称只是开了一个类似“不知1+1=2”的笑话,直到闹得全网皆知,才不得不发布道歉公告。
而前几天刷屏朋友圈的“阿里千万女高管”王晗,也是自卑于自身不够亮眼吸睛的工作履历,在《那个从阿里离职的漂亮女高管,从来不过情人节》的文章里,将自己塑造成阿里重要高管,为了理想而辞职做美妆创业的励志女性。
直到阿里真正的高管现身,拆穿她消费前东家,只为吸引流量买面膜的微商套路。
除了翟天临和王晗,其实生活这样自卑又自负的人,比比皆是。这样的人大多数是越缺什么,就越炫耀什么。
阿德勒认为,这种以优越的姿态进行自我催眠,寻找优越感来补偿自己的情绪,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将真正的问题掩藏起来。这样只会使得自卑情结越来越严重,因为引发自卑的因素依然存在。
就像那个被狮子吓得心里发颤的孩子,越是害怕狮子,越是用一种幼稚的手段,去掩饰自己的恐惧。但伪装的优越感,只是虚张声势,如同一只张牙舞爪的纸老虎,一戳就破。旁人很容易从那种自大与狂妄中,看到其自卑的真相。
03
超越自卑,破茧成蝶
其实,阿德勒认为,你我生而为凡人,不必惧怕自卑,因为自卑感并不是病态的。它只是一种向往更好状态,却又没能得到满足的急切情绪。
自卑感,其实是人类得以改善的动力之源。因为只有当人类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未来进步的需要时,才有可能促进自身向上生长。
电影《国王的演讲》里,因为五岁开始就被保姆连续三年偏向对待,王室次子艾伯特开始产生自卑感,直到成年之后,仍旧没能走出童年阴影,导致说话结巴,不能流畅地进行口语表达。
但是二战来临,意外登上王位的他,不得不作为国王,面对全国人民进行演讲。
为了克服自己口吃的毛病,他在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的治疗下,挖掘自卑感的来源,并正视身为王储的他,竟然被自卑笼罩了数十年的事实,最后克服自身缺陷,二战前发表鼓舞人心的国王演讲。
在补偿心理的作用下,自卑感具有使人前进的反弹力,是个人趋向优越的原动力,它提示我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知道自己的短板,超越自卑,破茧成蝶
《自卑与超越》中说:“在对抗自卑感的拉锯战里,补偿心理变成一种“移位”,让我们为了克服生理上的缺陷,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赶上或超过他人。”
正如电影中那句最震撼人心的台词:“臣服在恐惧之下,即便是王,也是带着枷锁的奴隶,克服恐惧,你就是王。”
04
知耻近勇,超越自卑
想要超越自卑,必须先接受自己不足所导致的自卑感,承认自己的缺点,但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别人也并非完美。
只有承认自己的不足,才会针对缺陷而进行补偿,以及奋起直追的决心,《中庸》里讲的“知耻近乎勇”正是这个道理。
接受自己客观存在的自卑感,但是不要过分强调自卑事实,正如一个头痛的病人,医生要做的,就是帮他缓解头痛,而不是让他一直重复自己头痛的现实,以免加强病人的痛苦,导致“自闭式”的自卑。
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自卑感后,我们更要学会合作,做到不高估自己,不轻视他人,看清自己客观处境,取长补短,完善自己。
最重要的是,扩展自己的格局认知,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的成就和未来处境,往往取决于他对世界的认知,以及自身格局大小。
所以,做人要有大格局,坚信人生的意义并不单一,成功与否并不在于结果,但行前路,无问东西。
最后,和大家分享莱昂纳德·科恩在《颂歌》中的一句歌词:“不够完美又何妨,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作者:聆音 学文听书,有诗书为伴,不觉人生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