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被骗200万心怀感激不荒唐?抑郁症患者真的很需要陪伴和倾听

文 / 郭家心理姐
2019-06-03 12:09

“女子被骗200万却感激骗子:每天嘘寒问暖,治好抑郁症”

看到这则新闻,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觉得骗子太狡猾还是觉得女子的做法太荒唐?

其实,对抑郁症患者来说,这件事不荒唐,因为他们真的很需要陪伴和倾听。

让我们来看看一位抑郁症患者的独白:

抑郁症患者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但是往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让抑郁症患者感到整个世界对她的不重视和冷漠,她会越来越难过,再也不伸手或者说话向朋友亲人求救,只有死才是解脱......

对抗抑郁症是一条漫长而孤单的道路,患者的情绪抑郁低沉,对未来感到无力、无望,非常需要家人的陪伴。

事实上,治疗抑郁症除了患者本身的努力及医疗的介入,家庭在治疗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关于如何陪伴抑郁症患者,台湾的杨延光&郑淑惠所著的“全方位抑郁症防治手册”里给了我们答案。

女子被骗200万心怀感激不荒唐?抑郁症患者真的很需要陪伴和倾听

一、首先要接纳他生病了

很多时候,家人一听到患者被诊断为抑郁症,绝大多数的反应都觉得难以置信,无法将过去健谈、活跃的他和眼前的抑郁症划上等号。

我还清楚地记得,14年当男友告诉我他得了重郁症的时候,我刚开始也觉得难以接受。要知道,过去的他性格开朗、幽默,能力强,健谈。无论如何,我都无法都把他和抑郁症划上等号。

这样的状态会持续好一段时间,有时甚至认为患者是无病呻吟、故意自怜自怨,在情绪及想法上都很难接受他得了抑郁症,但事实摆在眼前,埋怨、心疼、难过、不舍等矛盾情绪紧紧交织在一起。

除此之外,你可能还会感到:

1、情绪不安低落

抑郁症患者会一再述说人生的无助,甚至提出寻死念头,让已经筋疲力竭的家人防不胜防,全家弥漫着无力、不安、紧张等五味杂陈的低落气氛。

2、生气恼羞成怒

抑郁症让人心情不佳、不想说话、想法消极,严重时甚至想放弃求生的意志。周遭的人看了于心不忍,想拉患者一把,不让他继续沉溺于沮丧的情绪。

但事与愿违,家人或亲友在屡试被拒的情况下,时间一久渐渐失去耐心,开始怀疑患者是否古义刁难、任性而为?抑郁症患者不只令家属心疼,有时还会让人生气、不满。

3、彼此关系紧张

纵使旁人使出浑身解数,也很难让重症期病人展露欢颜。面对持续投入与回馈之间的不平衡,家人不仅倍感无力、不知所措,也很容易因言语冲突而使彼此的关系更趋紧张。

不仅如此,家人在照顾的过程中,可能很难分辨或预测何种变现才是真正的抑郁症,也不清楚合适运用鼓励即可,何时则不必太过在意,很难确定投入多少协助才算适当。

其实,辨识疾病对医疗团队也是一大挑战。作者认为,没有天生的抑郁症照顾者,家属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掌握一些照顾的方法和技巧。

女子被骗200万心怀感激不荒唐?抑郁症患者真的很需要陪伴和倾听

二、家人&患者角色适应

1、患者角色转变的适应

当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大不如前,失去了往日雄风,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抑郁症绊住而开始质疑、贬低自我,是种莫大的挫折!

再加上重郁阶段,患者的认知功能与情绪低落,经常难以下决定而需要照顾和保护,这般潦倒,任谁都难以面对。

此时患者非常需要家人的肯定,要尊重他的存在与过去的付出,肯定其拥有的成就,让患者知道自己仍然是家中的重要成员,如今只是受到疾病牵连,需要家人陪伴一起走过。

除此之外,患者还要面对经济和自杀带给他的冲击:

A、经济冲击

如果抑郁症患者从事事务工作,在抑郁状态下,其业绩一定会一落千丈,因为这个阶段对凡事都缺乏动机与意愿,行动力大减,离职的可能性相当高。

B、自杀危机

自杀是抑郁症患者最令家人心痛的结局,病患的一句:我不想活了!就像一把双面刀,既伤害自己又伤透家人的心。

曾有家属形容,重郁期有自杀危机的家庭状态就像“站在钢索上般戒备恐惧”,是如此让家人进退失据。

2、家人角色的改变及调整

抑郁症不只影响心情,还会使注意力、判断力、持续力退化,原本能够独立完成的工作,现在却需要他人协助才能做好。

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疾病的冲击,要先理清自己所能承担的范围,大家再坐下来好好沟通、说明清楚。

女子被骗200万心怀感激不荒唐?抑郁症患者真的很需要陪伴和倾听

三、成为他对抗抑郁症的盟友

作为家属,要先做好心理准备,因为选择成为抑郁症患者的盟友就意味着:要在尚未接受充足的照顾知能训练的前提下,被迫身兼多重角色以及立即应付疾病所引发的各种状况。

所以,有些家属开玩笑地说:

自己最好有三头六臂,才能照顾这个“看似没病”的抑郁症患者。

当抑郁症进驻你家,你根本没有时间说不。当患者意图结束生命,家人必须立即展现危机处理能力。换句话说,家人在不同的阶段要发展不同的照顾能力:时而成为温柔的陪伴者,时而是与时间赛跑的救命员。

说到这,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也太难了,那对于各方面都没有受过训练的家属来说,到底该如何更好地照顾抑郁症患者呢?

1、照顾的技巧

让我们来看家属陈先生分享照顾妻子的经验:

她的情绪天天都在变,今天以这句话安慰她有效,可能明天就不管用。我的经验是,不是要说哪些话来安慰她,照顾最重要的其实不在技巧,而是家人的态度!

照顾抑郁症患者的“态度”远胜于“技巧”;若态度正确,照顾的功效便已发挥了大半。家属必须清楚定位照顾者的角色,了解不同阶段所需扮演的角色,什么是家人可以做的、应该做的、做得到的。

患者接收到家属诚心的支持,而不是强求来的虚假微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给予抑郁症患者“情绪支持”。因为“有心”,自然能表现出“照顾的技巧”。

除了照顾技巧之外,家属还应该知道自己小在照顾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2、扮演的角色

A、倾听者

我现在没情感,内心没有任何体验,看书里或者电视剧都理解不了内容和剧情!

好像任何事情跟我都没关系似的!就是一具空壳。

内心有很多东西想要发泄,但不知道怎样才能减轻内心的痛苦。

作为家属,在不确定患者到底是压力使然还是抑郁症倾向的时候,要做的是“了解情形、收集资料”,专心倾听患者说话、同理他的心情、接纳他的情绪。对患者来说,点头倾听就是最重要的接纳。

其实,患者对于自己的情绪低潮也会感到陌生,需要一位能陪伴和接纳自己现况的倾听者。

此时,先不急着给予建议及劝说。当我们想说服患者,通常会在意他是否听进了建议、是否有所改变,而容易忽略他当时敏感的情绪。

B、学习者

知识是帮助病患及家属适应疾病的最佳工具之一。过去家属常感到抑郁症的资讯不足,以致产生许多误解,病患及家属皆承受无谓的煎熬。

现在可藉由学习抑郁症的病理与治疗,增进应对能力,整理出适合全家的因应之道。

C、治疗推手

鼓励抑郁症患者接收治疗,家人可向他表示:

我很想念你真实的样子(the real person),能再回到之前的互动关系对我们非常重要,抑郁症似乎已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当然,亲情攻势不见得都会奏效,家人好意问候,患者可能避而不谈。若家人的态度更急切,很可能发生口角。此时要善用周边资源,例如:

a,让患者看看有关抑郁症的资料;

b,透过比较有说服力的亲友、罹患抑郁症的过来人分享情绪变化的历程及治疗效果

这些都是很有力量的实战派说服者。

那么,什么是激发患者治疗动机和让患者就诊的最佳时机呢?

当患者不再隐藏或否认自己的负向情绪,就已开始面对自己生病的事实,借着再试着激发他的治疗动机。等患者开口表示有意改善,就可把握机会,建议他到精神科医院就诊。

D、重要陪伴者

去医院就诊之后,医生一般会给患者用抗郁剂,在抗郁剂出现药效期间,患者的情绪还是很脆弱、容易失控、对所有事物失去兴致、不想与人往来,生活可能变得一团糟。

此时家人要为患者打理生活环境,整理出一个较清新舒适的空间,至少让他的生活不致完全失序。家人真诚的陪伴,让患者发觉还有人在持续表达关心,这种安定的支持是相当有力的防护网。

既然家人要当病患的支持者、陪伴者,尽量避免批评患者的情绪。其实抑郁症患者本身也想尽快改善,但是脑部功能的失调使他“身不由己、心不由脑”。

此时给予患者最好的礼物就是包容与陪伴,帮助他打点生活事务,在情绪上表达支持、在关系上让他有依靠,是换则会了解家人会陪他一起走过抑郁低潮,共同解决问题。

家人真诚的陪伴与支持是一帖神奇的良药。

最后,要提醒家属的是,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也要照顾好自己,如此照顾的关系才能持久,这是不能忽略的首要原则。

因为疾病会影响整个家庭,最好全家人一起来认识抑郁症。认识得越清楚,越有正向的应对做法;越去否认它,反而需要花更多能量来处理。

治疗抑郁症不能单靠一人,需要医疗团队、其他家人、朋友一起分工,要懂得找寻外援,为病人建构一个支持网络。

对家庭而言,如果将生病的危机视为一个共同面对压力的学习机会,家庭成员愿意赋予它新的意义,这样的危机就可能成为转机,是一个学会新能力与智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