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不再痴迷网络和游戏?父母的有效陪伴和正确家庭教育更重要

文 / 杭州网
2019-05-26 00:05

杭州网讯 担心中小学生玩网络游戏沉迷其中,是家长的普遍忧虑,甚至因为游戏,使得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关系面临着更大的挑战。5月25日,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新蓝网主办的守护成长沙龙(杭州站)在杭州举行。沙龙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博士韦庆旺,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课题组特邀研究员张楠伊,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媒介与教育工委会常务副主任张海波,与杭州市几所中小学的老师一起,为各位家长解疑答惑。

如何让孩子不再痴迷网络和游戏?父母的有效陪伴和正确家庭教育更重要

如何用正确的爱,化解游戏引发的家庭冲突?

严禁青少年玩网络游戏是不现实的,娱乐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也是很好的一个放松方式。然而如何正确地让孩子玩网络游戏?如何与孩子在游戏问题上进行友好沟通、正确引导,是很多家长的必修课。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课题组特邀研究员、家庭教育学者张楠伊在本次讲座中,为家长剖析了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如何让孩子不再痴迷网络和游戏?父母的有效陪伴和正确家庭教育更重要

张楠伊给大家分享了两种家长在管理孩子常有的方式:严管严控和宽松教育。但是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独立感、成就感和愉悦感,他们想成为大人。家长的严管严控造成的错爱结果就是孩子叛逆、责备造成现实生活缺乏成就感、逼迫造成现实生活索然无味。

虚拟的游戏世界中就包含着孩子在现实中难以找到的观感,如果我们希望他不沉溺在虚拟世界,在现实当中也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我们就必须在现实当中给他不断地体会独立感、成就感和愉悦感的机会,只有平等型、鼓励型、兴趣指导型的家庭,只有自我驱动的孩子,才能找到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的感觉。

解决游戏带来的成长烦恼 关键是传达关爱的父母管教

青少年为什么会玩游戏?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博士,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韦庆旺分析道:“第一层次是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第二层次来源于自我概念与心理成长,第三层次则关系到时代发展与文化反哺。”

如何让孩子不再痴迷网络和游戏?父母的有效陪伴和正确家庭教育更重要

社会现实、教育机制和家长观念共同塑造了一种无形的氛围:学业成绩是青少年自我价值的唯一所在。韦庆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青少年成长的轨迹,青少年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与抗挫折能力。青少年必然会通过多种方式探索自我,尤其是学业不良的时候,尤其是受到挫折、受到压抑甚至压迫的时候。要让孩子知道,无论学业如何,孩子要明白自我价值所在是什么。

另一个观点表明,在青少年面对成长烦恼时,父母的管教不是基于父母认为有多少爱的名义,更重要的是孩子他自己主观感受父母的管教中包含多少关爱。只要父母能成功传达关爱,那么他们的管教必然包含着开放的、平等的沟通。如此,有关爱的管教能够帮助孩子进行良好的情绪调节,减少网络依赖。

家庭网络素养教育 家长与孩子一起约定

00后和10后从小生活在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以QQ、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介中,被称为数字原住民。来自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媒介与教育工委会的常务副主任张海波在现场测试了家长对于最近网络流行语的含义理解,生动地反映了现在孩子的数字化技能大多已经反超父母。

张海波说,家长与孩子对网络的观念存在反差,父母担心孩子沉迷网络会耽误学习、影响视力、接触不良信息、交上坏朋友,然而在孩子们的印象中,爸妈在家里最喜欢玩手机,但不怎么看书。这正是家庭网络素养教育的四大问题所在:不了解、差关系、缺引导、坏示范。

那么数字时代的好父母,应该怎么做?张海波表示,父母要及时了解孩子网上生活,及早培养上网好习惯,适时增强孩子的网络素养,并且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屏幕前作孩子好榜样。最重要的是,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做约定、签订约定表——“我们知道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愿意针对网络游戏这块达成协议,以确保合理使用网络、家庭和谐亲密。”

在孩子的游戏世界里,老师和家长该扮演什么角色?

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离不开学校、离不开社会。作为每天与孩子亲密接触的老师,来自杭州市建兰中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任晓晴、杭州江南实验学校的语文教师徐娇翔和杭州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的语文教师王艳分别诉说了她们的看法。

任老师说,学校里用网络帮助学生学习的有很多:用平板电脑上课,查找资料将课堂拓宽;学生们用的最爽的还是用大脑生成错题集,比自己一题题抄要快得多,挤出了更多的时间且明确了自己哪类思维、哪个知识点的缺陷;还有很多参加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学生……可见将网络运用的好,对孩子是十分有益的,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孩子确立目标,一起去探索如何用网络拓展世界。

徐老师分享了一个案例:班上一位女孩的家长求助她,说孩子最近老是晚起、精神也不好,才发现是她晚上偷偷拿了锁手机抽屉的钥匙,把手机藏起来玩了,她怀疑孩子将手机拿到了学校里。徐老师在与小女孩沟通后,询问了她玩手机的原因,孩子说晚上要刷刷短视频、要在微信群里与同学聊聊天,不然白天听不懂同学们在说什么,更不能与同学交流了。可见手机问题应该是家长、老师和孩子共同沟通解决的事情,缺一不可。

王老师认为,网络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家长和学校的正确示范、潜移默化必不可少。用真情的陪伴,来辨析出网络的真善美,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在本次沙龙,近100名家长也带着各自的问题来到了沙龙现场。


腾讯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防止未成年人过度沉迷游戏

作为游戏厂商,腾讯是如何提供未成年人保护主动服务的呢?

据悉,2017年以来,腾讯积极研究未成年人健康上网解决方案,初步构建了包括准入确认、事前设置、事中管理、事后服务等涵盖游戏行为全环节的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体系。

在【准入确认】阶段,2019年3月1日,腾讯宣布推出“儿童锁”模式,在12个城市对《王者荣耀》、《刺激战场》2款游戏的新用户进行分批测试:13周岁以下未成年新用户在首次登录游戏之前,将被强制要求进行“儿童锁”的登记认证。只有其监护人完成“解锁”后才能进入游戏,若未完成解锁则被禁止登录。2019年5月8日,腾讯又宣布在《和平精英》上启动“16+”试点:根据健康系统的公安实名校验结果,年满16周岁的用户才可以获得系统授权,直接登录游戏体验;在游戏中,16周岁及以上的未成年用户仍会受到健康系统防沉迷规则的管理,每天限玩2小时。

在【事前设置】阶段,腾讯于2017年2月推出了国内首个帮助父母前置管理孩子包括时长、消费等游戏行为的“成长守护平台”。平台通过提供游戏管控,游戏信息共享和优质内容,实现家长对孩子游戏行为的合理规划。成长守护平台自上线以来已服务超过2000万名用户。

在【事中管理】阶段,腾讯在2017年6月推出“游戏健康系统”,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时长予以严格限制,系统已接入公安权威数据平台,对于疑似未成年人账号也已启动了人脸识别测试。2017年,《王者荣耀》率先启动了健康系统,接下来健康系统在腾讯全线游戏产品中启用。

在【事后服务】阶段,针对游戏中可能出现的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腾讯在2018年6月推出了“少年灯塔主动服务工程”,及时主动提醒、告知监护人,并为用户开放教育辅导专线。经过主动服务,76%的未成年人账号的消费金额得到有效控制,62%的未成年人账号游戏时长有显著下降。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赖正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