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已成为了一种新的“时代病”,今天你拖延了没?

文 / 中国家庭报
2019-04-29 20:05
拖延症已成为了一种新的“时代病”,今天你拖延了没?

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全国199所高校的大学生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7.12%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或偶尔有“拖延症”。拖延症的话题,一时引起各方热议。

什么是拖延症?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拖延症却日益蔓延,它不仅出现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出现在各种职业和各种年龄段的人身上,成为一种新的“时代病”。

对拖延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它到底是人类根深蒂固的本性,还是一种需要被克服,并且可以被“治愈”的社会病?我们来听听以下的说法。

我连理发都拖延

受访者:故垒

职业:文字工作者

我已经拖延症晚期了。每天晚上想学英语,可学习前,总是先拿起手机看下微信,看着看着,就12点了。

上学时,考试前也是这样。还有一周要考了,我坐在自习室,准备复习。可不到半小时,眼皮就开始打架了。于是,拿起手机,翻翻朋友圈、刷刷淘宝,想让自己精神起来。可是这一刷,就到了宿舍熄灯的时间……

大学四年级,我迟迟无法完成毕业论文,差点儿被学校开除。

毕业后,从事文字工作,也是继续拖延,不到最后一刻不交稿。很多编辑都怕我了,总是提前很早就来催稿子,生怕我给忘了。

在生活当中,我也会习惯性迟到。比如约一个时间见面,每次我都会迟到几分钟,而每一次迟到,都有理由。

比如起床晚了,或者路上堵车,或者临出门时,又临时处理了一个什么事……总之很不幸,迟到了。

出差也是这样,旅行也是这样。明明准点可以到达,甚至提前到达,但就是迟到了。

前一阵,故宫过年主题的临展太火爆了,打它开始第一天我就盘算着要去,但想想人太多就犯了拖延症,一直想去,一直没去成。

此外,我还有理发拖延症,拖好久都不爱去。好几次,我站在理发店门口犹豫要不要进去,一直拖到现在,我的头发很长了,也没去理发。

拖延症也分很多种

受访者:林陌

职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拖延的形式有很多类型,一般分为轻度拖延和重度拖延。

轻度拖延:有些人总把很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后一刻完成。完成后,有很强的成就感、轻松感、愉悦感。这时,拖延就是他的“第一生产力”。

重度拖延:比如说,长期完不成作业,交不了毕业论文的学生,需要别人帮助才能完成工作的员工……这种惯性拖延症给人的形象较负面。

更严重的拖延症,我们一般见不到,是指医院里有心理问题的抑郁症病人。拖延症到严重程度,会出现抑郁的情况。

为什么人会拖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主要是三类:

第一类,完美主义心态。事情常常拖着不去完成,结果不发生,就可以不用承认自己是有欠缺的人。

第二类,回避焦虑。比如一个孩子,父母给了他很大压力,他就会保留自己的慢,这是在和父母说,快是你的事,慢才是我自己。

第三类,反抗和攻击的需要。有的人越催越慢,其实是在用拖延表示反抗。

那么,如何改变拖延症?

首先要确认他究竟是哪一类拖延症,其次要帮助有拖延症的人理解自己,努力有所作为,而不是批判自己、否定自己,主动放弃作为。不断积累突破拖延症的成功经验,就能慢慢改掉拖延症。

真正要解决的不是拖延,而是更深层的人生问题

受访者:杨海锋

职业: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师

这么多大学生有“拖延症”,这个调查结果绝对危言耸听。其实,大学生群体不比其他群体拖延症更严重,主因可能是目前的大学教育导致的。

很多人有拖延现象,但绝大多数不能算是拖延症。比如过去读中小学时暑假作业都拖到最后几天才做,这能算拖延症吗?肯定不是。明明讨厌的事,也要提前、认真地做,这种人在我看来,反而不真实,甚至强迫症。

以我的观察,绝大多数自称是拖延症的,都不是真的有“病”。这个“症状”,只是他人生中其他问题的正常反应。

比如对自己要求很高,苛求每件事都要效率很高,希望自己什么都做得很好,学习要拿奖学金,社团工作要很负责,还在外面打工、谈恋爱……但一个正常人本来很难同时做那么多事。

还有一些人,不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想面面俱到,什么都去做,那些做起来烦心的事自然会拖到最后。

任何症状(无论生理的还是心理的),都是一个有机体应对处境的方式,提示你人生的哪个方面可能出了什么问题了,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消除拖延,而是面对那个更深层的人生问题。

对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人是不可能会拖延的,所以我常常怀疑许多拖延实质上是人生的迷茫,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我引用一句《拖延心理学》一书序言中的话:“我们的目标并不是消除拖延。很多时候对一些事情弃之不理反而对你最为有利;相反,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让你更加接受自己,由你自己来掌握取舍和得失。我们希望我们的读者对自己的人性抱着宽容乐观的态度,接受自己的优点和弱点,能够与自己像老朋友一样和谐相处,通过这样的心态来减缓拖延的惯性。”

孩子快被我催死了,我们也快被他烦死了

受访者:陈静

职业:全职妈妈

我儿子已经上四年级了,他整个就是一个拖延症。要出门,我们都收拾好了,他老人家还拿着鞋子半天穿不上。要吃饭,他拿着勺子吃一会儿玩一会儿,然后再发会儿呆,碗里的饭菜一点都没有动。明明两口就能吃完的米饭,他要像老鼠一样慢慢啃。早上6点半就起床了,7点半才吃完饭。上学肯定迟到。

晚上也拖。晚上10点了,他还没做作业,还没收拾玩具。

总之,我这儿子的办事效率总是达不到我的标准。有时候我想,是不是不是孩子“拖延”,而是自己太心急了?

我给孩子报了钢琴演奏,学书法,学奥数,学美术,学架子鼓。结果,架子鼓打了3个星期,死活再也不想去了。学美术,学了1个月,拖延着不想再去。我实在是不知道怎么教育这孩子了。他一点坚持的恒心都没有。

我在家跟他说得最多的就是,“快点”“抓紧时间”“专心一点”“不要拖拖拉拉的”,有时实在控制不了心里那团火,只好冲他爆发。

直到后来发现,儿子最在乎的就是每天晚上用我电脑上网看《海贼王》的那点时间,于是我就开始尝试把这个作为奖惩。

吃饭不拖拉,看一集《海贼王》;做作业不拖拉,看一集《海贼王》;洗澡不拖拉,看一集《海贼王》……后来发现这样也不好,他做屁大一点事情都拿来和我讲条件,要看《海贼王》。我要是不给他看,他继续拖拉。

拖延症已成为了一种新的“时代病”,今天你拖延了没?

拖延症已成为了一种新的“时代病”,今天你拖延了没?

拖延症,也是一种对成功的恐惧和害怕

受访者:赵戎

职业:心理咨询师

拖延症分很多种表现形式:

一是喜欢拖拉,是因为爱和拖延的事情待在一起,让它陪伴自己,非常依恋。

二是,表现为婴儿的弥散状态。什么叫弥散状态?就是指:不是立马跳起来就去工作的状态,而是类似于婴儿在遇到问题时的等待状态。

具体讲,这个拖延症,是把一件事情拖延到下一个时间区域,就相当于一件事情占了两个区域的时间。这适合早年的、有拖延行为的人。比如说,他小时候在爷爷奶奶家住,然后又回到父母家住。对他来讲,这都很重要,他都无法放下。

三是,拖延症就是不让自己爽透,这是一种“俄狄浦斯情结”,其更重要的寓意是对巨大成功后所得到的奖励感到恐惧。很多人害怕失败,但也有些人害怕成功。

很多很有才华的人,往往最后那一刻,好像无意识地就会出现一些状况,比如说生病了,感冒等,迫使自己在现实中失败。

要解决拖延症,父母的心理要足够健康,要觉得孩子超过自己是好事,这样孩子就可以走得很远。 文/彭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