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父母,所以千万不要在家里做实验

文 / 心理相先生
2019-04-12 20:07
心理学家: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父母,所以千万不要在家里做实验

我爱人是一名初级中学的班主任,昨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她给我讲了她们班一个学生的事,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有个男生叫王力(化名),平日里在班里老是欺负同学,不服老师的管教,更不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天天还和老师对着干,根本不把她这个班主任放在眼里。

因为现在教育部门有规定,对学生不能打、不能骂,所以她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对他采取一些惩罚措施,只能打电话给他的父母。

她在电话里把这个学生的情况给家长说了一下,希望家长能抽时间来一趟学校,同时在家里能好好教育一下这个孩子。

结果这家长说,你们当老师的不就是教育孩子的吗?你们要是管不住,你让他回家去,别念这个书了,他们在外地打工,现在回不来,也管不了……。

原来这个孩子的家长,两口子在另一个城市打工,这个孩子自己在这里租的房子,自己照顾自己。

我爱人对我说,她当时觉得这个孩子挺可怜的,遇上那样的父母,还能怎么办呢?

对啊,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为人父母,有的人纯粹是在家里做了一个实验。

心理学家: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父母,所以千万不要在家里做实验

6个月之前,母亲无微不至的爱,可能决定以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学家武志红认为在孩子生命最初的六个月里,母亲再怎么爱孩子都不过分,因为这6个月的悉心照料会决定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这最初的六个月里,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满足他的全能自恋感,他想吃奶,立刻就有妈妈的乳房,他想被抚摸,妈妈就立刻给他按摩……,总之他想要的,尽可能实现他。

因为全能自恋,是每个人在婴儿早期都具备的心理,即,婴儿觉得我是无所不能的,我一动念头,和我完全浑然一体的世界(其实是妈妈或其他养育者)就会按照我的意愿来运转。

全能自恋是一个人建立自信,发展出健康心理的基础。

此外如果一个人在早期没有满足全能自恋的心理需求,那么他就会在其他阶段,甚至成年之后,在关系中去表达这种需求。

比如,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女方要求男方,我不说你就要知道,我想什么,我要什么,并且满足我,不然你就是不爱我。

这其实就是婴幼儿时期,全能自恋的未满足之后的退行,即,退行到婴幼儿时期。

心理学家: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父母,所以千万不要在家里做实验

3岁之前,母亲的陪伴,会对一个人成年之后的亲密关构成至关重要的影响

孩子在三岁之前和妈妈的关系会模式,会对他成年之后构建的亲密关系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一些心理学家说,无论男女,我们在谈恋爱的时候,其实都是在找妈妈。

因为亲密关系的经验来自于孩子和母亲的二元关系。三岁之前的孩子,他的认知里,只有“我和你”,而只有有母爱是指向“我和你”的亲密。

而我们知道亲密关系是我们人类不可或缺的存在,如果我们没有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或者这种能力不足,我们的人生就会成长和发展的极不顺利。

心理学家: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父母,所以千万不要在家里做实验

3岁之后,被父亲带出去,接受秩序与规则

孩子三岁之后,按照发展心理学的说法,他会发展出“你、我、他”的认知,从此孩子会意识到妈妈不属于他一个人,他还需要接受爸爸这个“他”的存在。

如果说母性指向的是亲密,那么父性则指向疏离,父亲必须给孩子建立秩序和规则,让他知道这些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父亲要带孩子走出家门,去熟悉真实世界的真实游戏。

心理学家: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父母,所以千万不要在家里做实验

以上就是为人父母,要做的事,不同的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可是有的父母,那会想到这些些,他们有很多理由,有很多形式不参与孩子的成长。

可是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而言,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再也回不去了。

那么在生养孩子前,一定要想清楚,你们要迎接一个小生命到你们的世界里来,能不能给他陪伴和引导,能不能参与他的成长,想清楚这些问题至关重要,而不是在家里做个实验。

作者:相先生,心理咨询师、今日头条签约作者、优质心理领域创作者。公众号:心理相先生,可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