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间应不应该分彼此
很多人结婚之后,发现自己与对方经常出现矛盾、经常吵架,多次之后就感觉自己与对方三观不合,在说到不合适的原因时,自己可以罗列出很多不合适的原因。
比如:在看待问题上经常意见不统一,甚至是相反的,每次都争吵;自己喜欢周末出去玩,对方却喜欢待在家里;在家庭问题上意见也不统一;在孩子教育上看法也是相反的等等....通俗的说,就是三观不合。
对于这个情况就需要讨论一个问题,就是:在恋爱期间,为什么没有意识到自己与对方的三观不合,而是在结婚之后才发现?
可能有人会说:因为恋爱期间了解的并不深入、不全面。
这些理由看似很有道理,但大部分却是为支持自己“三观不合”看法所找的理由。
亲密关系的矛盾是权利争斗人们在谈恋爱期间会尊重对方的决策,会考虑对方的感受,但结婚之后却很少再去考虑对方的感受,原因在于:是想着把两个人的生活过成一个人的状态。
在夫妻关系中,权利争斗是很普遍的现象,也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对于两个独立自主的人来说,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各自的性格特点,对事件都有自己的独自看法。
所以,两个人对于一件事就会有不同观点、不同看法、不同感受的出现。这些不同观点、看法、感受会让夫妻之间的生活无法变成“一个人”的生活。因为,根本无法去磨灭一个人的个性,没有个性的人是没有吸引力的,也无法与人建立更深刻的关系。
作为一个人,我们需要“个性”,但想象中或者多数人认识中,夫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亲密无间的,是:我们是一家人,应该不分彼此。夫妻之间分彼此,就不是夫妻,会和普通关系没有什么区别。
其实,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并不需要我们认为的那样一直亲密无间,更不需要彼此不分的状态。
生活中,正因为很多夫妻之间不分彼此,才导致生活一团糟,生活在痛苦当中。
不分彼此是一种什么状态?简单的描述: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想的就是你想的、你想的也是我想的。
但现实生活却是:我不是你、你也不是我;你想的不一定是我想的、我想的也不一定符合你的看法。
比如:出去吃饭,我想吃火锅,你想吃西餐;你认为我也想吃西餐,于是就直接定好了餐厅,结果可想而知,这顿饭吃的并不会太愉快。
换句话说,不分彼此的状态是一种把两人变成为“一个人”的状态,就是: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两个人一起。
比如:出去买菜,我们要一起。出去玩我们要一起,吃饭我们要一起,看电视我们也要一起。如果不一起,就认为两个人不是一家人,不是夫妻。
不分彼此,就容易把对方当成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独于自己之外的一个个体。这就导致,一个在生活中更多的只会考虑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很多时候,正因为不分彼此,使得两人之间无法找到一个舒适的相处。
再比如:自己感觉家里很乱,需要打扫一下,但另一半却没有去打扫,于是就认为对方比较懒惰,不懂体贴自己,不懂为自己分担,这不是一个好男人,不是有责任心的男人等等…,其实,这一些都是自己的想法,另一半不打扫的原因可能是:他认为,并不怎么乱,暂时不需要打扫。
不分彼此的状态就像婴儿时期的前几个月,婴儿认为自己就是母亲,母亲就是自己,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随着长大,慢慢的认识到母亲是母亲,自己是自己;然后把分裂的“好母亲”与“坏母亲”进行整合,认识到“好”与“坏”这一矛盾是可以共存于一个整体,即: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会全部肯定,也不会全部否定。
很多人都听过刺猬法则,婚姻中的关系就应该和刺猬法则一样,两人亲密无间靠的太近是心理边界不清,心理边界不清就会处理不好与对方的关系,不利于关系的长期发展,让自己陷入痛苦之中;如果两人只顾自己而不注重两人之间亲密的关系培养,就会使得两人脱离亲密关系。比较好的得状态是:能在两个人的生活中,过好一个人的生活,即:在两个人的生活中不丢失自己。
我们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人人都是生存在身外的客观世界中,但却有各自的内部世界,这两个世界被人的认知与实践活动连接在一起,所以两者总是处于既一致又矛盾的状态中。一致是矛盾解决后的状态,所以,生活处处充满矛盾,矛盾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遍、最真实的体现。但我们的生活是不怕矛盾的,因为,当我们认识到矛盾之后,是有能力去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与外界的矛盾。
从某个方面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处理矛盾的能力。这个能力,是平衡我们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因为,外界的好多事情都无法按照我们的预想或者期望去发展。这个时候,矛盾就产生了,痛苦情绪也产生了,我们需要不断的去平衡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外在世界的一些东西,会被内化进来,变成内在的世界的一部分。
当外界事物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愿发生、发展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就会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