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就像打游戏,原来这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文 / 稚荟生活
2018-06-16 17:24

你真的懂孩子吗?奖励教育该怎么做?

育儿文章千千万,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家长要注意引导,并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的重要性都知道,难的是实际行动,所以最值得讨论的,还是在于如何引导。

就在我们困惑于这个话题太大,不太好讲的时候,游戏给了我们答案。

尽管大人总是对游戏怀有敌意,认为游戏对孩子来说就是洪水猛兽,但这一点都不影响游戏可以带给我们有关育儿方面的启发。

育儿就像打游戏,原来这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游戏会为了让玩家快速上手,而设计新手引导的步骤,只要完成既定目标,就给予一定的奖励。

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学习,同样也需要制定目标,孩子完成目标后也需要给予奖励。

虽然很多家长也在用奖励的方式,但要么是目标设置太高,要么是奖励有问题。

如果目标制定不合理,孩子发现获奖没那么简单,就会容易放弃。

如果奖励事物不恰当,孩子对奖励的使用,容易超出掌控,产生反作用。

人都喜欢待在舒适区,只有不断地给予刺激,进入一种完成目标、获得奖励的循环体系中,让他始终在追求,并最终变成习惯,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出于这样的目的,给孩子制定的目标无需太难,必须让他先有一个好的开始,然后再逐步增加目标的难度和奖励的诱惑性。

如果还没有理解,可以回忆下我们玩游戏的情景。

游戏中我们总是清楚地知道,当前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拿到那些奖励,以及获得我们想要的奖励,还需要做哪些事。

随着等级的增加,游戏难度和奖励也在发生变化,但这时候我们已经喜欢上了完成目标所带来的快感。

为什么游戏中,我们总是喜欢不断地闯关升级?

这是因为游戏中的奖励,带给玩家的刺激总是短暂的,不管是能量、金币还是钻石,很容易得到,却也很容易消耗完。

奖励的目的是让玩家获得短暂的快乐,你获得的荣耀也是暂时的,好不容易上了钻石,稍不留神就会掉成青铜,所以你只有持续努力,才能实现更高的目标。

孩子达成目标后,获得的奖励也必须是有时效性的。

我们可以送孩子某样东西的使用权,但不能直接给他送某样东西。

比如,我们可以送他两个小时玩游戏的时间,一次去游乐场的机会,但像游戏机、人民币,还有手机等自由度太高的实物奖励就绝对不行。

没有时效性的奖励是不可控的,它们的使用范围太广,以至于我们无法跟踪孩子利用这些奖励做了啥,这样带来的后果,就很容易会违背我们的初衷。

比如,父母出于学习目的,给孩子买了学习机,但用不了多长时间,学习机就会变成游戏机。

重复的刺激会让人的阈值升高,容易出现审美疲劳,所以奖励也需要谨慎,如果只是单纯的奖励,玩家可能会觉得奖励是应得的。

游戏的做法是,让奖励看起来永远炫酷具有仪式感,它希望玩家在获得快感的体验中能明白,这是奖励,而不是欠你的。

这一点,用在孩子身上也同样适合。

如果奖励没有仪式感,孩子就会认为奖励是理所应该的。

他也许会因为你不给他想要的奖励而怪罪于你,也许会因为没有奖励就不听从你的教导。

那么,想让奖励真正起到作用,还要走进孩子的世界,去了解他们真正想要什么。

不能直击孩子痛点的奖励,还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比如说,一个人把他最爱的芒果送给了他喜欢的姑娘,但他不知道的是,姑娘对芒果是过敏的。

了解孩子的需求,首先要走进孩子的世界。

当你正发愁孩子沉迷游戏怎么阻止的时候,也许你应该先试着了解这款游戏是什么,为什么孩子会沉迷其中。

比如有家长曾说,她不想让孩子穿裙子去学校,原因是小孩子穿裙子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但孩子执意要穿。

了解了原因才知道,原来幼儿园的小女生觉得穿裙子才是公主,她们不愿意和不穿裙子的人一起玩。

家长不让孩子穿裙子是出于好意,但走进孩子的世界才知道,裙子对孩子来讲,除了是衣服,还是社交工具。

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通过直击内心的奖励,完成孩子和你想要的目标。

虽然人生不是一场游戏,但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游戏背后的心理学,和孩子站在一起,像引导玩家一样引导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