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可不知的心理学效应(三)——德西效应

文 / 吴志伟心理学工作者
2018-06-16 09:27
家长不可不知的心理学效应(三)——德西效应

先看一件趣事: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老人用自己的智慧成功地到达了自己的目的,他的这种方法心理学上叫做“德西效应”。

什么是“德西效应”呢?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实验,他随意抽调一些学生去单独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

在实验的第一阶段,抽调的全部学生在解题时都没有奖励;进入第二阶段,所有实验组的学生每完成一个难题后,就得到1美元的奖励,而无奖励组的学生仍像原来那样解题;第三阶段,在每个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休息时间,研究人员观察学生是否仍在做题,以此作为判断学生对解题兴趣的指标。

结果发现,无奖励组的学生比奖励组的学生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去解题。这说明:奖励组对解题的兴趣衰减得快,而无奖励组在进入第三阶段后,仍对解题保持了较大得兴趣。

实验证明: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得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得吸引力。这就是所谓得“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给我们家长的启示是:当孩子尚没有形成自发内在学习动机时,教师和家长从外界给以激励刺激,以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种奖励是必要和有效的。但是,如果学习活动本身已经使学生感到很有兴趣,此时再给学生奖励不仅显得多此一举,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一味奖励会使孩子把奖励看成学习的目的,导致学习目标的转移,而只专注于当前的名次和奖赏物。

因此,作为家长和教师,要特别注意正确使用奖励的方法而不滥用奖励,要避免“德西效应”。

比较科学的做法是:家长首先应该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激发孩子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获得成功和乐趣;其次不能以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看待成长的下一代,尤其不能总认为金钱是万能的,这在教育孩子学习的问题上显然是行不通的,这样做会使孩子迷失方向,感受不到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的成功体验,反而会容易让孩子形成干任何事都和利益挂钩的思想和意识。即使是物质奖励,也应该是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益的,诸如买书、体育用品、乐器等艺术用品。

为了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家长应尽量避免“德西效应”在教育中的滋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