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未来的样子,就藏在你家饭桌上

文 / 学魁榜教育资讯
2018-06-03 21:27
孩子未来的样子,就藏在你家饭桌上

1

中国家庭教育的失败不在于家长不会“说”,而是不懂得如何“教化”。吃饭等生活化的行为是家庭教育最经常、有效的教化。

过去,“晚饭好了”的呼唤象征着一天中的重要时刻到来了。然而,现在许多家庭已经很少在一起吃晚餐了!

不和父母一起吃饭时,孩子会选择用廉价快餐填补肚子,扒着不知是何味的饭餐。

我最要好的朋友,他的父母都是医生,经常加班,从小到大,他跟父母一起进餐的次数,不出三位数。

由于长期无人管教,他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吃饭得配可乐、雪碧,只吃肉不爱吃素等,加上经常吃快餐,且缺乏运动。

十多岁的他,看上去像个中年大叔,身材肥胖臃肿,神态萎靡不振,一点也没有这个年纪该有的青春气息。

成长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渴望爱,也极度地渴求安全感。独自吃饭会产生疏离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来自保加利亚的肥胖专题研究称,每周与父母共同用餐少于两次的孩子,超重的可能性比同龄人高40%。

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父母们的时间宝贵,工作繁忙,加上科技的便捷,越来越多的父母,把饭桌搬到了工作台。

围坐在餐桌前的家人也似乎“貌合神离”。各自手头拿着手机,没有正常的交流,父母也忘了改以身作则,更别说教育孩子了。

  • 陪孩子吃饭到底有多重要?

经合组织运用全球四分之三国家的数据分析得知,学生平均旷课率是15%,但那些不经常和家人用餐的孩子旷课率达到30%。

而大部分优秀的孩子都经常与父母一起吃饭。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对药物和酒精的依赖性更少,成年后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更密切。

有一种幸福,叫“我陪孩子一起在家吃饭”。亲密积极的家庭关系,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与呵护。

对孩子来说,最好的家风莫过于餐桌上的欢声笑语。如果能和家人共同用餐,就算吃的是外卖食品,也是有意义的。

2

前段时间,叶一茜在一档综艺节目上大火,原因很简单:她绕过孩子,先把煮熟的饺子,给大人们先吃。

她用行动告诉孩子们,在餐桌上要懂得长幼有序。

年轻一代的父母,对孩子比较溺爱。如果家中有老人,那么老人更像是海底捞火锅的“服务员”。

我们曾经看多许多这样的场景:

老人用颤抖的双手端着碗追着孩子,一遍又一遍地在饭桌上督促孩子多吃。然而,孩子鲜有感恩的表情,有的更多的是不耐烦。

有的孩子在餐桌上,看见喜欢吃的饭菜,一个劲地往碗里夹,不顾筷子上的饭粒口水,也看不见有人正在夹菜,急速地转动转盘。

这样霸道自私的性格,一旦养成就很难改掉。

这需要父母在日常餐桌上,对孩子进行餐桌礼仪教育,进而懂得尊老爱幼、享受分享的快乐。

可以叫孩子们,事先收拾饭桌,摆好碗筷,帮忙端菜,盛饭;

用餐前,家人各就各位,所有人坐定后,方可动筷;

喝汤不能吸溜,吃饭时不能吧唧嘴,吃有吃相;

用餐过程中,随时保持桌面的整洁,不可挥动餐具指人;

切忌“吵”、“挑”、“剩”,珍惜食物不浪费;

不要小看这些小举措,这将会对孩子以后的社交、人脉、气质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是社会性动物,在餐桌上,孩子的肢体语言无声地和他人进行交流,是否有涵养,是否得体,是否有风度,马上就能显露出来。

饭桌看教养,细节看人品。

3

吃饭是为了生存,而吃得聪明是一门艺术。

爱丽丝·尤利尔在她的著作《一起吃饭》中指出,三餐是人们大脑最愉悦的时刻,良好的沟通方式能从根本上转变人们的观念。

在饭桌上,孩子的注意力也能集中在大人的谈话内容上,这非常有益于培养他们的专注力。

看到一期《妈妈是超人》,里面有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

黄圣依何她妈妈为了安迪能顺利通过幼升小的入学面试,可谓是见缝插针地训练他,连吃饭时间都不放过。

孩子未来的样子,就藏在你家饭桌上

先是要求安迪用英语介绍自己,紧接着随机考问他,餐桌上的食材何水果对应的英文单词,安迪都对答如流了。

本以为可以逃过一劫,安心地吃顿饭。一旁的姥姥跟妈妈,当考官的兴致高昂,仍不停地考问安迪——考完数英外,还要求背古诗。

孩子未来的样子,就藏在你家饭桌上

安迪只好回答“不会”试图求放过,妈妈依然揪着不放,跟进卧室也要安迪背出古诗来。

其实安迪都会了,只不过家中们过于紧张了,生怕孩子落后于人,达不到面试的要求。

这样的饭桌训练,也是中国式家庭的一个缩影。那些含着眼泪就着吃饭的场景,现在想求都会心生怜悯,想穿越时光拥抱过去的自己。

没有哪个孩子会喜欢“饭桌教育”。在这个时间点来对孩子进行说教,不但不能让孩子更听话,反而会让孩子更叛逆。

真正高明的父母会发现,与其在饭桌上说教,不如把饭桌变成拉近亲子关系的桥梁。

①只话家常,不问学习,不论是非对错。

倘若聊着聊着,就抱怨起工作中的不快,生活中的烦恼,这势必会冷却就餐氛围,也会影响孩子对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②分享快乐,聊聊感受,全面倾听。

不妨跟孩子一起分享他在学校发生的好玩的事情,多去真诚地了解孩子的感受。同时,常和孩子表达你是爱他的,关心他、支持他的,这会让他用餐更有好心情。

别再问孩子,你需要什么,我能为你做什么——就好好地和他们吃顿饭吧。

没有工作,没有手机,没有斥责与教育,让饭桌仅仅只是饭桌,而不是博弈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