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子砍死熟睡丈夫,鉴定为抑郁障碍

文 / 医心医意
2018-03-04 14:16

曾某和张某关系不好,之前离过婚,几年前又复婚了,复婚后经常吵架,平时也是分床睡。2017年的一天,她在医院看完病回到出租房,因身体不太舒服就上床休息。

张某回家后,曾某让张某帮忙煮饭,张某不理。曾某说万一病看不好,就不活了,张某回答“死了跟我也没关系”。曾某听后非常生气,想到平时张某对她也不好,觉得活着没有意义,决定和张某一起死,便拿菜刀砍了张某。案发前两天买了自杀用的杀虫剂。从2010年开始,曾某精神有点不正常,曾某趁丈夫睡觉不备,使用家中菜刀朝张某颈部及左肩部连砍两刀,致其死亡。曾某经鉴定患有抑郁障碍。

有些心理疾病因症状不明显而常被忽视。其中,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部分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就曾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甚至数年后才能得到确诊,因长期服用抗抑郁药导致病情恶化,给治疗带来极大的难度。

所谓双相抑郁障碍,是指目前有抑郁发作,但既往或治疗后出现躁狂(轻躁狂)或混合发作的情感性障碍。抑郁发作时有情绪低落、失愉快感、反应变慢、活动减少等症状,而躁狂发作时,则有情绪紧张、言语增多、活动购物增多,或出现易发脾气、敌意、偏执等症状。

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
“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多数以抑郁发作方式发病,经反复多次抑郁发作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另外,轻躁狂发作往往持续时间较短、程度较轻、难以与正常心境的境遇性变化鉴别。与抑郁相反,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常感觉良好,心情特别舒畅,精力旺盛,学习、工作效率常高于正常水平。一部分青少年患有双相抑郁障碍时,常混合短暂的兴奋、言语增多等症状,有时仅持续数小时,故易被患者及家属忽视。”

“①双相抑郁障碍较单相抑郁发病年龄更早,首次发作往往在15岁左右。

②发作性心境不稳定,患者抑郁、焦虑、欣快、烦躁不安、紧张、激越、易激惹、冲动、愤怒等病理情绪呈短暂发作,持续数小时或 1~2天,常难以预测。抑郁患者若有突出的心境不稳定,往往预示是双相障碍。

③抑郁同时伴显著的食欲亢进、体重增加、睡眠过多,以及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易转成双相情感障碍。

④单相抑郁患者在抗抑郁治疗过程中出现转相,应视以双相障碍。

⑤双相障碍家族史阳性。

⑥抑郁伴情感旺盛气质、环性情感气质者易自然转躁或在接受抗抑郁剂治疗后转躁。

⑦与欣快性躁狂相比,烦闷性躁狂更为常见,表现为:烦躁、焦虑、沮丧、易于激惹、冲动、自控下降、缺乏理智、活动性增高、思维过分活跃等,常在抑郁相中间穿插,易被误诊为激越性抑郁。”

双相障碍通常由生活事件诱发,但生物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它的遗传相关性较其他心理疾病更高,故药物治疗是基础,心理治疗有积极的作用,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双相抑郁障碍使用的抗抑郁药物必须在口服心境稳定剂的基础上使用。躁狂、抑郁症状二周内同时混合存在,或一年内躁狂、抑郁、混合发作先后有 4次以上,原则上不能使用抗抑郁药,否则会恶化病情。

医生对轻躁狂及混合发作的识别很重要,而作为患者及家属,提供详细的病史,也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单相抑郁或双相抑郁都需要医生定期的监察,一旦出现轻躁狂症状,应及时停用抗抑郁药,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