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心理学博士的建议: 0-1岁小宝宝学吃饭, 爸爸妈妈必须知道的那些事儿

文 / 妈咪百科哦
2017-07-02 15:44

0-1岁小朋友最重要的学习项目之一就是吃饭,不少读者说希望小灯塔讲讲小朋友吃辅食这些事儿,读者的需求一直是小灯塔最重要的努力方向!其实怎么做辅食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怎么吃”,因为在宝宝学吃饭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如果宝宝不好好吃饭,换个吃法比换种食物有用得多。

今天小灯塔教育心理学专栏作者,美国UIUC教育心理学博士,大壮小美妈,就从儿童心理学方面给大家详细讲讲宝宝怎么学吃饭。

小提示:今天我们的小教室里讲到的时间段都是大概,每个宝宝不一样,左右个1-2个月太正常了。

阶段I: 4个月-9个月,尝试期

目标

让宝宝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尝试辅食,学会吞咽非流质食物。

阶段特点

每个小宝宝对辅食的引入都有不同的反应。有非常积极, 迫不及待地要吃的,也有非常谨慎, 需要1-2星期才能张嘴的。

吞咽能力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吃用勺子喂的辅食,小宝宝要学会用舌头把食物从口腔的最前面移到最后面,然后咽下。这也是一个需要熟能生巧的技巧。

正确引导

不强求宝宝辅食的摄入量和种类,让宝宝自己的胃口作主。

做好心理准备,宝宝在开始的2星期之内都可能不会吞咽米糊,这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吞咽本身也是一个全新的技能。如果宝宝拒吃,改天再试。家长着急,容易让宝宝感觉到紧张气氛,而不愿意来尝试这个新技能。

6个月之前,宝宝的营养还是靠奶。

原则:

根据医生的建议,在4-6个月期间逐渐、少量加入辅食,前提是不影响奶量的摄入,奶比辅食热量高,有营养,易吸收,一旦喝奶减少了,要把辅食量减少。

>>>>

首先引入的辅食

加铁的米粉(用奶调兑)

自己熬的米粥。因为没有加入额外的维生素和铁,最主要的成分是水,比起用奶调兑的加铁米粉,营养和热量都少很多。

家长要按照米糊->根茎类蔬菜->非酸性水果的顺序,至少每隔三天才能添加一种新食物,以防宝宝出现过敏反应而无法判断导致过敏的食物是什么。

常见负面引导/做法:

以“让宝宝接受量尽可能大,种类尽可能多的辅食”为目的。

因为宝宝据吃或者少吃辅食,流露出焦急紧张不耐烦的情绪。

因为宝宝据吃或者少吃辅食,一天之内过于频繁的尝试喂辅食,这样会让宝宝产生更强的抵制情绪。

因为宝宝不会吞咽用勺子喂的米糊,改用奶瓶灌。

阶段II: 9个月-1岁: 主动尝试期

目标

尽量创造机会让宝宝探索吃饭的乐趣,让宝宝锻炼咀嚼和吞咽能力。

阶段特点

9个月左右是最常见的“宝宝不好好吃饭”起点。之前给啥吃啥,吃啥都乐的宝宝,突然开始扭头,闭嘴,抢勺子抢碗。

为了让宝宝吃饭,吃饭期间,各种玩具、表演、唱歌、跳舞陆续上演,往往是治标不治本,每个花招能管2天,然后又失灵了。最后有家长甚至不惜让小宝宝看着电视吃饭,从此开始恶性循环。

宝宝心理需求分析

与其说从这个阶段开始宝宝不乖乖吃饭,更确切的说是从这个阶段开始,宝宝对吃饭的需求不仅仅是果腹了,真正的心理需求开始了--探索食物、餐具和自己吃饭的方法。

小碗和小勺子,这个爸爸妈妈每天都“玩”的东西,摸起来什么感觉?怎么用?各种吃的,稀的稠的,红黄橙绿白,圆的长的,薄的厚的,摸起来是软的还是硬的?形状和颜色是不变的还是能变的?

还有最强烈的需求是--自主吃饭,这个阶段的方式为用手抓。(独立自主这个需求基本从6个月开始到18岁都适用哈)在吃饭上给与宝宝足够的自由和探索空间, 是保证宝宝喜欢吃饭的重要因素。

允许宝宝自己吃, 虽然脏一点, 但是给与宝宝充分的自主权, 宝宝以后的吃饭之路受益无穷。

正确引导

最重要的一条:不要怕脏!

给宝宝充分的机会自己抓着吃,去探索食物和餐具。

宝宝抢勺子的话,单独给宝宝一个类似的勺子,大人喂的同时,宝宝可以抓着自己的勺子 (注:这个年龄段,因为宝宝的协调能力有限,还做不到自己用勺子吃) 同理,宝宝抢碗的话,单独给宝宝一个碗。

对勺子和碗的兴趣一般来说很快就过去了,宝宝最大的兴趣还是食物:一般表现在宝宝抢碗抢勺子,而且想把手伸进碗里,或者抓勺子里的辅食。这种情况下, 大人可以盛一勺吃的(包括流质、糊糊、和任何形态的辅食)倒在宝宝面前的桌面上,或者宝宝自己的小碗里,让宝宝用手去感觉,同时大人可以继续用勺子喂饭。

抓完了食具摸完了糊糊,宝宝下一步想自己吃了。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吃的都尽量弄成能用手抓起来的。

没长大牙之前,宝宝是用牙床咀嚼的,软的水果块还有煮熟了的蔬菜都能咬。

主食的话,可以给小小的饭团、包子、小小块的土豆红薯、小块面包之类的。

根茎类的蔬菜也都可以煮软了切小块,比如南瓜、胡萝卜、西兰花、菜花、芦笋。

软的水果,比如香蕉牛油果芒果可以接切小块就好了。硬一点的,比如苹果和梨,可以稍微煮软一点再切小块,宝宝自己吃绝对没问题。

常见负面引导/做法:

严令禁止宝宝抢勺子抢碗摸食物,认为这是不好好吃饭。小朋友在其它方面都经常得到大人的鼓励去探索世界,包括周围的环境、物体,还有自己的能力,但是在吃饭方面被禁止任何探索,会让小朋友生气反感而拒绝吃饭。

用玩具、唱歌、跳舞、看书、看电视分散宝宝注意力,然后趁机喂饭。对宝宝来说,那么多不同颜色形状味道的食物,吃饭本身就应该是一件充满新奇充满乐趣的事。一旦把发掘这些乐趣的机会都剥夺了,吃饭成了张嘴闭嘴的枯燥程序,宝宝自然反感,再用玩具和其他东西去分散宝宝注意力,完全就是刻意培养了“不好好吃饭”的习惯。

硬塞或者追着喂。强迫吃饭会把小朋友原本的“我要吃”的意愿变成“要我吃”,会让小朋友觉得吃饭本身是一件毫无乐趣的事,而且家长也认同这点,所以才要威逼利诱强迫小朋友吃。

除心理方面,最常见的一个做法就是怕宝宝咬不动吞不下去,一直只给糊糊、粥、软面条之类的半流质食品。这样会导致宝宝的咀嚼和吞咽能力得不到足够的锻炼,以后会出现不会嚼,不愿意嚼,一口食物含半天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