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孩子玩手机游戏上瘾的现象
现在的家庭百分之百都有手机,有的人还不止一部手机。到处是低头族,手机控。我们正在上学的孩子一旦玩起手机游戏也很上瘾。孩子玩手机上瘾,停不下来,让很多家长感到恐慌,这样下去还了得?还怎么好好上学,怎么做作业?究竟什么原因让很多孩子陷入手机游戏不能自拔?本文试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下这个普遍现象。
1.手机游戏精心设计符合人的心理手机游戏画面精美,好听的背景音乐,各种音乐特效,有画面有声音就让人心情愉悦,能打死怪物或干掉对手满足人的征服欲望,可以升级,满足人的成就感。当成为一方霸主之后很有满足感。
当然游戏设定有难度,一部分不差钱的人就充值买装备,买道具走捷径达到目的。游戏设计的升级套路也很符合人性。高一级的总比低一级的多一些东西,多一些功能,而且升级的瞬间什么礼花之类的再配上祝贺的音乐,让人体会到经过努力升级的快感。
可以说手机游戏集合了PC游戏,电影,音乐,美术,人体工程学,心理学,行为认知学的综合产物,不止是孩子,就是成人也欲罢不能。
2.夫妻亲子关系紧张由于沟通不畅等原因,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彼此在心理方面有敌对情绪,不满情绪导致关系紧张,孩子在这个充满暗战的家庭里感到压抑,同时学习上遇到成绩下滑,有难题不会做等具体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解答导致心理有压力,同时父母各忙各的,顾不上陪伴孩子,无法走到孩子的内心,孩子心里会这样想“爸爸妈妈根本不懂我”,当很多压力无处释放,只有借助手机游戏来宣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故意让孩子玩一下,节省照顾孩子的时间,这一玩不要紧,孩子离不开手机了。
3.孩子的内心世界没有了价值感缺少了父母的爱和陪伴,孩子内心沙漠化,幼小的心灵被忽视,被冷漠对待,感觉到被从心灵上抛弃,父母不再有吸引力,陪伴孩子的只有手机游戏。
所有的父母给不到的,在手机游戏里面都得到了。最重要的价值感在手机里得到了。玩游戏多过瘾,找到了被人称赞的感觉,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虽然是在一个虚拟世界里。
如何修正?
马斯洛的理论说的很明白,人有社交需求,其中包括情感和爱的需求,当得不到的时候就会找一个替代物。手机充当了不良情绪的排放管道,很多人认为应该完全禁止孩子玩手机。如果你的家庭关系好能孩子到处玩禁止就禁止吧。如果关系不好,孩子情绪很低落,禁止玩手机游戏,还让孩子活吗?最后的结果不是抑郁症就是自杀。在这里给出几条孩子玩手机游戏正确姿势的建议。
1.调整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健康成长,了解一点心理学知识,亲子陪伴,亲子游戏,互相沟通。
2.重塑孩子的价值感带孩子参加各种拓展活动,室外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找到价值感,找到荣耀和责任。
3.用番茄钟限制孩子玩手机游戏的时间番茄钟也叫英雄时刻,就是专注做一件事情15分钟,期间不受任何事情打扰。孩子想玩手机游戏,好,咱限定时间半小时。如果半小时结束,以后还可以继续玩,如果超时,就减少明天玩的时间等等。具体细节自己设计。
4.提高在学习方面的荣誉感有时间多辅导一下,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习好的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