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教育焦虑”的父母,孩子能好吗?

文 / 石家庄瑞思学科英语
2017-06-30 17:03

最近,业界和家长圈掀起了一场关于争夺幼儿园入园名额、抢报考试辅导班等教育现象的讨论,为了所谓的“赢在起跑线”,家长们可谓操碎了心。

不仅严格地选择并把控孩子所接触的一切,甚至连孩子交什么样的朋友都要横加管束,这些行为中表现出的急切焦躁的心态,本质上是教育焦虑的一种折射。在中国教育焦虑是普遍存在的,这是一个社会问题。除了国家政策和行业层面教育环境的改变,家长们也应该从自身寻找缓解焦虑的出口。

测一测你是否也患有教育焦虑:

1. 每天晚上孩子做作业都忍不住坐在旁边,生怕孩子浪费时间;

2. 常常忍不住一遍遍问孩子考了多少分;

3. 听说孩子要考试便坐立不安,觉得压力比孩子还大,却要装得若无其事;

4. 有时变得比往常更严厉,说话偏激,有时变得比往常更亲切,连自己都觉得不自然;

以上这些症状在家长看来也许早已习以为常,但这并不是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该有的正确状态。

患有“教育焦虑”的父母,孩子能好吗?

焦虑为何存在

一、教育焦虑的本质

抛开各种表象,教育焦虑其实质是家长对未来的焦虑,一方面认为目前的学校教育不足以支撑孩子的未来,另一方面,虽然意识到却又迷茫地找不到出路和方法,于是只能在矛盾中毫无章法地施压给孩子。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有自己成长的烙印。这就意味着,家长的焦虑也在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备受关注的“空心病”就是例证。

二、中国家长患有教育焦虑的根本原因

从选择孩子出生日期、地点到争抢学区房,从幼儿园的选择到对名师外教的盲从,种种选择与挣扎虽然是趋利避害的惯常心理,是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但没有目标的盲目选择只能是无用功甚至产生反作用,更加重了家长的焦虑感。对教育本质的模糊认知以及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深切渴望也成为中国家长焦虑的根本原因。

患有“教育焦虑”的父母,孩子能好吗?

别让教育焦虑支配你的理性

一、手把手教你如何远离教育焦虑

1. 认清教育的本质,明确教育的目的

很多家长走入了期望通过生活的贵族化,让孩子完成向贵族、精英转化的误区。贵族精神,不是悠闲奢华与社会隔绝的真空生活,而是一种以荣誉、责任、勇气、自律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

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对各界名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后认为,个人事业上的成功, 15%是取决于他们卓越的学识和专业技术,85%靠的是不凡的人格心理素质。而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也能够防止教育焦虑不再继续代际传递。

好的教育一直都在培养健全的人格。在美国,许多小学的墙壁上都贴着诸如“我会值得别人信任”“我会尊重别人,具有责任感”等墙报。这些教育更接近于教育的本质,比起知识,人格的培养更加重要。

2. 给孩子创造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极为重要

很多家长把希望都寄托在外部环境,而外部环境又是个人无力改变的因素,从而焦虑就产生了。要缓解焦虑,家长可以把重心放在家庭教育环境的塑造中。比如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感受,而不是一味强调成绩;不要用一些有负面含义的标签贴在孩子身上;尊重并接纳孩子的个性等等,另外多学习教育心理相关的知识也会很有帮助。

家庭教育是终身的,它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重要。而现实是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或者没有科学的能力让家庭教育发挥好的作用。今年的两会上有代表委员提出家庭教育立法,也让更多人认识到家长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患有“教育焦虑”的父母,孩子能好吗?

解决教育焦虑是全社会的责任

家长焦虑,影响的是孩子,正确的教育观解放家长,也解放孩子。好在一直进行的教改正在转变目前中国教育的现状,很多有实力的民办教育机构也正在提供有效的补充和支持。作为学科英语行业的开创者和引航者,瑞思早在十年前就提出了“全人教育”理念,把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作为教育目标,把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和资源带到了中国,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中国孩子和中国教育接轨世界。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选择的过程。陷于“教育鄙视链”的只是那些没有明确目标的家长,他们一直在选择贵的,而不是对的,由此造成的教育焦虑只会加剧孩子成长环境的恶化。要解决家长的教育焦虑,除了相关教育部门要认真对待外,教育产业链上的每一环也都负有相应的责任。对于瑞思来说,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发展性、社会性和高尚性,让孩子成长为有国际视野、有思想有责任、有能力的世界公民,让中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多话语权,做这样的教育正是责任心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