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 时间管理是门技术活(2/4)
我们的工作和人生可以划分为六个高度去检视和规划:原则——愿景——目标——责任范围——任务——下一步行动,此六级高度依次递减。(此部分内容综合《小强升职记》和《搞定1》)
原则:即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总体目标,包括事业、财富、健康、生活等我们所在意的各方面的目标。
愿景:包含3-5年的目标,在这个高度,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的目标是什么?哪些人已经达到了我的这个目标?他们是如何达到这个目标的?达到这个目标后我的工作和生活会是怎样的?
目标:比愿景更具象化的小目标,通常指年度目标。
责任范围:工作、生活上的角色,比如工作上的销售、管理,生活中的父亲、儿子等。要把每个角色扮演好,就需要执行一些任务,拉近现实和期望的距离,以靠近我们的年度小目标。
任务:所有需要一步以上完成的事情都是一个任务。比如参加一个会议不是任务,但是召集一个会议就是任务,因为召集一个会议最简单都需要5步:拟定会议主题——拟定参会人员名单——通知会议时间——布置会议室——会议总结。
下一步行动计划:这是最终的落地执行。
以上六步共同构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人生规划,在规划确定后,就是“自下而上”的搞定每一步,以完成最终的人生目标。
每日工作规划通过“自上而下”的人生规划,在确定了人生的方向和最终目标后,可以通过三分法安排我们每一天的工作顺序。三分法:执行事先安排好的工作、处理突发事件、安排自己的工作,所谓事先安排好的工作,可以用四象限法来进行安排。
影响我们决定是否将一件事放在每天的日程清单上是两个主要因素:紧急性和重要性。又重要又紧急的事情,我们会第一时间优先处理,但是我们需要思索的是,那些又重要又紧急的事,是不是从一开始就那么紧急,还是因为当它出现的时候还处于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所以我们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一拖再拖最终变成又紧急又重要,而我们再次变身救火队员风风火火处理危机?
同时,第三象限具有很强的欺骗性,紧迫的时间感造成了重要的假象,我们在第三象限也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但这些事情与我们前面所说的人生目标并没有关系,做再多也无法达成最终目的。对于第一和第三象限的最大区别就是,扪心自问,做这件事是基于想实现我们长远的人生目标中的某一环节,还是仅仅只是我们满足于自己在肾上腺压迫下处理完危机后的兴奋感?
日程清单并不是完成按照从早到晚依次排列,而是把计划中当天需要处理完的事情都列出来,需要用到四标准法——情景、有多少时间、精力、重要性——来确定当前时刻需要处理的事情。
比如我们的清单上有拟定营销方案提纲、回复邮件、电话联系关联部门同事要求提供资料、电话预定晚餐招待客户的餐厅、签批文件等,我们可以根据四象限法确定哪件事情最重要,然后把最清醒的时间留给这件事,同时注意场景分类,是否方便处理这件事。所谓场景分类,上述几件事,可以简单分为办公室、电脑旁、电话旁三个场景,签批文件是必须要在办公室进行的,但是可以不用到其他工具,万一办公室停电,不具备其他条件,那就可以专心处理文件的签批。而打电话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也许在上班的路上就可以把这两件打电话的事情处理完。
当然,以上所说的内容更多属于理论型,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比如我,一个小学《关于理想》的课堂作文交白卷的人,可谓胸无大志,这种情况怎么办呢?记录,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记录自己的人生,就好比不会理财的朋友,可以从记账开始。记录的好处是培养意识,只有意识到自己的时间被浪费了,才会下意识地抓紧时间、利用时间。记录完后记得阶段性总结,每天总结自己当天时间用到哪里了,几个小时睡觉、几个小时工作、几个小时学习,每周、每月再总结。记录一段时间后,尝试做计划,如果本周学习时间太少、游戏时间太多,那么下个星期在做计划的时候,尽量把学习时长排多点。在这个过程中,也许能不知不觉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也不一定呢,到时候再自上而下用六段式方法做计划,也不迟。
前面所说的时间规划大师柳比歇夫就是用这种记录这种方式,完美地度过了一生,并取得了煌煌业绩。摘录一部分在下方,供瞻仰(来自《奇特的一生》):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三小时十五分。
鉴定袋蛾–二十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二小时四十五分(0.5)。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二小时二十五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十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 –十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一小 时二十五分。
基本工作合计–六小时二十分。
事情都能完美地按计划进行,这种情况只存在于理想,更多的情况是,工作到一半被突然中断,那么,如何才能保持按自己的计划进行,做正确又重要的事呢?完美处理计划外事情,也是时间管理的重要内容。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