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明,人格可以被心理咨询改变!

文 / 鸭梨心理
2017-06-27 14:35

想象一下,将来我们治疗心理健康时采用高科技的大脑设备。它们对很多人都会有效,同时依然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附带作用——它会改变你的人格。在未来几年的使用过程中,警报不断地响起:用户风险正在被彻底改变。

现在,我们将这个神经系统的新发明替换成传统的心理治疗,你会发现,我们正在谈论的是事实,而非幻想。

《心理学公报》发表了一项元分析,研究选取了1959年~2013年发表的207篇和心理治疗相关的文章,它们都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测量了被试的人格。通过分析发现,仅仅只是几周的心理治疗,都会给来访者带来显著且持续的人格改变,尤其是神经质特质的减少和外倾性的增加。

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是人格的现代特质理论。其主要观点有:三因素包括:外倾性;神经质;精神质。外倾性 (extraversion)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神经质(neuroticism)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精神质 (psychoticism)它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艾森克依据这一模型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简称EPQ,1986) 。

谈论人格的改变听起来很让人不安,因为我们往往会觉得我们的人格反映了“我”的存在。

但是,从幸福生活的角度来看,这项新研究所揭示的特质改变都是受人欢迎的,甚至成为治疗发挥效果的基础。神经质或情绪不稳定是未来身心健康状态不佳的一个特别重要的风险因素,而同时,在外倾性上的高分往往都表明这个人更幸福,更乐观。

这项研究的作者,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Brent Roberts和他同事还提到,人格的改变往往出现得特别快。大概4周或以上的治疗就足以引发有意义的改变。事实上,超过8周之后,更多的治疗并不一定能带来更大的人格改变。

因心理治疗带来的神经质的改变是尤其明显的,几周的治疗就能让你的情绪稳定性提升一半,而普通人往往要花一生的时间才能取得(作为一种一般趋势,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会随着年龄增长,情绪变得更为稳定)。

Roberts和他的研究团队特别感兴趣的地方在于:他们所发现的因治疗带来的人格的改变仅仅反映的是情绪的改变还是人格特质真正发生了改变?研究结果与后者一致,即这是真实的人格特质的改变。研究人员发现,接受治疗的群体和控制组相比,他们发生的人格改变更大,而且这些改变在多年之后依然保持,并未消退。

研究证明,人格可以被心理咨询改变!

研究人员同时还发现,还有少量的“非临床”实验,这其中,健康的被试接受认知训练或是其他的干预而不是心理治疗,然后再随着时间的变化测量他们的人格。同样的,也出现了显著的人格改变。

人们原以为心理治疗对人格的影响并不会大到恢复到非抑郁的情绪或是患病前的自然人格状态,这一发现反驳了这个观点。但是,Roberts和他的团队谨慎地指出,这只是微乎其微的非临床实验,而且这些实验在实施过程中,时间间隔短,所以心理治疗是否转变了来访者的人格,或者说“重塑”到更早阶段的状态,现在依然还没有定论。

这个研究分析还涌现出了很多其他的细节:不同类型的心理治疗带来的人格改变的程度是一致的,比如CBT或是心理动力学(虽然住院治疗带来的人格改变最低);抑郁症患者或人格障碍患者和其他人比起来,人格改变程度最大而且不同性别和年龄不存在改变程度上的差别。最后一个关于年龄的研究发现最为吸引人。正如研究人员所说,这似乎支持了人格的可塑性原则,即一个人的人格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在整个一生之中都能顺应变化。

当然,这个研究中还是存在一些明显的限制的,尤其是他们所综述的研究几乎都以来访者的自我评估为准(虽然并不是所有的特质都会在接受完治疗后获得积极的改变,这也就否定了对自我表征或人格相关的自尊的泛泛影响)。这个研究也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未解之谜:心理治疗是如何让这些人格特质的改变产生的?

研究证明,人格可以被心理咨询改变!

再次重申,这份重要的研究在我们鲜少讨论的心理治疗的结果之上撒下了令人愉悦的光芒,而它也将孕育临床心理学后续更广泛的研究,让人们意识到心理健康里人格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在不久的将来,治疗性干预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更有意地锚定在人格特质的改变上,不让这些改变仅仅成为治疗的副产品。

这项研究还回应了人格科学里一直持续的争论,那就是人格能够获得多少改变。至少它的发现否定了“人格的改变只能缓慢进行”的观点。

“人格特质不仅仅是重要的生活结果的强有力的预测者,同时也会因干预而发生改变。”

原作者:Christian Jarrett

编译:鸭梨心理

鸭梨心理,为你提供专业而温暖的一站式心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