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三把火”,工作“3+2”……他也是拼了

文 / 九派新闻
2021-12-22 18:11

“生活中温文尔雅、随和可亲,工作中是个雷厉风行的实干家。”与张伦相处1年多,咸丰县中医院的同事们这样评价他。

张伦是州民族医院(州中心医院中医部)儿科的一名医生。2020年11月,他受院党委、院部委派,到咸丰县中医院挂职副院长。一年来,他勇挑重担、甘于奉献,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为咸丰县医疗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张伦在查房

“三把火”助推儿科发展

张伦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是温文尔雅的文化人——个子高高,戴着眼镜,说话彬彬有礼。刚到咸丰县中医院,他就主动承担该院儿科业务发展的重任。没过多久,大家发现他说到做到,是临床经验丰富、敢想敢为的实干家。

初来乍到,张伦就决定给儿科做一次“大体检”,从科室布局、人才素质、科室管理等方面进行摸底调查,将他认为可以改进、完善的地方梳理出来,并结合科室实际制订发展计划。

“人才培养是关键。”为全面提升科室医疗业务水平,张伦烧起“第一把火”,带领大家一起拟订学习目标和计划,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倾囊相授。

“解放思想才能发展。”“第二把火”,张伦将重点瞄准儿科的诊疗模式改进上。到任不久,他发现儿科门诊及住院部的诊疗模式已无法满足患儿的就诊需求,必须寻求突破。在院领导的全力支持和他的积极推动下,今年2月,儿科成立综合性门诊病区。自此,患儿在门诊就能完成所有治疗,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思虑长远才能走得更远。”今年3月,儿科住院部从老住院病区整体搬迁至新住院病区,张伦提出增设PICU(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议。PICU是救治危急重症患儿的“主力军”,也是保护患儿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成立以后对儿科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在张伦的主导下,不到1个月时间,PICU单元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所有能够在门诊解决的问题都在门诊解决,在门诊筛查出来的危重症患儿,能够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他说。

▲张伦(左二)为患儿做检查

“第三把火”则是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完善,为咸丰县域内患儿带来更多生的希望。今年9月,一名早产儿出生数小时后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嘴唇紫绀、呼吸衰竭等症状,病情危重。张伦立即将患儿转入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并组织医务人员开展抢救。通过对患儿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的分析,张伦判定患儿属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于是立即为患儿进行持续性正压通气(NCPAP)等抢救措施。经过全力救治,患儿转危为安。

随着PICU的成立、NlCU的不断完善以及儿科医务人员救治能力的提升,危急重症患儿在院内得到了更好的救治,为幼小生命创造了更多的生存机会。

“3+2”的实干家

挂职期间,张伦实行“3+2”工作模式,即每周一至周三在州中心医院上班,每周四、周五在咸丰县中医院专家门诊坐诊。为此,他每周四凌晨5点便起床前往咸丰县中医院。除去正常的坐诊时间,加班加点对他来说是常态。

▲张伦(右一)组织开展病例讨论会

“看着医院一天天在改变,我认为奔波是值得的。没有妻儿和年迈父母的支持,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张伦感叹挂职期间家人对自己的支持。

4月9日,张伦带领咸丰县中医院第二临床支部全体党员到黄金洞卫生院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并在卫生院儿科住院病房进行业务查房。当了解到当地患儿大部分都到县城就诊后,张伦提出,必须加强基层医院对儿童的医疗服务水平。他建议基层年轻医生加强“三基”知识的学习,护士要提升穿刺技术,从而提升对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处理能力,方便患儿就近看病治病。

虽然医院工作忙碌,但为基层医生送技术、为基层儿童送健康的事,在张伦挂职期间数不胜数。

今年11月26日,张伦援咸帮扶工作正式结束,他交出了一份优秀的帮扶答卷:从基础建设不断提档升级到人才梯队科学有序培养,1年来,咸丰县中医院儿科各项工作取得质的飞跃。

张伦表示,挂职一年是收获的一年,更是成长的一年。他希望能够为进一步增进两家医院的友谊,为了更多患者的福祉,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奉献自己的力量。

▲张伦(右一)与同事讨论病例

医者仁心。3年前,州中心医院与咸丰县中医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如今,虽然“三年之约”已结束,但帮扶仍在延续。

3年来,很多事依然历历在目:州中心医院采取“组团式”帮扶,先后派出17个业务科室57名专家到咸丰县中医院进行业务指导,开展业务教学查房400余次、培训讲座50余次、疑难病例讨论50余次、会诊120余次、手术指导565余次。同时,协助咸丰县中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5项,接收该院培训人员41人次,使该院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全媒体记者杨梦蝶

编辑|杨 旻

审核|明 磊

签发|覃佐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