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no:4岁男孩睡梦中去世!3个孩子就有1个存在这个问题
看到小孩胖嘟嘟的还觉得可爱?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已经达到了19%
每5个孩子里就有一个胖孩子
按这个速度,到2030年,可能就能达到28%,也就是3个孩子里就有一个孩子存在肥胖问题。
88%的胖孩子长大后会继续肥胖。
也就是说,10个胖小孩里,只有1个会在成年后瘦下来,其他的九成依然胖着。
而肥胖,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潜在的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睡眠呼吸障碍、哮喘等。
儿童时期肥胖,成年后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
严重者,儿童肥胖还会要命!
一提到“肥胖”两个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吃得多,但实际上,儿童胖的原因,吃只占一小部分,更多的因素则跟下面这些有关:
让我们变胖的原因有很多,没时间我们可以直接看这些:
遗传基因决定
(基因决定有的人不吃也胖,有的人吃不胖,大多数人是靠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
不健康的饮食行为
(进食快,睡前进食、边看电视边吃东西、不吃早餐不规律、经常吃油炸食品,味觉削弱)
身体活动不足
(体育锻炼少、静态时间看电视玩电脑看手机时间太长、坐车上下学、体力性娱乐活动减少)
宝妈孕期营养及宝宝的出生情况
(孕期女性肥胖、婴儿出生低体重或体重过大、配方奶喂养)
儿童的青春期发育
(肥胖会提前性成熟,性成熟又会反过来增加肥胖程度)
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交通便利、方便购买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以胖为福的传统观念、食品广告、商业促销行为、大众媒体的渲染诱导)
1. 遗传
肥胖属于多基因遗传,目前与人类肥胖相关的基因就发现了127个,就包括我们最为熟悉的“瘦素基因”。
也就是说在基因的决定下,一些人不管怎么吃一定会胖,就是喝凉水都胖的真实写照,完全相反的是另外一帮人,随便吃疯狂吃也依旧不会胖,天天奶茶炸鸡小龙虾,还是瘦,这没办法,不过他们毕竟是少数,除了这两类人天生基因就决定好了的,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相关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不健康的饮食行为
首先我必须说明,目前我国城市学龄儿童的膳食结构是不合理的。尤其是脂肪的供给过高,看看孩子们喜欢吃的东西就知道了,他们喜欢吃油炸食品、巧克力、甜品和饮料等高能量食品。同时有研究表示,不吃早餐的儿童发生肥胖的危险是每天食用早餐儿童的1.7倍。因为如果没吃早餐,吃午餐时则会饥不择食,不知不觉吃下去更多的食物而引起能量摄入过多,而造成体内脂肪蓄积。
有些家长更是把吃某种食物作为对孩子的一种奖励,比如炸鸡,孩子们带着“获奖”的心态去吃,吃的会更多一些,甚至有些家长则是直接强迫孩子多吃(我就有小时候被逼硬是吃完两碗饭的经历)。
另外,吃的频率也过高、不饿的时候看见吃的就想吃,或者是别人吃自己也想吃,边看电视边吃或者睡前大量吃等,这些都会导致肥胖的发生。
这也并非全部的事实,虽然肥胖的人比普通人更喜欢食物并且难以抵挡诱惑,但说它是根本原因显得有些武断,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食品科学家Dando表示:“肥胖本质上是非常复杂的,存在大量的不同因素会导致肥胖,我们认为味觉的改变也是原因之一”
也就是说,要获得同样的多巴胺(兴奋)水平,胖的人需要更多食物来满足,同时味觉削弱的人也更容易被甜食和富含脂肪的食物所吸引。
摄入的增加,过多的脂肪本应靠运动被消耗,然而……
3. 身体活动不足
我们总是会忽略运动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近几年,儿童的运动比例肉眼可见的跌的所剩无几,看电视、玩电脑和电子游戏时间的增加,每天超过一两个小时,晚餐后可能还要立即看书做功课,这些静止不动会更容易出现脂肪的聚积,相对应的他们只会有更少的时间去动一动。
而且现在很多家庭都住在高楼上,可能上下楼都是乘坐电梯,也不方便运动。
4. 宝妈孕期营养及宝宝的出生情况
当我关注到更小婴儿的肥胖的时候,我发现食物和运动并不能很大的影响到他们,而出生后是否母乳喂养到会是其中一个因素,母乳喂养的婴儿长大以后发生肥胖的危险显著低于非母乳喂养的婴儿,就相当于和母乳相比,喝配方奶的孩子会更容易胖。
除此之外,英国Barker博士的“代谢程序化学说”中的一些说法我觉得也值得我们去思考,他认为生命早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或敏感时期,这个时候环境对宝宝的影响将会导致孩子的器官和代谢组织发生永久性的变化,成为成年后的疾病隐患。
研究证实,出生时体重过低的婴儿,到了成年以后患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性显著增高。
这也并不是说胖了就好,有些人就误认为孕妇营养越多越有利于胎儿的发育,不仅孕妈身体肥胖,还有可能导致新生儿体重过大。巨大儿长大后发生肥胖的危险增多,成年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发生的同样也会相应增加。
5. 儿童的青春期发育
当孩子到青春期的时候,以垂体-性腺轴的变化导致男孩体内雄激素和女孩雌激素迅速增加为标志,表现为身高、体重的迅速增加及第二性征的出现。如果孩子体重正常,青春期的生长会主要集中在骨骼、肌肉的发育上,很少长胖,但如果是肥胖儿童,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的紊乱则会导致青春期性成熟提前两三年,而过早地性激素水平增高又会加重肥胖的程度。
也就是:肥胖会提前性成熟,性成熟又会反过来增加肥胖程度。
6. 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早前的研究显示,亚太地区是全球儿童肥胖增长最快的地区,这是因为贫穷,儿童更容易接触到廉价方便却热量很高的加工食品,这些食品往往高盐高糖高脂肪,营养单调。
但是在我们国家,肥胖的概率反倒会随着家庭经济地位的升高而升高,这可能是因为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人们更追求舒适的生活,也再不愿从事体力劳动,吃的肉类食品更多了,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静态活动也更多了。
但即使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但大多数人还是缺乏相应的健康知识,“胖是福气”等传统观念依然有很大的影响。
据研究显示,父母对体型的认识也会影响到孩子肥胖的发生,比如说父母都期望男孩儿的体型胖一些、壮一些,那他们孩子胖的概率也会更大,因为这些想法会贯彻到他们的饮食行为和生活习惯中。
这些观念没办法一朝一夕就改变,尤其还是在现在这种媒体时代,食品广告为了宣传、盈利,他们不会提到其中的高脂、高糖或高盐,只会给大众进行洗脑式销售,而孩子看见了只会吵着家长买。
虽然我们总是嘴上说少吃零食,少吃那些高热量的食物,但是总是会被“不想饿着孩子了”给堵住,虽然肥胖的人越来越多,但我们好像对肥胖的危害还没有多少概念。
但当肥胖与现代青少年出现的“中老年疾病”“幼龄化”脱不了干系的时候,我们就得考虑到孩子长远的身心健康。
养一个体重健康得宝宝并不简单,想让一个肥胖的宝宝变瘦也不容易,需要很多的努力,比如说
● 6个月以内的宝宝纯母乳喂养
● 7月龄后,宝宝的辅食应逐渐达到每天有蛋类、肉禽鱼50g、一定量谷物类(米粉、软饭、面条)、蔬菜、水果的摄入。
● 选择营养价值高的健康食材,把孩子的主食变成新鲜的蔬菜、水果、肉类、奶类等。
● 在做饭的时候应尽量保持原味,避免重口味,要少油、少糖、少盐,保持淡口味。
● 多鼓励宝宝锻炼身体,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的户外活动。
当我们开始意识到肥胖这件事并且着手和宝宝一起改变的时候,孩子以后要面对的健康威胁就会少一点,更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