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李波:儿童高烧不退,警惕川崎病!有哪些症状?如何应对

文 / 寒夜育儿
2021-10-22 09:12

小儿推拿李波:儿童高烧不退,警惕川崎病!有哪些症状?如何应对

版权所有,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侵权必究,小儿推拿李波!!!

川崎病这个名字听起来熟悉又陌生。也有不少家长在带孩子看病的时候,因为孩子发烧被误诊为感冒,很多天烧不退后确诊这个病。那么,川崎病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它很严重吗?

一、什么是川崎病?

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由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师首先报道,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疾病。这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可引发严重心血管并发症。

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均有川崎病病例报道,其中以日本最多。2016年,日本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达3.1/1000。

川崎病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为与感染、遗传易感性及免疫反应相关。目前研究认为,川崎病的发生是由于在感染等环境的因素作用下,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反应,从而导致的全身急性血管炎。

川崎病传染性不强,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同时可伴有眼结膜充血、多形性皮疹、口唇发红皲裂、草梅舌、颈部淋巴结肿大、手足等症状及体征。川崎病的并发症非常“凶险”,最大的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只要得到及时的确诊和治疗,大部分孩子是可痊愈的,不会遗留下身体器质性损害。但少数孩子也可能发生大的冠状动脉瘤及血栓形成。

川崎病的发病率虽然不高,也不算罕见病,但因为家长甚至部分医护人员对该病了解有限,更需要引起更多关注。多数家长一看到孩子发高烧就会以为是感冒引起的,见到孩子起皮疹也会误以为药物过敏导致,殊不知这正是川崎病的临床现象,而对于病症已经得到控制的病人,还应定期回门诊复查。

二、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川崎病临床多以高热为首要表现,发热持续不退,一般超过8~10天或更长时间,体温多在39℃以上,各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发热后2~4天,出现全身弥漫性红斑,有时和麻疹很相似,以前胸、后背最为多见。一般来讲,皮疹约持续4~5天后消退。发热后双眼发红。口唇潮红如樱桃,可有口唇干裂、出血,舌头发红,可见芒刺,好似杨梅。通常,这种情况持续于整个发热期。发热早期,手指和足趾肿胀、发硬,并逐渐出现手指和脚趾端指甲床成膜样地大片脱皮,有的病人肛门周围的皮肤也出现脱皮,这是川崎病的特征性变化。发热3天后可在颈部摸到肿大的淋巴结,约蚕豆大小。

除了以上表现外,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其他伴随症状可出现腹泻、呕吐、腹痛,或脓尿、血尿等。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免疫球蛋白增高,部分病例转氨酶增高,有心脏受损者可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改变。

川崎病的六大临床表现

1、发热

体温波动在38-40℃之间 ,抗生素治疗无效;

2、眼红

双侧球结膜充血,但无脓性分泌物或流泪;

3、口唇改变

唇红,有干裂,有时带血痂。舌乳头突出,充血,呈草莓样舌;

4、皮疹

多形红斑,以躯干多见,可自行消退,部分伴痒感;

5、淋巴结肿大

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坚硬有触痛,表面不红,不化脓;

6、手足改变

手掌和足底部充血、潮红、手足及指趾呈硬性肿胀。恢复期出现甲床皮肤交界处特征性指、趾大片状脱皮。

温馨提醒:

通常,在发热5天内,上述症状会逐渐的出现,如果家长已经全部观察到,建议立刻前往专业的儿童专科医院去就诊,切勿耽误病情。

川崎病特别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的病变,是影响远期预后的关键。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患儿会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冠状动脉病变,也就是出现川崎病的后遗症。

一旦确诊川崎病,在急性期需积极治疗,以最大限度减轻川崎病后遗症的发生率。

三、我们要怎么应对川崎病?

川崎病,即便是顶级三甲医院的大主任,诊断起来也非常困难,川崎病的误诊漏诊也非常多,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只能尽量了解孩子的病情,了解一些川崎病的相关科普,看病的时候,准确的描述给医生听,帮助医生判断就足够了。

在早期,川崎病的诊断有个黄金标准,这是川崎病发现人川崎富作在1967年制定的他认为,孩子发高烧持续5天,同时发现以下五项结果中至少4项,可以诊断为川崎病。

这五项分别是:

1、双侧球结膜充血:就是两边眼睛结膜充血。

2、口腔黏膜充血,包括嘴唇充血皲裂,咽部充血,或者草莓舌:具体表现就在嘴唇和咽喉鲜红发亮,舌头一粒一粒的。

3、手脚脱屑或者浮肿:特别手背会红肿起来,严重还会脱皮。

4、多形皮疹:全身出现各种疹子

5、颈部淋巴结肿大(至少1个淋巴结直径大于1.5cm)

然而,这个诊断标准,毕竟是1967年的,今天或许已经不适用了。越来越多不典型的川崎病进入我们的视线,仅仅靠这个老标准,也许很多川崎病会被漏诊。

川崎病诊断实在是太难太复杂了。作为家长,我们了解大概,记住一点:只要不明原因高烧持续5天以上,有上述任何情况出现,都要考虑川崎病。如果有上述多个情况出现,果断去医院,和医生讨论有没有川崎病的可能,让医生帮助进一步判断。医院选择也建议是大医院。

四、川崎病的西医治疗

川崎病的治疗目标是降低炎症反应、预防血栓形成。常规治疗方案为:阿司匹林 + 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

1、阿司匹林

在急性发作期宜选用大剂量疗法,发挥抗感染作用,剂量过小或过早减量都会导致炎症控制不佳;急性期后根据病情降低剂量,发挥抗血小板作用,预防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

初始剂量美国指南推荐 80-100 mg/(kg·d),分 4 次服完。而我国通常采用日本、西欧指南推荐的剂量,即 30-50 mg/(kg·d),分 2-3 次服完。研究证实两种方案治疗效果上并无差异。

待患儿退热 2-3 天后或病程 14 天后需将阿司匹林的剂量调整为 3-5 mg/(kg·d)。

疗程上,无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需服用 6-8 周;而已累及冠状动脉的患儿需持续服用至冠状动脉恢复正常。

2、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丙球)

用于抗感染和保护冠状动脉,推荐丙球的用量为大剂量 2 g/kg,能够有效降低冠状动脉损伤。

在患儿发病 5-10 天,为丙球最佳使用时机,静注两次上述剂量效果最佳。过早使用(发病

需要注意的是,应用丙种球蛋白的患儿在9个月内不宜进行麻疹、风疹、腮腺炎等疫苗的接种。

其他:根据病情对症及支持治疗,如继发感染者可予抗生素治疗,目前对于激素、生物制剂的应用临床亦有相继报道,但其药物的副作用亦不能忽视,临床应用要慎重。

五、川崎病中医怎么看

本病属于温病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为感受温热邪毒,由表及里,化热化火,气营两燔,其病位主要在肺胃,可累及心肝肾诸脏。该患儿高热目赤、全身皮疹、烦躁、手足硬肿、草莓舌、淋巴结肿大,舌红赤,草莓舌,苔黄腻,指纹紫滞,按卫气营血辨证,为气营两燔证,故处以清气凉营、解毒化淤的清瘟败毒饮加减,并配合中药熏洗清热解毒,凉血,其中方药为板蓝根、银花、连翘、苍术、藿香、青蒿等药物,如意金黄散外敷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内外合治共奏疗效。

在现代医学治疗川崎病效果不好的情况下,用中医传统方法不为是一种值得运用的方法。就现代医学来说,由于小儿的特殊时期和体质,长期服用大剂量阿斯匹林的患儿有发生瑞氏综合症的风险,产生诸多副作用。中医疗法安全、有效、副作用,疗程短,同时在治病的同时改变患儿的体质,标本兼治。

小儿推拿保健调理,养阴健脾,一方面补充发烧期间损耗的阴津,另一方面调理脾胃,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六、怎样护理川崎病患儿?

1、发热护理:患儿持续反复高热,要定期监测体温,多饮水,尽量物理降温,并可予中药熏洗、小儿推拿、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

2、饮食护理:应给予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含有丰富维生素的半流食,同时避免过热,过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供给充足的水分,多喝(喂)水。出院后仍需要根据孩子状况保持较长时间!

3、皮肤护理:穿的衣服要柔软、干净,每天更换,以减少对皮肤的摩擦。除外就是要做好口腔清洁,鼓励患儿多饮水,口唇及黏膜干裂处涂抹石蜡油。对于眼结膜充血,注意眼睛清洁可滴眼药水,预防结膜感染。

4、心血管系统护理:约30%可有心脏损害,如心肌炎、心包炎、心肌梗塞及冠状动脉瘤等。需卧床休息,行超声心脏图及心电监护。出院后,仍需注意观察孩子有无心血管损害症状,如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脉搏加快等,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来院就诊。

医生提示

川崎病病因不明,发病早期和感冒相似,无法预防,若出现任何疑似症状,一定要前往医院,防范于未然至关重要。一旦确诊,应听从医生的建议尽快住院治疗。冠状动脉瘤是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大部分川崎病预后良好。川崎病患儿在病情稳定后,应定期复查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