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女孩因抑郁症休学2年,想成功复学还得注意这几点

文 / 晴日心理何日辉
2021-08-26 00:10

01、“学霸”的患病过程

前不久,“丁香医生”发表了一名抑郁症患者的母亲自述文章。这名母亲叫小米,文中没有透露她女儿的姓名,为了方便表述,尚且将她女儿称为M吧。

M从小成绩优秀,是“学霸”,是“别人家的孩子”,中考考上了全省排名第一的重点高中。

小米原以为女儿上了高中后,能够保持优秀的学习成绩,最终考上梦寐以求的重点大学。但事与愿违,M从高中住校后,频繁与同学发生冲突,闹得宿舍鸡犬不宁。

小米常常收到老师的投诉,还有女儿的求助电话。M总是哭诉自己受到同学们的孤立及欺负,但小米从没有站在M这一边,反而指责她,“跟每个同学都搞不好关系,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

后来,M的状态变得越来越歇斯底里,小米只能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陪读期间,小米发现女儿变得无心学习、早恋、自我封闭、爱哭、嗜睡畏光等等,还总是常常抠自己的手指,指尖遍布伤口......

女儿曾向小米求助,称自己可能患上抑郁症,但小米不以为然,认为只有遭遇重大创伤后才会患上抑郁症,而M从小吃喝不愁,跟同学吵吵架,这哪能导致抑郁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直到有一天,M哭着回家对小米说,“我在学校好可怜啊,我站在教学楼上就想往下跳”,她才惊慌地意识到孩子可能生病了,急忙带女儿去就诊,最终被诊断为中度抑郁,轻度焦虑。

在确诊后,M已出现严重的学习障碍,请求母亲办理休学。但小米不答应,只为她请了几天假,然后强迫她去上学。M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有一次甚至一下子吞了16粒药,父母吓得魂飞魄散,幸好及时送到医院救治。

经过这一次,小米终于同意女儿休学了。她加入了一些抑郁症家属互助群,学习了一些与女儿相处的方法,比如少提要求、多肯定;积极地反省自己以往对女儿造成过的伤害,并作出道歉。

但她没有提及在这些方法和药物下,M的病情到底有没有明显好转。截至发稿时,M已经休学2年多了,病情反反复复。

期间M曾2、3次主动尝试复学,希望跟上同龄人的步伐,但都以失败告终。小米只好劝女儿先安心接受治疗;但并没有提及孩子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总的来说,M在高中开始出现情绪不稳定、学习障碍以及自残行为。但由于母亲小米一开始对抑郁症处于一无所知、甚至是误解的状态,忽视了孩子的精神心理问题,仍然对孩子要求严厉,直到孩子产生了自杀念头才意识到带孩子就医。

M确诊后,小米开始踏上了到处寻医、上网学习之路,希望能帮助孩子加快康复、回归校园,但直到现在,还没有看到希望。这与我们在临床中遇到的患者父母的经历非常相似。

02、患病的心理根源

M为什么会患上抑郁症?

通过小米的自述,结合我们多年的多学科诊疗(MDT),尤其是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的大量临床实践,我们对M的患病根源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当然,由于缺乏与患者、患者家属的直接交流,以下只是基于临床心理干预经验的分析,对比M的真实情况或有偏颇之处。

M明显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符合我们提出的新诊断“创伤后应激反应失调”(PTSRD)。通过小米的自述,M遭受过的叠加性心理创伤主要来源于以下3方面:

第一,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母亲小米通过自我反省后也意识到了,她对女儿总是批评、否定和要求居多,缺乏认可和鼓励。她与女儿缺乏真正、有效的沟通,未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当女儿在学校频繁与同学发生争执时,小米未详细询问原因,一味指责孩子;

小米未能重视女儿承受的压力,总是以“别人家的孩子”的标准来要求她、鞭策她;

女儿纠正违反校规的同学,却遭到母亲当众的责骂,怪她“不该这么凶”……

以上这些都是小米能回忆起来的、对女儿造成过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可按照小米表现出来的严厉教育方式,她对女儿造成的心理创伤远不止这些。而且还有文章没有提及的M的父亲,也很有可能对女儿造成过心理伤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我们深度催眠下的临床心理干预经验,父母能想起来的、甚至患者自己能想起来的心理创伤属于外显记忆层面,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储存于内隐记忆层面。

为什么创伤那么多,直到高中才发病?在此之前父母毫无察觉?

父母工作忙、忽视了观察,以及对疾病缺乏意识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M可能有“微笑型抑郁症”的特点,在高中前努力维持良好的形象。

我们最近干预的一位患者的经历与M十分相似。这位患者从小的学习成绩也十分优秀,但他父母仍然总是否定他。

当他考了98分时,父母说,“才考98分,另外2分丢哪去了?”;

当孩子考了100分,父母又说,“这次考了100分,不代表你下次也能拿100分。”

总之,患者认为父母总是对自己不满意,自己总是不够好。在长期的压力下,患者开始认为活着没有意义,经常半夜躲在被窝里哭晕过去。第二天还要伪装出阳光积极的样子,让父母放心和满意。

所以直到患者精神、情绪再也承受不住,彻底崩溃的时候,他的父母才意识到孩子患病了。

第二,来自人际交往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M的人际圈主要集中在学校,所以,这部分心理创伤也可以说是来自于校园的。

M从小遭受了来自原生家庭的心理创伤,很可能已经出现了敏感、多疑的偏执型人格,非常容易与同学发生矛盾。

小米总是责备女儿不会与人相处,从表面看来这没错,M在人际方面肯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这是因为她已经出现精神心理问题了,她亟需理想中的父母的共情、倾听,再积极引导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但她的父母从未能担当起这个角色。

所以,M 在家与父母的关系不好,在外也总是跟同学发生矛盾,这进一步造成了叠加性心理创伤,加重她的情绪问题以及偏执型人格,形成恶性循环。

M压抑的情绪无处释放,又缺乏倾诉的对象,便将心理诉求转到了恋爱上。虽然在大众眼中这是早恋,但对于这个阶段的M来说,有一位能理解她、倾听她的男生陪伴在身边,这是心理支持体系的一部分,有利于她的病情相对稳定。

不过,M谈恋爱后遭受到同学非议,学校老师、保安又施加压力,这又增加了她的心理创伤。

从这个角度上看,虽然小米对女儿造成了很多伤害,但女儿病情严重时她默许女儿谈恋爱,这是一个理性的决定。

第三,来自学习方面的心理创伤

上文已经提及,M其实已经很优秀了,但母亲小米仍然用“别人家的孩子”的标准来要求她。

在父母的施压下,M在小学、初中阶段都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这很可能是她获得自信心、成就感的唯一来源。这也导致M很可能将学习成绩看得比命还重,出现了在学业上追求完美的强迫型人格。

但是,M遭受了叠加性心理创伤后,情绪问题越来越严重,注意力越来越难集中,逐渐出现了学习障碍。而且升上高二后学业压力增大,M难以表现出优秀的状态,成绩下滑。自信心、成就感的来源崩塌了,这也加速了她的病情发展。

M因病休学后,曾主动提出要复学,这是因为她对自己的学习还有要求和期待,渴望回到过去的状态。可是,现实中她屡次复学都失败,这对她来说都是极大的心理创伤。

03、康复路上的隐患

在女儿M患上抑郁症后,其母亲小米也尝试作出改变。她带孩子做心理咨询、出国旅游、为孩子买以往不允许买的东西,但她说“始终没有成效”。

后来,小米了解到公益组织“郁金香”,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开始有意识地与女儿一起追溯过去的事情,向孩子道歉。

父母能够有意识地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这对孩子的康复是有利的。小米没有提到采取上述方法后,女儿的情绪是否更加稳定,亲子关系是否有所改善。希望她能持续地付出、努力,改善与女儿的关系,加快女儿康复。

但从她的自述中,我认为她女儿在康复路上仍有以下隐患:

第一,M的学习障碍仍然非常严重,她已经休学2年了,这个问题不宜再拖。

而且M和小米似乎都还没有意识到“学习障碍”的存在,更没有意识到M屡次复学失败其实与学习障碍也有很大关系。

传统的精神科医生以及心理咨询师对学习障碍缺乏识别的意识和干预的能力。可如果青少年患者的学习障碍一直得不到解决,不但复学困难,还可能会持续打击其自信心,反过来成为其康复路上的一大阻碍。

小米在自述文章中,说就算女儿无法回归校园,无法回到同龄人中去,那也没关系,“她依然是我的骄傲”。但这更多是迫于无奈后的妥协,甚至可能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

如果M最后辍学,这将会成为一个重大的心理创伤。就算她本人无奈之下也接受了现实,去读中专、职中,或者直接工作,但如果她仍然一再难以融入社交群体,总是独来独往,自我封闭的话,这对她的成长和日后的独立生活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M已经2、3次复学失败,她很有可能已经对复学充满了恐惧。如果后续再次复学失败,重新回归校园的希望更渺茫了。曾有一位患者家属说,她在抑郁症家属群中,得知有一位患者休学了整整15年,从初中生变成了中年人,想回归校园已不可能了。

而且M曾经对自己的未来有憧憬,当她看到同龄人,尤其是以往成绩不如她的、或与她发生过矛盾的同学成功地考上了大学、找到了好工作时,很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刺激,令病情恶化。

所以,希望M 的母亲要积极了解学习障碍的知识,想尽办法缓解女儿的学习障碍。就算无法回到原来的高中,也可以让女儿慢慢恢复学习能力,后续再通过其它途径学习知识,获得比较理想的学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希望小米千万千万不要对女儿完全失去要求和期待,认为只要孩子好好活着就行了。

我们在临床中遇到很多患者父母,孩子患病后病情反复,久治不愈,父母不断放低对孩子的期待,最后想着只要孩子好好地活着就可以了。

但这些孩子患病之前曾非常优秀,他们内心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和期待,仍然渴望人生的价值。当他们发现父母只需自己“好好地活着”,他们会从负面角度去理解,认为“父母都对我不抱期望了,我的人生没有希望”。

这会加重他们的自我否定和绝望,进一步形成心理伤害,陷入灾难化的思维,反而不利于康复。

第三,小米在自我反省时,意识到自己以往对女儿严重缺乏认可和肯定,总是贬低和否定。她要学会转变态度,学会对女儿表达欣赏和认可;但要注意不是过度夸奖,更不要出于补偿心理而盲目地夸女儿“聪明”。

当孩子凭借自身的努力取得一定的进步时,父母应该及时地、具体化地给予孩子肯定,说出孩子做出过的努力,具体进步在什么地方,这令人高兴。

但一定不要“戴高帽式”的过度夸奖,不要总说孩子是“最棒的”,“聪明”等。这可能会令孩子形成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导致他们在情绪较好时,过高地自我评价,出现自大自负的心理。

而且,父母还要引导孩子意识到,如果想持续地提升,还需要持续、长久地努力。

还有一点,目前M被诊断为中度抑郁,轻度焦虑。根据小米的叙述,M在家有过发脾气的情况,但整体不多。

如果随着病情发展,因为一再无法康复,与同龄人的距离越来越远,M有可能会出现愤怒,在情绪波动时将现状都归咎于父母,接着对父母大发脾气,甚至在家打人砸物。

这种表现很容易被大部分精神科医生认为是易激惹,是轻躁狂发作,并改诊断为双相障碍。虽然我们并不认为这是真正的双相障碍,但这样的诊断仍会对绝大部分患者和父母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

所以,希望母亲小米能提前有心理准备,可以提前了解双相障碍的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不用对这个诊断感到恐惧。

04、如何更快康复

那接下来,小米该怎么办呢?在重视以上隐患的同时,小米最好能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积极学习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对女儿懂得患病经历有清晰的了解;然后引导女儿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病情,然后一起商量采取哪种康复路线,形成共识。

就现有的信息来看,我建议M在接受传统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结合高效心理干预、运动疗法以及饮食调整等,帮助她较快控制病情。

第二,小米要继续深刻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除了真诚道歉之外,还要持续地付出与行动,继续改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家庭中的情绪比较放松、稳定,甚至愉悦、开心,这对学习障碍的缓解也很有利。

文中并未提及M的父亲,希望小米能够带动孩子父亲一起自我反省,避免再对女儿造成心理创伤。

第三,小米还要掌握学习障碍的相关科学知识,引导女儿目前不要设立学习目标、或学习状态的目标,同时有意识地修复女儿在学习上所遭受的心理创伤。

目前,M因情绪症状和精神科药物的副作用,她很难在短时间内回到以往高效的学习的状态。所以,M 一定要放平心态,不要想着一复学就能像以前那样高效地学习,这需要一个过程。

当家庭关系越来越好,她的情绪症状得到较大的缓解,药物自然会减量,副作用会下降,她的学习障碍也会随之有一定缓解。

虽然此时学习障碍还没有完全消除,但也迎来了一个宝贵的窗口期。如果她和母亲还能掌握学习障碍的知识,懂得塑造高效学习状态的方法,那么她的学习状态会进一步改善。最终回校学习,或者在校外补习,考上一所普通的大学还是有可能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四,人际交往是M的短板,但目前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甚至可以暂时适当隔离人际关系。

比如,如果成功复学的话,可以选择走读;如果仍无法复学,请家教、上小班辅导课、甚至可以上网课,在这个阶段尽量远离人际交往上的纷争。

如果她考上了大学,内心恢复了一定的自信,小米再引导女儿更理性、更有智慧地处理人际关系,掌握一些人际交往技巧,在这方面逐渐成熟起来。

在临床上,像M一样休学2年、甚至超过2年的青少年患者有很多。虽然康复道路上确实很多困难,但这只是人生的经过,不是结果。父母要用时间思维,用长远的目光看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当孩子的病情逐渐稳定后,后续仍有机会接受教育。

希望小米及女儿不要对未来失去信心,要用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来实现康复,甚至将患病的经历转化为人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