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这三种情况可能会令孩子抑郁,更有甚者会自杀

文 / 第一心理
2021-05-20 18:17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当人们备受压力时,往往很容易产生出焦虑低沉的情绪,严重一点也会产生抑郁症的倾向。时间不是永恒的良药,灰色种子埋在心里,可能需要一辈子来治愈。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小孩与青少年都会感到抑郁,很多人认为小孩会有什么烦恼,只不过是普通的情绪波动罢了。

实际上,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三个行为会导致孩子变得抑郁,更甚者可能会自杀。

家庭压力

家庭原本是小孩最应该得到关怀的地方,对小孩心理健康的忽视在很大程度上是扼杀他们灵魂的根源。

父母为了让孩子以后的人生少走弯路、不让自己的人生失误在孩子身上重蹈覆辙,就迫切地希望他们出人头地、因此也为孩子们施加了不少压力。有些父母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急于求成,一点也不考虑孩子能不能经受起父母的这份压力。

在这种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小孩一直担心达不到父母寄予的希望,也很害怕自己因为什么事情没做好就遭到父母的数落。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一直有一块无形又沉重的石头压在他们身上,让孩子们没有可以喘气的地方。

青少年还没有机会在沿途中见到过更多美丽的风景,如果因为一道自以为过不去的坎就放弃接下来的旅程,这或许是最悲哀的事情。

家长不能将自己的遗憾都放到孩子身上去实现,他们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不仅是延续自己的生命,更是为了让他们感悟世界的美好、和世间其他的一切去产生触碰心灵的联系。

感受到生命的跳动,才能体现生活的意义,而不是一直将孩子关在“埋头苦学”小房间里。

校园压力

现在很多小孩都是整整一家人的心头肉,从小在温室里面长大的他们抗压能力本来就比较小,如果在学校遇到什么不愉快的经历,要比别人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此外,有些学校和教师对于孩子的情绪关注不到位,没人愿意聆听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他们只好自己一个人将这些负面情绪默默消化。老师一味地指责和批评,和同学相处的不和谐,都是让他们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

批评的教育方式只能具有针对性地去使用,有的小孩能在批评中有羞愧感,并且愿意吸取教训、越挫越勇,在不好的声音中坚定证明自己的目标,那这样的教育方式就是适合他们的。

如果一个小孩本身就比较敏感脆弱,或者因为某些原因导致成绩的大幅度滑坡,老师和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找到问题所在,如果问题不大的话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重塑他们的自尊心。

一味地指责和辱骂,只会让孩子身心都受到严重的伤害。自信心被严重打击的他们在以后的每段人生路上可能都会回忆起被自己视为阴影的曾经。

遇到一个好的老师可以改变自己的一生,但不是所有小孩都可以这样幸运。

父母离异

前两种情况是孩子患上抑郁症的最普遍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夫妻之间的不和谐关系。

父母离异对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是不可避免的,可实际上为孩子带来原生家庭阴影的并非只有离婚这件事情本身,而是因为离婚所带来的关爱缺失。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就算离婚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夫妻两人如果能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关心或者更多的心理重视,可以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小,甚至他们依旧能在很有爱的氛围中长大。

在长大一点的时候也能理解父母婚姻的选择,也不会对自己的婚姻观造成太大的影响。

只是可怕的是有的父母压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离异会对小孩造成多大的影响,在他们眼里,似乎有后爸后妈无所谓,依旧能弥补健全家庭的缺失。

有些小孩不善于表达内心的情绪,他们就以为孩子的状态一切良好,所以一点也不关注对孩子的补救措施。

如果离异好比是孩子心里被划开的一道伤口,那些对孩子心理上努力采取补救措施的父母也好比在用双手捂着溃烂的伤口;虽然伤口无法愈合,但好在小孩不会直接崩溃。

而对孩子心理不在意的父母,他们只会任由孩子的伤口越扯越大,被撕扯开的不仅是像种子般埋在孩子心里的痛,还有伴随其一生的自卑感和无归宿感。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Cogn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