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现几种表现,可能是体内“血”不足,尽早补,越拖越损智力

文 / 母婴参考
2020-11-14 09:30

执笔:明珠

定稿:苏子后

贫血在幼儿成长发育中十分常见且正常,多数只是轻微的阶段性贫血,在改善饮食后就能得到缓解,当宝宝贫血较为严重时,务必要及时采取措施治疗,避免影响智力和身体发育,贫血的宝宝通常离不开如下症状。

宝宝贫血时的表现

贫血表现出来的反应取决于贫血的轻重程度以及发展速度。主要表现如下——

  • 嘴唇惨白,缺少血色,指甲颜色变淡变白且变得薄而脆,面色苍白,看着没生气;毛发干枯、生长发育落后。
  • 呼吸、心率增快,稍微运动一会儿就感到累,身体使不上劲儿;
  • 恶心想吐,食欲下降,出现厌食、拒食的表现,频繁地腹胀、便秘等;
  • 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总是慢半拍,易躁易怒、哭闹频繁、智能下降;
  • 手脚冰凉,如果宝宝穿衣刚刚好,可是手脚很凉,说明血液循环至身体末端的血液较少。
  • 蹲着起身时头晕眼花,眼前有一团黑影;
  • 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异食癖,开始啃食墙壁、泥土等。

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据调查显示,我国约有40%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尤其是农村地区6个月到2岁的儿童是高发人群,贫血分为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多种类型,它们的治疗方式各有不同,具体要“对症下药”。而婴幼儿、儿童期最常见的就是缺铁性贫血,而血液中血红蛋白(Hb)值的高低是判断是否贫血的关键性指标。

儿童贫血和性别无关,主要受年龄影响,具体评判标准如下——

新生儿: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145克/升,1~4个月宝宝的浓度低于90克/升,4~6个月的低于100克/升,6个月到5岁的低于110克/升;5~11岁的低于115克/升,12~14岁低于120克/升即为贫血。

幼儿缺铁的原因有哪些?

1、先天储存铁不足

如果宝宝在胎儿期摄入的铁元素不足,出生后又补充得不够,就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尤其是低体重儿、早产儿、双胞胎宝宝以及孕期孕妇严重贫血的几种情况,最好能在宝宝出生后2~4周内服用铁剂补充,宝宝刚出生时体内的血红蛋白可高达190克/升。

2、饮食结构单一

孩子出生后生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求日益增加,足月分娩的婴儿满4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基本上已经消耗完,此时需要通过饮食补充,满6个月时要及时添加辅食,如果一直采取纯母乳喂养,可能无法满足宝宝生长发育对铁的需求。

如果宝宝存在挑食、偏食、厌食的毛病,不喜欢吃鱼、蛋、大豆、绿叶蔬菜等,也会造成铁摄入不足,因缺铁引发贫血,不过这只是短暂的表现,及时调整饮食即可。

如果宝宝贫血尚未被及时发现并治疗,长期拖延可能会造成如下影响。

宝宝长期贫血的后果有哪些?

1、降低免疫力

缺铁性贫血会导致细胞的免疫功能下降,久而久之,导致孩子的免疫力下降,对病菌的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

2、容易增强身体不适感

贫血会让机体的各器官和组织出现缺氧状态,长期处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肌无力、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不适。

3、影响智力

如果大脑长期处在缺氧状态,无疑是不利于脑组织细胞发育的,长期如此,容易损伤娃智力,使记忆力、应激能力以及注意力等都受到影响,影响到学习。

4、造成情绪异常

贫血会导致脑细胞代谢异常,容易使孩子脾气暴躁、哭闹不安,甚至影响到社会适应能力,变得孤僻、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