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上大夫的一句“有点晕”,引起了麻醉医生的警觉

文 / 麻醉MedicalGroup
2020-03-24 16:28
前几天,我和许久不合作的耳鼻喉科又合作了一把。也许是冥冥中注定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似的。看似平淡无奇的这台手术麻醉,却让我惊出一身冷汗。

这个手术是一个5岁孩子的扁桃体手术。由于小孩子很难配合,拟在全麻下完成手术。扁桃体位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汇处,此处的粘膜内含有大量淋巴组织,是经常接触抗原引起局部免疫应答的部位。因此,扁桃体极易受感冒等因素影响而肿大。

扁桃体肿大可以导致孩子睡眠打鼾、经口呼吸,甚至憋气。当出现睡眠呼吸费劲、呼吸困难等情况时,特别是药物保守治疗无效、反复发作的情况,都需要行扁桃体切除术。否则,长期慢性缺氧和张口呼吸会导致患儿睡眠质量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甚至体格生长发育迟缓。术前的各项检查都基本正常,加上扁桃体手术时间很短,因此这几乎是一个妥妥的简单手术。然而,我还是仔细查看了一下病历。尤其,着重确认了这个孩子是否感冒了。原因是,扁桃体肿大的小孩子容易发生感冒,而且这种感冒几乎会突然发生。一旦感冒处于急性期,此时实施全麻是很危险的。原因并不是麻醉操作会引起下呼吸道感染,而是此时的气道处于高敏感状态。很有可能会因为各种刺激,导致病人的气道出现痉挛而影响通气。如果病人既往患有支气管哮喘,甚至可以发生寂静肺。

寂静肺是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一种危重征象,当支气管发生强烈痉挛或广泛黏液栓堵塞支气管时,不仅哮喘音消失,且听诊哮鸣音、呼吸音均明显减弱甚至消失。这时候整个肺部听诊就像没有声音一样,故而取名为寂静肺。结果令我很满意,这个孩子其他的症状都没那么严重,只是扁桃体肿大。也就是说,只要手术不出血,病人气道风险和其他病人是差不多的。大家带着轻松的心情开启了一天的工作。由于孩子小,这个手术被安排在了第一台进行。

在护士连哄带分散注意力的情况下,外周静脉通路顺利建立了。扎个点滴这个过程,虽然看似对成人很简单的步骤,但对于孩子却不行。过去那个年代,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软硬兼施进行。好在,随着麻醉技术的进步,麻醉学科已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小孩子坚决不让打点滴,我们还可以通过面罩让他吸一些麻醉气体,进而达到让他失去意识的目的。有了这个点滴,就由不得他了。趁他在哭闹、闭眼睛之际,我迅速上前给他的点滴中加了一点静脉全麻药。这个药一个臂脑循环就可以起效。也就是说,这个药只要从手臂流回心脏,再流至大脑,立刻就会有麻醉效果。不到半分钟,他就睡着了。于是,护士迅速抱着他往手术间跑。回头再看孩子家长:那表情,真的就像孩子被抢了一样担心。此时,我已经没有时间安慰他们,只能在心里向他们保证:一定把孩子安全送回来。很快,手术麻醉也按照预定计划进行了。

然而,在手术刚开始几分钟后,手术台上大夫说“有点晕”。当时我孩子啊想:难道这个大夫早上没吃饭就上台了?刚想把他反映的“有点晕”这个情况错过去,但我突然意识到不对:在我印象中,他们在消毒铺巾的时候似乎动了一下孩子的头。要知道,这种口腔手术的气管导管是极难固定的。即使固定的感觉很好了,但由于外科医生的操作部位就在气管导管附近。因此,这个导管就是一个定时炸弹。如果稍有不留神,就可能发生导管脱出的事件。一旦长时间未发现,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风险。

果然,我猜得没错:在他们消毒铺巾的过程中,由于后仰导致导管被牵拉过大出来了一些。小孩子的气管很短,出来一点都有可能出现漏气的情况。正是因为漏气了,才导致带有麻醉性的气体随着氧气泄露出来。幸好及时发现,如果等血氧掉下来再处置。不仅容易把孩子置于缺氧的状态,也会因为已经消毒的手术区影响调整导管的位置。

事后,回想起那句话“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但我们这些人偏不信邪,我们的目标是“常在河边走,也要尽量不湿鞋”。责任编辑:张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