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女婴感染新冠肺炎!儿童防护怎么做?这几点别弄错了
今天,新冠病毒肺炎确诊人数突破2万,远远超过了SARS,而死亡人数也达到了426例!
其中,贵州一位只有1个月大的女婴确诊了,这位女婴不幸成为全国公开报道中最小的确诊病例。
此前,各地卫健委公布的确诊病例中不乏12个月以下的婴儿。
- 北京
1月26日,9个月大的女婴确诊;2月1日,10个月大的男婴确诊。
- 广东中山
1月27日,11个月女婴确诊,患者父亲是中山第4例确诊病人。
- 安徽
1月29日,歙县8个月婴儿确诊,为家庭聚集性病例。
- 浙江
1月31日,浙江确诊8例儿童病例,其中最大的13岁,最小的一例只有3个月22天,其中6例是家中曾有大人出现症状。
- 上海
2月3日,7月龄儿童确诊,有来自湖北的确诊病例接触史。
- 海南
2月3日,海南出现低年龄组人群发病现象,最小年龄是3个月。
儿童感染病例越来越多,让家长尤为担心。
而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关于做好儿童和孕产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儿童和孕产妇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易感人群”。
所以家长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的低龄儿童,由于免疫还未发育成熟,其免疫力相对低下,因此,这部分人属于感染病毒的高危人群。
小宝宝们该如何预防感染?
少出门,谢绝访客
现在最好的预防方案就是是切断传播途径,所以要尽量避免外出。
大人出门回家后,需先洗手换衣服,做好卫生措施之后,再接触宝宝。
不要走亲访友,谢绝访客,不让熟人触摸宝宝或近距离对宝宝说话。
勤洗手,正确洗手
监护人或其他相关密切接触者自己应该勤洗手,宝宝也应该勤洗手。
勤洗手不仅是出门归来之后,喷嚏、饭前便后、咳嗽、接触过唾液和分泌物之后都需要洗手,需要用流水和肥皂或者洗手液洗手,洗手时间至少30秒。
宝宝口罩怎么选?
从呼吸功能的角度考虑,1岁以下婴儿不适合佩戴口罩。
N95口罩虽然密闭性较强,但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没有适合儿童的尺寸规格;
减少呼吸空气量,导致呼吸费力;
可能会有窒息风险。
而棉布、纱布口罩阻隔性欠佳,也不推荐给宝宝使用,所以应选用儿童医用外科口罩,实在买不到就选一次性的普通防飞沫口罩。
注意口罩必须大小合适,佩戴正确,否则起不到保护作用。
如何给宝宝的物品消毒?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本身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乙醚、75% 的乙醇,含氯的消毒剂,还有过氧乙酸等,这些溶剂都可以有效地灭活病毒。
奶瓶、奶嘴、碗筷等耐高温的物品:可以浸没在容器中煮沸超过10分钟或蒸汽蒸5分钟,就可以完成消毒。
不耐热的玩具类物品:可以通过用75%乙醇(医用酒精)擦拭玩具表面或喷洒在玩具表面进行消毒。
衣物、床单等:可以加入一定比例的消毒液清洗,来达到消毒的效果。
这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进行喷晒消毒,务必要避开孩子的眼睛和嘴;消毒后建议静置一段时间再与孩子接触。
另外,由于医用酒精容易自燃,在喷晒过程中还需避开火源。
宝宝发烧要不要去医院?
如果宝宝在3月龄以上,只是普通感冒,病情很轻,只是低烧,精神很好,那能不去医院就不去,自己在家处理。
如果有以下情况,需要警惕:
发病前两周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
或发病前2周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
这个时候宝宝如果出现了发热、咳嗽、气促、腹泻等症状,建议到就近指定开设发热门诊医院检查。
去医院如何避免交叉感染?
一定要去医院时,戴好口罩,尽量不触摸公共设施,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尽量减少在医院停留时间。
建议常备带上退热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口罩、免洗洗手液或者带酒精的一次性湿纸巾、水杯、隔汗巾、就诊卡、医保卡等。
避免用手揉眼睛,避免手入口,医院出来后尽量用流动清水+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如何增加孩子的抵抗力?
非常时期,外出运动不可行,均衡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很重要,可以增强儿童的抵抗力。
在营养不好的情况下儿童容易受感染,但不是说吃了某样东西就能预防感染。
单单吃益生菌、乳铁蛋白、维生素C之类的东西也是没有用的。
非常时期宝宝应该怎么吃?
保持大便通畅
家长每天观察孩子大小便,很重要!
腹胀、腹泻、便秘等消化不良和肠道异常症状要提高警惕,小便的颜色、量、有无异味也要留意。
每日营养均衡
保证营养充足,适当进食高蛋白食物、新鲜洁净的蔬菜水果,年长儿增加口味丰富的坚果(年幼儿不要吃),青春期的青少年不要节食。
根据实际情况适量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鱼肝油等。
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野味,不吃生食,所有食物要充分熟透后才能食用。
不偏食不挑食,荤素搭配得当,应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不宜油腻大鱼大肉,以免饮食不健康导致腹泻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给宝宝补充液体
多饮水,多出汗,多排尿,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
大白熊妈妈说
熊妈带大家温习一遍武汉新型肺炎防护指南:
预防千万条,口罩第一条。
健康第一位,不要吃野味。
不往人群挤,病毒不缠你。
洗手很重要,胜过吃补药。
通风也要紧,疾病无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