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个月婴儿感染新型肺炎:家长最关心的3个问题,一次说清楚
作者 | 孙方舟 关阳
1
59例、324例、1540例、2448例、462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人数不断攀升。
武汉、浙江、北京、广东、重庆、四川……目前除西藏外,全国各地均出现确诊病例。
2020开年才4天,却像4年一样漫长。
关于新型肺炎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微博刷爆,疫情来势汹汹,全国人民的神经一下就紧绷起来。
我抱着5个月的宝宝,手机不断刷新最新的疫情通报,看着一个个刺眼的数字,心里焦虑、恐惧、担忧。
一位妈妈说:
2003年非典一点也不怕,因为那时还是个孩子。
2020年新型肺炎却害怕得要死,因为有了孩子。
相信很多家长也和我一样,关心着全国疫情,关心着武汉,牵挂着父母家人,但是最最最担心的,还是孩子。
为此,我们邀请到天津市总医院滨海医院儿科医生、三甲医院主治医师孙方舟医生,来跟大家分享在这个关键时期,如何保护孩子。
2
儿童真的不易感染?
1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证据确实显示儿童、年轻人对病毒不易感。」
但是,27日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答记者问时说明,随着认识病毒的加深,发现此病对所有年龄组的人都是易感的。
而全国各地儿童确诊病例陆续增多:
1月22 日,上海确诊的9 例病人中就有1 例儿童。
1月25日,广西2岁女童、陕西9岁女童确诊;
1月26日,山东2岁女童确诊;
1月27日,上海7岁儿童、广东6岁儿童、北京4岁女童也相继确诊。
更令人揪心的是,北京一名仅9个月大的婴儿也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这名9月女婴是此前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也就是说,她是被一名患者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力正常的人群均可以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如果人体一次性接触大量病毒,即使免疫功能正常,也一样患病。
而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如老人、孕妇,有慢性基础病的人等,病情进展相对更快,病情更严重。
说明:该图非此次疫情相关图片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群中,儿童比成人病例少的原因大多是儿童很少机会接触到病原,特别是最早的源头是人接触或食用武汉海鲜市场中的野味,而儿童平时并不太会去市场,在外接触易感染场所的频率更低。
同样的情况下,儿童遇到新型冠状病毒也会感染,只是相对成人感染后罹患肺炎的症状要轻一些。
但是儿童自身免疫力功能不完善,本身就容易呼吸道感染诱发相关疾病,与新型冠状病毒病患有接触的孩子,也一样可能被传染,所以家长们也应引起高度注意。
3
孩子出现哪些症状需及时就医?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下图就是最近分离出的「新型冠状病毒武汉株01」的电镜照片:
图片来源:中国疾控中心网站
冠状病毒医学上叫做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经常为多形性,直径 50~200nm。
根据血清型和基因组特点冠状病毒亚科被分为α、β、γ和δ四个属。此次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为一种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如何传播?
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常见健康人群手接触病患的呼吸道分泌物)以及空气气溶胶近距离传播,而本次病毒感染从流行病学上推断,主要是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要途径。
呼吸飞沫的产生:
1)病患咳嗽、打喷嚏或说话。
2)实施病患呼吸道侵入操作,如吸痰、气管镜检查、气管插管或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过程中感染(所以会有部分医护人员感染)。
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潜伏期平均为7天,最长可达14天,且潜伏期也有传染性。
通常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乏力、干咳,呼吸不畅,腹泻等。鼻塞、流涕、咳痰等少见。
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 1 周后恢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那么,如何识别或观察身边可能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呢?
应同时符合以下两条:
1.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两周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
或发病前 14 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或有聚集性发病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流行病学关联的。
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传播图谱
2. 临床表现:
(1) 发热。
(2) 具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
(3)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或进行性加重。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有以上流行病学史及可疑疾病症状及检查异常,要及时去当地定点医院或传染病医院进一步诊治,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同时与疑似病例有接触的所有人群都应该隔离。
4
面对病毒,如何做好儿童防护?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怎样真正保护孩子,如何预防呢?
杜绝食用和接触野生动物:
很多野生动物可以携带冠状病毒,成为传染病的传播媒介。
比如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推测来源可能于蝙蝠、獾、竹鼠等,而冠状病毒可以由动物-人,人-人的路径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
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吃未经检疫的野生动物等食品,也不要去接触,不要为了「尝鲜」而冒险。
佩戴口罩:
如果儿童必须临时去公共场所,就一定要戴口罩。
推荐口罩优先等级为:N95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三无口罩。
而普通家庭获取医用口罩的机会较少,通常可以选择N95口罩(网上购买),N95口罩是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的9种防颗粒物口罩中的一种。
「N」指不适合油性的颗粒
「95」是指过滤效率达到95%
很多人囤了很多口罩,可是佩戴方式却五花八门,切记只有正确地配戴口罩,才能有效防护疾病。
医用外科口罩佩戴方法:
N95口罩佩戴方法:
此外,口罩建议4小时更换一次,用过的口罩及时丢弃到封闭的垃圾箱内。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1岁以下的婴儿/儿童不适合佩戴口罩,所以尽量不要出门,同时注意隔离所有去过武汉的家人以及最近发热感冒的家属。
建议成人外出后,到家也需要注意个人卫生,更换衣物,洗手,洗脸,最好洗澡,之后再接触孩子,保证病毒不带给孩子。
勤洗手:
除了佩戴口罩,还要督促孩子勤洗手:
室外玩耍后回家要洗手,食用食物前要洗手,上厕所后要洗手,咳嗽及喷嚏后要洗手,接触任何动物后要洗手,甚至孩子用手接触口腔、眼睛前也要洗手。
可以用肥皂和流动水洗20秒以上(参照医院的专业七步洗手法),如果没有条件可以用免洗含酒精的洗手液代替。
节假日,家长和孩子在家中,在享受亲子时光的同时,为了有效预防病毒传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增强个人卫生意识,适当活动运动,早睡早起,不可熬夜。
2)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后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外出回家,用酒精喷洒消毒手机。
4)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 的人密切接触。
5)避免接触野生动物、飞鸟等。
6)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食用肉类或蛋类要煮熟、煮透。
7)节假日尽量在家休息,少出门,不串门,不聚餐,避免走亲访友。
8)密切关注家人和孩子异常,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最后祝愿大家和孩子度过一个美好而又健康的春节,关注新型冠状病毒官方消息,学习疾病知识,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参考文献: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
《儿童家庭防护措施》
作者:孙方舟,天津市总医院滨海医院儿科医生,三甲医院主治医师,拥有10年以上儿科诊疗经验。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