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睑浮肿胃口不佳?家长莫大意,这个病的早期症状要认清

文 / 南方Plus
2019-03-14 12:33

12岁的汕头女孩程程(化名)俏皮可爱,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一次感冒发烧后,她在当地一家医院做验血检查。不料,化验单显示,程程的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均严重超标,处于肾衰竭状态。紧急转院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儿科后,她接受了血液透析治疗,病情才稳定下来。

3月14日是第十四个“世界肾脏病日”,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中山一院小儿肾病中心联合该院儿童内分泌专科、小儿外科、肾脏移植科举办多学科联合义诊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不少成人肾脏病在儿童时期已发生!但小儿肾脏病大多起病隐匿,不易发现,对早期诊断和治疗造成了很大困扰。”中山一院儿科主任蒋小云教授表示,小儿慢性肾脏病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治疗,则有望避免或延缓进入到肾衰竭,使患儿得到健康成长。

每年一次健康检查很重要

与成人病因不同,儿童慢性肾脏病(CKD)主要病因是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以及肾小球疾病。部分患儿可进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终末期肾病。而由于儿童肾脏病发病隐匿,不少家长缺乏警惕。有些患儿就诊时已是慢性肾衰竭,错过了最佳治疗机会。

蒋小云指出,儿童慢性肾脏病患者逐年递增,给患者身心和成长造成巨大伤害。2018年,中山一院儿科收治的儿童肾病住院患者达1300例,其中非广州户籍的患儿占到90%,共有55位肾衰竭患儿接受了透析治疗,29位患儿进行肾脏移植手术。“我们的儿童肾病患者中,从外省远道而来的占四成,包括湖南、广西、江西、海南等多地。”她说。

小儿肾病综合征根据病因和发病年龄可分为三类: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如继发于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肾小球肾炎、药物和金属中毒等。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表明,儿童慢性肾脏病早期干预能够有效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

那么,小儿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蒋小云指出,孩子出现夜尿增多、尿量减少等排尿异常症状,尿色呈浓茶色、淡茶色、洗肉水色、西洋菜汤色等颜色,尿道炎反复发作,或者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眼睑浮肿、贫血、高血压,应尽快送医接受验血验尿、肾脏B超等检查。

“孩子感觉全身乏力,容易疲劳,胃口不好,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如果之前产检时发现胎儿泌尿系统发育异常,或家族有肾脏疾病史,家长更应警惕。”蒋小云说:“患儿一旦到了终末期,就需进行替代治疗,如透析治疗、肾移植等,不但花费昂贵,而且可能危及生命。”

她建议,孩子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以危险系数较高的儿童肾积水为例,病情轻微时如能及时发现,康复的机会很大;中度肾积水患者治愈的比例也较高,但到重度的话,就很难根治。”她说。

切勿给孩子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孩子感冒发烧比较常见,有些家长会随意给孩子吃一些感冒药。蒋小云提醒,药物性肾损伤是儿童急性肾损伤的主要诱因之一。有些解热镇痛药对儿童副作用很大,有些抗生素带有较强肾毒性,还有些中草药可引起肝肾损伤,一旦乱用会给孩子带来不可逆的肾脏疾病。

低出生体重亦是小儿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如今,随着儿科新生儿抢救技术的发展,小于28周甚至26周宝宝的存活率稳步提高,有些早产儿的体重只有500克。“他们是肾病的高危人群。”蒋小云说。

她介绍,新生儿由于早产或胎儿生长受限而造成的低出生体重将会对肾脏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在成人期,低出生体重的远期不良效应与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低出生体重可能通过影响血压、微血管结构功能、内分泌水平及肾单位的发育而参与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当前,全球治疗肾病的主要药物是激素。近些年,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使肾病综合征的治愈率及生存率得到提高。但肾病综合征自身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及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导致肾病综合征患儿生长发育迟缓、向心性肥胖等问题较为突出。

“糖皮质激素在儿童疾病中的应用广泛,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肾脏病、血液病、肿瘤等。”蒋小云表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儿,在本应快速长高的年龄段生长受限。“从2岁至12岁,如果年生长高度少于5厘米,就可能存在生长发育障碍。”

不过,通过规范的管理及寻求糖皮质激素的替代药物以避免儿童矮小身材的发生尚未能实现,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矮身材儿童是现阶段的主要手段,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仍需更多相关研究给予证实。因此,建立肾病综合征儿童矮身材的规范诊疗很有必要。

“有些家长在孩子治疗过程中沉不住气,认为激素不能长期用,没能坚持服药和定期复查,擅自、反复停药,导致孩子水肿、蛋白尿反复出现,诱发肾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症状。”蒋小云表示,家长无需过于忌惮激素应用,切勿给孩子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记者】龚春辉

【通讯员】彭福祥 梁嘉韵

【校对】曹柏英

【作者】 龚春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健康~健康~广东健康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