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白血病男孩被其他家长嫌弃:别碰我孩子,你有病!
两年多前,王煜衡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白血病”。父亲王永胜一直相信,儿子的病,化疗就能治好,“这个病,80%化疗就能治好,但很不幸我们就是那20%”。
2017年7月25日,病情复发。6天后,王永胜和妻子带着儿子来到北京,手术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10月27日,星期五,这是6岁的王煜衡进无菌房的第三天。我们在病房外见到他时,孩子状态不错,还对我们开心地比剪刀手。
王煜衡有颗小光头,对比过去照片,小孩胖了一点,“原来我们帅气的小伙现在在激素的刺激下也变成小胖子了,依然很乖”,父亲王永胜温柔地看着儿子说道。
王煜衡是一名“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6岁的他已与白血病抗争两年多。2015年8月13日,突然发烧,并且腿部带有局部疼痛。8月14日,他被确诊为白血病。
之后便开始了长达两年之久的强化化疗。“我们坚信,化疗就能治好。我们夫妻俩还一起把工作都辞了,全身心照顾孩子。当时,医生、病友、亲戚、朋友都说豆豆(王煜衡的小名)恢复得特别好”。
然而,2017年7月25日,在一次常规的全面检查中,豆豆病情复发。“没想到会复发,真的没想到。这个病80%,化疗就能治好,很不幸我们就是那20%”,刚才有些激动的王永胜,声音突然低落了下来,“医生告诉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移植手术”。
7月31日晚上8点,王永胜记得特别清楚,这是他们一家三口从西安太原到达北京的时间。对他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人生拐点,因为他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风雨后的彩虹,还是深不见底的无底洞。
“不要碰弟弟,你有病!”
王永胜回忆,儿子2015年确诊白血病,“他那时候刚开始化疗,干呕很严重,吃东西,吃一口吐一口,化疗也很痛苦,但他很听话,会乖乖配合。我们会鼓励他,再坚持几天就可以出院了。他很勇敢,说自己是小男子汉,‘吐了我就再吃’”。
时间久了,小孩也变得渐渐敏感起来,“他似乎知道些什么”。夫妻俩更是小心谨慎,“从不在他面前提起‘白血病’三个字”。
但朋友的一次无心之失,让小豆豆有些受伤。“我特别好一朋友,带儿子到家里玩,玩着玩着,突然跟豆豆说‘不要碰弟弟,你有病’。当晚,豆豆就问他妈妈,自己有什么病。我们特别难过。”
之后王永胜开始主动跟孩子解释病情,“有一种坏细胞在你肚子里,我们到一个好医院,排除掉这个坏细胞,你就好啦”。父亲的解释起了作用,化疗时,豆豆会说,“我要把坏细胞赶走”。
一步也不敢离开
10月29日晚上,无菌房里的豆豆开始有些哭闹。长时间的化疗让他两个胳膊发疼。昨天,他干呕的次数增多,即使只喝了些米汤,一天大小便也多达十几次。
每隔一段时间,豆豆都要进行一次化疗,2年多来,他的化疗次数已达30多次。治疗期间,豆豆没法上学,“他特别想念学校,想念老师和同学”。
在太原时,夫妻俩经常带着儿子在治疗间隙,去校园周边走走,到老师家里坐坐,或者去看望玩得好的小伙伴。北京病房里,豆豆有些寂寞,他问夫妻俩,“爸爸妈妈,咱们什么时候能出院,我就想出去看看北京”。
在无菌房里照顾的妻子王付付,一步也不敢离开。吃一次饭,都要来来回回几次,洗手消毒、穿防护服,又洗手消毒、脱防护服。过程中,豆豆又尿了,饭菜已经凉了。丈夫王永胜说起这些,很心疼妻子,“她很辛苦,本来八十多斤的人,瘦了都有十来斤。”
这些在王付付看来并不辛苦,只要儿子病能治好。而让她最难受的是周围人的询问,“你家孩子上几年级?”、“你家孩子怎么不上学呀?”、“你家孩子在哪个学校上学?”,面对这些简单问题,王付付却回答不上来。
“我们坚信孩子一定会好的”
来北京之后,为了打好这一场持久战,夫妻俩在北京京都儿童医院附近租了房子。考虑到儿子要进无菌房,夫妻俩找了一间居住环境更好的房子,比刚开始的出租屋贵了有四倍。
“进仓之后,豆豆喝的水都是纯净水,我们做饭使用的水也是纯净水,餐具都需要高温消毒”,在王永胜看来,这笔花费很有必要,“否则一旦感染,费用更大得不得了”。
为了省钱,王永胜一日三餐都吃素,最常见的是,馒头搭配土豆丝和白菜。王永胜也希望这样的行为能为孩子祈福,“这是我许的一个大愿,只要孩子能好起来,我终生不吃肉”,从孩子生病,他一直坚持至今。
目前,开销最大的还是豆豆的医药费。王永胜告诉我们,儿子在进入无菌房之前,一天的医药房是一千多元,进入无菌房后,平均一天需要七千多元。如今,豆豆的治疗费已近百万,刨去医疗报销部分,这个家庭还欠下不少外债。
“正常的话,需要在无菌房里待一个月,出来之后,还得在病房待个50来天,过程顺利就能出院。如果有啥小症状,那就不好说了。 医生说保守估计还需要准备40多万。”
“最让我们感谢的是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我们坚信孩子一定会好的,愿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