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白血病 | 患儿家庭与医生的互信是最好的“药”

文 / 搜狐医药
2018-06-19 21:00

作者 | 周亦川

来源 | 搜狐健康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六一儿童节活动聚集了数十名患有白血病的孩子,他们在台下认真地玩着玩具、涂画,在台上欢乐地表演节目,有的小男孩还会跑到台上唱歌的小姐姐背后挥舞气球——在抢答问题的环节中,十几个小朋友更是挤得主持人连连后退……除了因治疗剃掉了头发,他们跟其他的小朋友看不出任何区别。

消解疾病带来的诸多痛苦,让他们最终重现笑容,像健康的孩子一样成长,除了积极治疗护理,医护人员还可以做哪些工作来帮助他们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吴珺介绍,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对孩子们更多的关心与爱护,患儿和家长对医生的信任感也对疾病的治疗大有帮助:

几个孩子的话语让吴珺大夫印象深刻:

“阿姨,太晚了,你也快去休息吧!”……

“阿姨,你已经给我做过四五次骨穿了,只有你给我做骨穿,我心里才安心。”……

“紫给我送来她的画作,这幅画取名‘快乐的小孩’,画面是以绿草地为主调,一群小孩和家长手牵着手,个个兴高采烈的样子,旁边签了字‘送给吴阿姨’。我立马来了精神,所有的倦怠感瞬间瓦解。我把这幅画小心翼翼地贴在我工作电脑的旁边,每天上班时只要抬头看它一眼,就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一些。”……

除了关注孩子们的生理病理指标,医护人员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是必不可少的,查房时摸摸孩子的头,拍拍他的肩,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重视和关爱。做骨髓穿刺等检查的时候,多与孩子沟通几句:“孩子,这是一个小操作,可能会有小小的不舒服,但是绝对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疼,阿姨每天都要给好多孩子做这个检查,他们都能顺利地配合阿姨,我相信你也一定没有问题。”都可以给他们信心。

吴珺说,为了给新诊断疾病的家长以帮助,每当病房里收了新病人后,我们一般会安排他们住在一位护理水平高、热情善良的老患儿家长旁边,通过一帮一地传授护理经验,新病人就会对医院的环境逐渐熟悉,对帮助孩子战胜疾病充满信心。他们由不相识迅速变成了熟悉的老朋友,他们团结一致,为了孩子们的康复一起努力着。对人友善、包容的家长,更容易得到其他家长们的尊重和喜爱,这样的家长,他们的内心是温暖的、乐观的,孩子们能够从家长们内心里感受到这样一种正能量,这对他们疾病的康复极有帮助。

“一个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儿已经确诊3年半了,已经停药随访观察了,下午他妈妈带来了一些保肝药、保健药、输液港针管送给我,说自己的孩子已经用不上了,让我转赠给那些正在治疗中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吴珺讲了一个家庭的故事,而这一幕又在我们的病房经常上演,“这么些年来我们常常收到家长捐赠的各种物品,我们把它们送给了那些需要的孩子们。他们本来就很不容易,为了孩子治病几乎都是倾家荡产,但当他们的孩子一旦治愈了,他们就会把他们的爱心、对我们医护人员的感激转变为这种无偿的无私的捐赠。”

吴珺介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白血病患儿进行的六一联欢活动已有多年的历史,每次联欢会上科室的护士们、孩子们都会表演歌曲、舞蹈各式各样的节目,这些孩子都是多才多艺、活泼可爱、开朗阳光的。在2011年的活动中,还有一位老志愿者过来对吴珺说:“我认为她们的智商和能力远远超过同龄的孩子,你是否应该做些关于白血病和智商相关性的深入研究?”

也许,正是因为他们已经战胜病魔或者正在跟病魔战斗,经历过很多成人都难以忍受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让他们更加地坚强,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也更有乐观的心态去迎接未来一个又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