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五大误区,你知道么?赶快告诉身边的妈妈们吧!

文 / 童话情怀
2017-12-08 10:58

儿童用药五大误区,你知道么?赶快告诉身边的妈妈们吧!

儿童用药五大误区,你知道么?赶快告诉身边的妈妈们吧!

儿童是家庭的核心,儿童好,家长才好

那么,当儿童生病时,如何科学用药呢?

请注意以下家庭用药的五大误区:

1误区一:一生病就用药

儿童用药五大误区,你知道么?赶快告诉身边的妈妈们吧!

常见有些家长,一发现孩子腹泻、感冒、咳嗽或是发烧,就着急忙慌,生怕病情加重,赶紧给孩子服药,希望能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危害:

可能会损害身体正常的免疫功能或掩盖真实病情。

纠正:

并不是所有的病都是越早用药越好。孩子偶尔地咳嗽、感冒、发烧,大可先观察一下:若孩子精神状况尚可,症状并没有影响日常的食欲和睡眠,先不急着用药。因为人体遭到外部病毒、细菌入侵时,会先激起自身的“免疫部队”进行“作战”,而人体的免疫力也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作战”中“强大”起来的。若过于盲目用药,反而可能会降低身体自身免疫系统的抵抗力。并且过于着急用药还可能会掩盖一些疾病的症状,如孩子腹痛,立即用止痛药,可能会掩盖真实的病情(因为很多疾病的症状都有腹痛的表现),影响诊断。

但若孩子因生病而精神萎靡,严重影响了食欲和睡眠,那建议带孩子就医,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根据医嘱用药。

2误区二:盲目联合用药

有些家长倾向于联合用药,如孩子发烧了,会同时使用中成药和西药,或者同时服用几种西药,以为使用多种“有针对性”的药能更有效地治疗疾病。

危害:

可能使某些药物的成分叠加服用,因某些成分过量服用而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纠正:

联合用药,最危险的隐患是某些药物成分可能过量服用。因为很多不同种类的药(不论是西药还是中成药)中会有一些相同的成分,如中成药维C银翘片和西药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都含有退热成分——对乙酰氨基酚。若孩子发烧,既服用了维C银翘片,又服用了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可能会引起乙酰氨基酚过量摄入,而可导致肝脏损伤。 即使是不同种的西药,同样有成分叠加的可能,如复方锌布颗粒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都含有“氯苯那敏(扑尔敏)”成分,若孩子联合服用了,可能会有镇静嗜睡等不良反应。

所以,西药合用、中西药结合使用都要慎重。使用多种药物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熟悉其中成分,最好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防止因为药品成分叠加服用而给孩子带来伤害。出于儿童用药安全的考虑,美国全面取消了用于2岁以下儿童的非处方复方感冒药。因此,这里也特别提醒家长,尽量避免给2岁以下的孩子使用复方感冒药(即含有止咳、退热或抗过敏多种成分药物)。

3误区三:将成人药减量给孩子服用

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是“小了一号”的大人,以为大人与小儿用药只是剂量的不同。于是,孩子生病时,有些家长会将成人药减量给孩子服用。

危害:

可能因小儿代谢、耐受性差而损害自身机体,产生严重副作用。

纠正:

由于小儿的肝、肾的解毒和排泄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功能均不成熟,对许多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差,所以,不是所有成人药都可以减量给孩子服用的。

并且,有些成人药物还是婴幼儿禁用的,比如常用的抗过敏药和抗眩晕药盐酸异丙嗪,3个月以下小儿禁用;左氧氟沙星不宜用于小儿;金刚烷胺及含金刚烷胺的制剂(如“氨酚烷胺颗粒、小儿复方氨酚烷胺片等),在1岁以下禁用;尼美舒利各种制剂禁用于儿童。中成药也是如此,如藿香正气水,因含酒精,故小儿禁用;仁丹因含朱砂,婴幼儿及儿童忌服。

因此家长在给孩子服用成人药物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最好用药前咨询医生或药师,以确保用药安全。

4误区四:用药原则颠倒

儿童用药五大误区,你知道么?赶快告诉身边的妈妈们吧!

按世卫组织推荐的用药原则,应该“能外用不口服,能口服不注射、可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但家长有时会颠倒“用药原则”,如孩子得了湿疹,会找些中药给孩子服用;孩子感冒、支气管炎不选择口服药物,而要求医生输液,认为“吊水”好得快。

危害:

用药原则颠倒,从安全用药角度,对孩子其实是增加了用药安全隐患,毕竟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不良反应更多,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过多静脉给药则带来医疗资源的浪费。用药原则若颠倒,可能会产生何种危害?麻烦补充一下,谢谢!

纠正:

外用、口服、注射、静脉输液是给药的四种常见方式,无论从安全性、便捷性来说,都是外用>口服>注射>静脉输液,而疗效上未必外用就比口服差、口服就比静脉给药差。

严格来说,静脉输液是个“小手术”,是侵入性、有创伤性的给药方式,可能引起很多的不良反应:轻者引发皮疹、头晕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导致心脏疾病发作等危险。在美国,只有急症、重症才会输液。

5误区五:对抗生素的错误使用

儿童用药五大误区,你知道么?赶快告诉身边的妈妈们吧!

错误1:不敢用抗生素

近年来国家开始对“滥用抗生素”进行整顿,媒体也大量宣传抗生素滥用的危害,使得不少家长对其产生畏惧心理。即使医生给孩子开了抗生素,家长还是会怀疑,怕服用后会对孩子有伤害,而不愿给孩子用药。

危害:

若确诊为细菌感染而拒绝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延误病情。

纠正:

诚然,有一些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对儿童毒性较大,说明书也规定儿童禁用。但有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肟等,在诊断为细菌感染、并做过皮试不会过敏的前提下,是可以用于婴幼儿甚至新生儿的。若孩子确诊为细菌感染,而家长仍拒绝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延误孩子的病情,使病情加重。

错误2: 不足量使用抗生素

很多家长在给宝宝使用抗生素的时候自行减量,或者“见好就收”:孩子病情有了好转就立即减量或者停药,认为这样可以减少药物对宝宝的毒副作用,同时也节约资源,剩下的抗生素还可以备用。

危害:

抗生素使用不足量,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而且不足量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耐药。

纠正:

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量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用足疗程,比如一般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需要在症状消失后再服用3~4天巩固。如果过早减量或停药,会导致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可能。卫生部2004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特殊情况如败血症、结核病等需要更长疗程。

错误3:无指征或过量使用抗生素

也有些家长不拒绝使用抗生素,一旦孩子发烧、咳嗽了,就自行给孩子使用抗生素;更有些家长认为抗生素剂量越大效果越好,在给宝宝用药时自行加大剂量,“重拳出击”。

危害:

孩子的器官发育不成熟,滥用抗生素,可能破坏自身免疫力、加重肝脏负担,甚至产生毒性。

纠正:

抗生素应用必须要有严格的适应症,专业说法就是: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生素。但诊断需要专业的儿科医生根据相关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因此家长自行使用抗生素是错误的。须知,一般的上呼吸感染,约90%为病毒感染,抗生素是无效的。如果医生诊断为细菌感染,也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千万不可过量。

儿童用药五大误区,你知道么?赶快告诉身边的妈妈们吧!

唯有参与 才有认同

唯有自立 才会成长

与每个家庭共同构建

适合孩子自立、成长的幼儿园

奉献为孩子思考未来的幼儿园

是教育赋予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