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排毒就要切子宫?骗子推销保健品月骗19万
"不服用我们的产品,子宫就会被切除",被告人匡某一伙谎称是"专家"、"教授"售卖三无保健品。两个月间,8名被告人横跨十几个省市,共骗取50名被害人财物约19万元。
近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集中宣判了这起电信诈骗案。最终,被告人匡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八万元,其他7名被告人分别以诈骗罪被判处相应刑罚,并追缴非法所得。
"不排毒就要切子宫" 徐州大姐被骗16000余元
2018年8月,徐州市民郑女士到辖区派出所报案称,自己通过微信买到了假冒保健品。
郑女士告诉民警,她此前购买过排毒产品。当年6月,她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询问我关于保健品的事情,我以为厂家进行售后电话回访。"郑女士告诉对方,她感觉产品没什么效果。自称"小叶老师"的男子建议,既然没有效果,那就试试别的产品。"小叶老师"向郑女士推荐了一款名为多宝莱的保健品,并添加了郑女士的微信,表示,如果有养生保健排毒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咨询他。随后,郑女士将货款3500元转给名为"效果中心"的微信号。"小叶老师"称,该微信号是售后部门,负责收款和回访,郑女士有问题也可以投诉。
郑女士收到保健品用了段时间,"小叶老师"又打来电话,询问产品效果。郑女士感觉没效果。"小叶老师"告诉郑女士,她体内的毒素比较多,可以考虑下高端产品。郑女士被说服后,一个自称"刘总"的男子添加郑女士为好友表示,他是公司的教授顾问,可以根据郑女士的身体情况单独配置产品,价格为12500元。郑女士有点犹豫,感觉价格有点高。"如果不继续服用我们的产品,身体不排毒,子宫就会被切除。""刘总"的话让郑女士有点害怕,很快将钱转了过去。但服用所谓的高端产品一段时间后,郑女士依然感觉没效果,就给"刘总"打电话,但她发现座机无人接听、微信号也被拉黑,郑女士这才发现被骗,赶快报了警。
"公司"名称还没起好 已经盈利5万元
办案人员调查后发现,位于广州的匡某和孔某有重大作案嫌疑。二人刚刚成立"公司",位置偏僻,"公司"名称还没起好,就已经盈利超过5万元,业务遍及多个省市。
2018年8月,匡某一伙被抓获,现场缴获电脑、电话、手机及保健产品等物品一批。
匡某和孔某交代,2018年6月至8月的两个月时间,被告人匡某一伙从全国各地共骗取财物18万余元,受害人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多达50人。具体手段为购买可以修改号码归属地的语音系统,并通过电脑给被害人打电话。而手机号码等是从网上买的,涉及江苏、江西、云南、吉林等多个省份。匡某和孔某还雇了几名话务员,利用专门的"话术",给被害人打电话,进行初步筛选。随后,由扮演"小叶老师"的人员跟进。由于受害者都会说效果不好,"小叶老师"就会说:"让我们老总或者顾问来给你定制产品。"接着,"刘总"或者所谓的专家顾问就登场了,为受害人解答的同时,推销更贵的产品。
匡某说,他们认为电话是语音系统,警方查不到电话地点。而保健品虽是三无产品,但吃不死人,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受害者不会报警。而且,收款的微信号、支付宝号或者银行卡号是从网上买的,也不会查到自己。但没想到,他们刚"入行"两个月,就被抓了。
构成诈骗罪8人全获刑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匡某、孔某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数额巨大,均构成诈骗罪。最终,主犯匡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八万元。其他7名被告人分别以诈骗罪被判处相应刑罚,并追缴非法所得。
【法官提醒】
主审法官王永毅表示,诈骗分子通常根据社会潮流政策、热点话题等信息,针对不同职业和年龄层次的人群,精心编制虚假信息设计骗局,诈骗手法种类多,更新快。而诈骗人员大多是团伙作案,内部分工明确,还有精心编制的"话术"用于诈骗。诈骗人员利用网络、微信等新兴媒体宣传"保健品"功效好,利用"专家"等名词对客户嘘寒问暖,让客户产生信任和依赖,从而行骗。
如果遇到类似骗局,法官建议消费者可以直接拨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电话举报投诉。如被诈骗的金额巨大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消费者则可直接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除此以外,若保健品存在无证生产、质量问题、虚假宣传等情况,消费者可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商家赔偿。
文字:王永毅 吴婷
来源:江苏高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