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男子从确诊到去世仅3个月!有4种人容易被“癌王之王”盯上

文 /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2021-04-18 18:58

3年前,55岁的陈教授在体检的时候被发现有胆管结石,但因为没有痛感。忙碌的陈教授就没有再理会。

3个月前,陈教授发现自己的眼白变得黄黄的,刚开始陈教授以为自己是太累,也没太注意。后来发现自己的脸色和手脚也开始变黄,甚至不时会腹痛,陈教授才趁着空隙去医院检查。

起初,医生从陈教授的表面症状看,初诊为肝炎。但陈教授不放心,要求再详细检查,CT结果显示陈教授的胆管出现占位病变,随后活检结果显示陈教授是胆管癌晚期。这让陈教授一下子难以接受。

虽然陈教授接受了手术并积极治疗,但还是在3个月后离开了。

胆管癌到底是什么病?为何如此凶险?它夺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生命,比如香港著名主持人沈殿霞,2008年因胆管癌继发肝转移辞世,年仅61岁;任天堂总裁、“超级玛丽之父”岩田聪也因此离世,年仅55岁;还有许多不被大众熟知的人的生命......今天就给大家来科普一下这个“恶贯满盈的凶手”。

胆管癌与胰腺癌并称“癌王之王”

胆管癌,可能相对其它癌症来说,发病率会相对低一些,每年新发病例大概在10-15万例左右,但是它的凶险程度可就恰恰相反,和胰腺癌并称为癌症中的“王中之王”。它可发病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以50岁以上的人群最为多见,且男性比女性要多。

而它之所以如此“难搞”,主要是因为它的病变解剖部位比较特殊,一开始的时候症状不是很明显,所以很多人都是在体检或者查体的时候才发现的。

但是其病情进展速度又很快,所以一旦被查出来,多数是中晚期,这时往往错过了手术的最佳时机,导致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5年生存率仅在7-20%

所以,对于胆管癌,我们还是以预防为主,平时尽量避免高危因素,多关注自身健康,存在高危情况,及时解决。

4种情况更容易被胆管癌“盯上”

1、胆管肿囊

这是非常多见的一种先天性胆管病变,癌变率超过20%。发病后,患者可出现腹痛、腹胀、畏寒发热等表现,症状比较严重的还可出现面色、眼睛、小便发黄,需要及时进行手术等治疗。

2、胆管结石

科学数据显示,有接近10%的胆管结石患者存在发生胆管癌的风险,而在所有的胆管癌患者当中,有20%~57%的患者都合并患有胆管结石。

结石导致的慢性刺激会提升癌变的风险,临床上往往把胆管结石视为胆管癌的第一诱因。

3、反复感染慢性炎症

长期的慢性炎症会刺激胆道粘膜,进而可能导致上皮不典型增生,为癌变创造基础。所以,如果有这类情况,一定要尽快处理。

4、溃疡性结肠炎

这类患者比一般人发生胆管癌的几率要高10倍,且伴有这种疾病的胆管癌患者发病年龄要比一般人早20-30年。

其导致胆管癌的原因考虑和慢性门静脉菌血症有关。

如果你有上述4种情况,一定不要大意,及时到医院进行规范治疗,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避免癌变,预防胆管癌。同时,可以适当了解一下胆管癌的典型症状,以便于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就医。

超9成患者以黄疸就诊被误诊为肝炎

对于胆管癌患者来说,最为多见的表现非“梗阻性黄疸”莫属,且多为无痛性的,临床上大约超过95%的患者就是以此症状就医最终被查出来的。

黄疸可随时间、病情发展进行性加深,通常伴有皮肤瘙痒、小便呈茶色、大便呈陶土样等表现,由于这些症状和肝炎非常像,所以常常被误诊为肝炎或漏诊。

需要注意的是,黄疸并不是胆管癌的唯一表现,通常在黄疸出现前一段时间,不少患者还可出现上腹部隐痛、乏力、恶心呕吐、体重下降等表现。

所以大家在判断此病的时候,还需要注意综合其它症状,及时进行针对性检查,这样才可以更准确的做出诊断。

发现可疑症状,建议做4个检查

一般来说,如果怀疑自己出现了胆管癌的可疑症状,可以考虑做以下4个检查:

1、腹部B超:这是诊断此病的第一选择,因为它属于无创检查,操作又简单,而且价格也低,能反复检查,但是想要确诊还需结合其它检查。

2、腹部CT:该检查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是否转移扩散、是否侵犯血管等情况。

3、核磁胆道造影(MRCP): 属于三维立体成像,可显示胆道全貌,所以能更直观地判断肿瘤位置、大小、形态。

4、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这种检查可以动态观察造影剂在胆道内流动及分布情况,帮助我们确诊胆总管下段开口有无梗阻以及梗阻范围。

胆管癌发病率虽较其它肿瘤低,但是其预后、死亡率非常差,所以平时应该要小心预防,多观察自身健康状况,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检查,一般通过上述检查,就可较好地诊断胆管癌,之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即可。

参考资料:

[1]《警惕胆管癌缠上你》.羊城晚报.2015-06-29

[2]《黄疸不是胆管癌 唯一症状》.健康时报.2018-05-22

[3]《查胆管癌必做四项检查》.健康时报.2007-09-0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