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若出现这4个特征,或需及时排查癌症
大便是人体每日代谢的产物,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经过胃肠道消化、吸收之后,营养物质会排出到小肠,剩余的残渣进入大肠,再经过肠道蠕动,最终形成大便排出体外。
如果其中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大便最后形成的形态。所以,通过日常大便的形状、颜色、气味等,可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其中,需要特别留意的是以下4种大便情况。
这4种大便情况预示癌症
一是黑便
正常情况下,大便的颜色是黄色的,此外吃了一些含天然色素的食物,大便颜色也会发生改变,属于正常情况。
需要警惕的是,在没有食用鸭血、紫薯、桑葚等食物的前提下,大便颜色呈黑色,可能与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肿瘤等疾病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有关。
原因是血在消化道残留的时间较长,破坏了红细胞,同时在胃酸的作用下,血红蛋白与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最终形成黑便。
二是便血
正常情况下,消化道是不会无缘无故出血的,不管是一次性便血,还是反复性便血,都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尤其是出现持续性的、少量的、带黏液的血便,而且便意频繁,伴有腹痛、消瘦、肛门坠胀感等症状时,要警惕是否发生了大肠癌。
三是大便形状改变
正常的大便形状是呈香肠状的,而且表面很光滑或有裂痕,如果大便变得很细,可能与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关。
但是,如果大便变细的同时,还伴随出血或粘液的症状,就要考虑是否是直肠息肉、直肠癌或肛乳头瘤。当发生直肠息肉或直肠癌时,直肠息肉或癌细胞会不断生长,当大便通过直肠的时候,就会受到挤压,导致变形。
四是排便习惯改变
健康人群每天需要排便1~2次,或者2~3天排便1次。如果排便次数突然增多,变成一天5~10左右,甚至更多,并且出现里急后重的感觉,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可能是直肠癌的信号。
正常的大便是怎样的?
要及时知道大便的异常,就要先了解清楚正常的大便是怎样的。正常的大便,要符合以下6个条件:
1、颜色呈黄色或黄褐色;
2、气味带有微臭;
3、呈香蕉条状,软便不粘连;
4、每条大便长度约10-15㎝,重量约100g,每次排2-3条;
5、每天排便1-2次;
6、大便在5分钟内排出,无残留便意。
好的排便习惯,可从3方面培养
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很多人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导致排便习惯也不好,经常出现憋便、便秘等情况。
养成好的排便习惯,有助于肠胃健康,预防肠胃疾病。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大便要专心,不要看书、看报或玩手机,否则一会分散注意力,延长排便时间;二会降低对肛门肌肉的精密控制,长期可能诱发便秘。
大便的最佳时间应选择早上起床之后或早餐后20分钟,早上这段时间最容易出现结肠运动,是清空肠道内垃圾的最好时机。
不要憋便,一有便意就要上厕所,不要憋着,减少刻意抑制便意的行为,以免导致条件反射消失,造成便秘。
此外,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排便才能更顺畅。日常生活中,我们上完“大号”之后,可以回头看一眼,如果发现异常,要提高警惕,及时去医院检查,查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