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前病变一定会致癌吗?专家解读重庆六大高发癌症

文 / 搜狐健康
2020-02-06 00:40
"

文 /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微信公众号(ID:cqszlyywx)

根据《重庆市2018年新发肿瘤登记报告》显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乳腺癌、胃癌的发病率排名前六。

既然癌前病变和癌症有关,那是不是检查出癌前病变,就一定代表着会患癌症呢?是不是到了癌症早期?既然大家诚心诚意的发问了,今天就让胖熊带大家扒一扒重庆高发六大癌症的癌前病变。

本期专家

王东林

癌前病变一定会致癌吗?专家解读重庆六大高发癌症

王东林: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擅长恶性肿瘤的化疗及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尤其是在肠癌、肺癌、胃癌、乳腺癌、和头颈部肿瘤等恶性肿瘤的诊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门诊时间:周一全天,周四上午(特需)

熊双龙

癌前病变一定会致癌吗?专家解读重庆六大高发癌症

熊双龙,女,医学硕士,长期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先后发表多篇SCI及核心期刊论文。

1.什么是癌前病变?

癌症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癌前病变、原位癌及浸润癌三个阶段。

人体内一个正常细胞从增生开始到完全癌变,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当这个细胞出现异常增生时,其具有癌变可能,如果再继续发展就有可能发展为癌,这个过程叫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是多因素造成的,如慢性炎症、不良的生活方式及遗传因素。

2.癌前病变≠癌症早期

癌症都会经历癌前病变,但并不是所有的癌前病变都有可能转变成癌,WHO规定发展成癌肿可能性超过20%的病变为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大部分可能会处于一种稳定状态,有的甚至会恢复到正常状态,最终有小部分会演变成癌症。

癌症早期是指人体内存在有少数的癌细胞,并对身体健康造成了影响,从而出现的一些身体改变。

因此,认识癌前病变,积极发现和治疗癌前病变,是癌症预防的重要措施。

敲黑板,划重点

六大类常见癌症癌前病变如下

肺部结节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由于它发生、发展的隐蔽性和患者的疏忽,以致被发现者多为中晚期,疗效不佳。

肺部结节是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类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的病灶,影像学上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可单发或者多发,有的边界清楚,有的边界不太清楚。肺部病灶大于3厘米的,称为肿块。

肺部结节和肺部肿块都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恶性的胸肺部结节隐蔽性很强,大多数平素无临床症状,因此被称为“潜藏的威胁”。

恶性结节常表现为边界不规则或有毛刺、分叶状或伴有胸膜凹陷,即所谓“磨玻璃状”,而良性结节边界较光滑。

肝硬化

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病情隐匿、预后凶险等临床特征,全世界平均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肝癌,中国每年肝癌的发病人数约占世界总发病人数的51%,是我国第二大最常见的癌症。

肝癌前病变是指具有使肝脏发生恶变可能的良性病变,若长期不愈则可能转变为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不典型增生、腺瘤样增生及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疾病。肝癌发展存在典型的三步曲,即肝炎—肝硬化—肝癌。约70%的原发性肝癌是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的,而另外在我国约40%肝硬化合并肝癌。

乳腺的不典型增生

乳腺癌前病变是乳腺的不典型增生阶段,虽不具有典型的乳腺癌临床特征,但有相当一部分增生疾病都有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或肿块伴溢液同时存在。

腺瘤

原发性结直肠肿瘤的癌变过程一般为“腺瘤-癌前病变-黏膜内癌 (早癌) -浸润癌”模式,其癌变发生率为2.00%~10.00%,而晚期伴远处转移患者即便行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仅有10%。有关研究表明早期摘除结直肠腺瘤可降低76%~90%的癌症发病率和53%的死亡率。

Barrett食管和食管黏膜白斑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生或无肠化生。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目前,认为Barrett食管是发生食管腺癌的最主要因素。数据显示,Barrett食管的腺癌发生率为5%~20%,是一般人群的30~125倍,因而Barrett食管被看做是一种癌前病变。

食管黏膜白斑是食管黏膜发生角化过度出现的白色斑块状变化,属癌前病变,有报道其恶变率为5%。食管黏膜白斑多见于>40岁男性,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后期白斑对于热和刺激性食物特别敏感。

萎缩性胃炎和胃腺瘤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胃癌的形成过程经历: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在这期间出现的病变称之为癌前病变。

萎缩性胃炎病史的长短及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胃癌发生率有关,胃癌伴有萎缩性胃炎者高达52%-97%。

胃腺瘤形态为无蒂或亚蒂的隆起性病变,表面多半呈颗粒状或结节状,颜色发白,胃腺瘤的癌变率为6.7%-13.2%。

3.癌前病变不一定致癌

看到以上内容许有人会感觉到恐怖,因为人不可能时时刻刻发现自己身体的诸多变化。而如果稍微一放松,是不是就成为癌症患者了呢?

专家指出,业内提出癌前病变这个概念是肿瘤三级预防的需要,将防癌阵地前移,最大程度规避患癌风险。

癌症不是一朝一夕导致的,大多数癌前病变发展成癌一般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所以仅仅发现癌前病变,不要惊慌失措,要按照医嘱,合理规范治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

4.六大癌症征象,早期识别很关键

肺癌—咳嗽、咯血、胸痛

早期肺癌常常无明显症状,多数早期肺癌因体检发现。当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时,常出现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胸痛、发热、气促等表现。

筛查方法:低剂量螺旋CT检查

高危人群

■ 长期受环境污染,长期吸烟者、吸二手烟(被动吸烟)者

■ 有毒工种(物理、化学致癌物等)

■ 慢性肺部疾病(肺结核、矽肺、尘肺等)

■ 人体内在因素(如家族遗传、免疫机能降低以及内分泌功能失调等)

肝癌—肝区疼痛,厌油、食欲不振

右上腹疼痛或不适多为肝癌的首发症状,可逐渐出现腹胀、食欲不振、腹部肿块、黄疸、消瘦等症状。

筛查方法:甲胎蛋白(AFP)+腹部超声

危人群

■ 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史

■ 家族中已有确诊肝癌患者

■ 30岁以上男性及长期酗酒者

■ 脂肪肝、肝硬化病人

■ 长期食用腌制、烟熏、霉变等食品者

乳腺癌—乳腺肿块、乳头改变

乳腺出现无痛性并进行性生长的肿块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一般单侧乳房的单发肿块较常见。病变进一步发展可使乳头扁平、凹陷乳房皮肤出现“酒窝征”、“ 橘皮样变”、乳房疼痛、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等。

筛查方法:乳腺超声检查+乳腺钼靶检查

高危人群

■ 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

■ 月经初潮过早(<12岁)或闭经过迟(>55岁)的女性

■ 未生育、晚生育(第一胎在35岁以后)或不哺乳

■ 有乳腺导管和小叶非典型增生

■ 经常使用含有激素的制品

结直肠癌—大便习惯改变、血便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或仅感食欲不振、粪便潜血等,随着癌肿的发展,症状逐渐显现,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消瘦等。

筛查方法:肠镜,指示性活性病理检查

高危人群

■ 长期摄入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人群

■ 40岁以上,长期摄入酒精、油炸食品等

■ 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大肠息肉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者

■ 有大肠癌家族史:家族性腺病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者

■ 有排便出血、排便习惯改变、持续腹泻、便秘等应接受肠镜等其他检查

食管癌—吞咽哽噎感

早期食管癌症状往往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胸骨后不适、吞咽时轻度哽噎感、异物感等,上诉症状可间断或反复出现,甚至长达数年。

筛查方法:胃镜检查,指示性活检病理检查

高危人群

■ 家族遗传史

■ 爱吃烫食,爱喝烫茶

■ 爱吃含致癌物亚硝酸盐的泡菜,常吃霉变、烟熏、麻辣食物

胃癌—上腹痛、食欲不振

胃癌起病隐匿,70%以上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上腹部饱胀不适或隐痛、反酸、嗳气、食欲减退等。

筛查方法:胃镜检查,指示性活检病理检查

高危人群:

■ 有胃癌、食管癌家族史者

■ 有慢性胃炎,胃息肉,消化性溃疡病史

■ 有不良饮食习惯者:如喜烫食、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喜食熏烤、煎炸、硬质食物

■ 饮食无规律,暴饮暴食者,经常食用可能霉变食物

■ 大量饮酒,年龄40岁以上

■ 精神压力大,长期抑郁、焦虑者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癌症发生的关键,及时进行高危人群筛查,发现并治疗癌前病变,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中,才能有效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