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最佳治疗安排应该是怎样的?肿瘤专科医生是这样说的
文/潘战和 @肿瘤专科医生
不讲治疗总体策略安排、对自己负责的治疗技术和手段自信过头,可不只是部分外科医生的“专利”,不少肿瘤内科医生、肿瘤放疗科和肿瘤介入科医生同样有此毛病。
肿瘤内科医生的拿手绝活当然是化疗,现在也包括靶向药物治疗,单就化疗本身来说,肿瘤内科医生无论是在方案选择还是毒副反应处理方面,自然是没得说的(其实有时也未必,医生的水平和理念永远是参差不齐的),但有些肿瘤内科医生(当然更包括有些天天做化疗的外科医生),化着化着就有点忘乎所以了,化过了头,也许是被化疗的疗效这种所谓“胜利”带来的成就感冲晕了头,本该及时转为手术或加上放疗的,却没有及时转为手术或加上放疗,有时候,手术的时机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必须及时抓住时机。这种情况尽管短期内看来影响不大,有的病人和家属甚至可能还感恩戴德,因为免除了手术。而事实上,有的手术是不能免的,哪怕你化疗的疗效很好,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而必须要看得更远一些,要有全局眼光,要有综合治疗理念。
有的肿瘤内科医生,似乎有那么点化疗“上瘾”,就像有的外科医生对手术“上瘾”,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收不了手。化疗的开始还是挺理性的,化着化着就忘了停下来想一想:有没有必要一直化下去?什么时候该收一收手让病人歇一歇?对于晚期癌症的治疗缺乏“慢病管理”理念。有一句话叫做“生命不息,化疗不止”,内科医生同样存在治疗过度的问题,不该化疗的做了化疗,或者勉强做了化疗,或者没有和病人及家属充分沟通,或者该收手时没有及时收手,誓将化疗进行到病人死,这种为了治疗而治疗的治疗,借用一个网络新词:然并卵!
有的放疗科和介入科的医生同样有这个毛病,只盯着自己负责的治疗手段,没有全局观念,比如,不该放疗的勉强做放疗,随意扩大放疗的适应证;不该做介入治疗或者最佳治疗并不是介入治疗的,却硬要用介入的手段,似乎手发痒,停不下来的节奏。
还有的医生,很能紧跟潮流,现在不是流行靶向治疗吗?于是他开口闭口必谈靶向,由于靶向治疗经常涉及基因检测,于是基因检测这类词汇也成了口头禅,不知是为了显得自己“高大上”还是另有其他目的。反正在他们看来,现在癌症治疗似乎离开靶向就不能进行下去,事实当然并非如此。
癌症治疗需要讲究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除了医疗本身的因素,还要考虑家庭社会经济因素,需要权衡各方面的因素,还要讲究效价比,不能把纯学术的东西完全照搬到临床实践中,医学研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可能对现实中的病人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你不只是治“病”,更是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