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被肺癌“欺负”了这么久,原来它也有“软肋”!

文 / 39健康网
2018-09-03 20:23

《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仅在2015年,我国就有429.2万新发肿瘤病例,其中肺癌为发病率最高的肿瘤类型,达到73.3万人次。而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迅速攀升,这一数字仍将继续攀升。恶性肿瘤中,肺癌已经成为头号威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所有癌症之首。由于肺癌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

如何打破当前现状?免疫治疗的出现给所有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只有一种疾病能把人打垮,这就是肿瘤,特别是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很短,以往也几乎没有5年生存率的患者。免疫治疗是很好的手段,可以使合适的患者生存时间更长,改善生存质量。”浙江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毛伟敏教授说道。

这也预示着,继靶向治疗后,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开始“升级换代”,人类即将全面进入免疫治疗时代。

五年生存率将提升至16%

在我国,每年肺癌新发病例达78.1万例,相当于平均每10分钟就有15人罹患疾病。据杭州市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杭州市户籍人口恶性肿瘤报告发病率为400.40/10万,即近250个杭州人有1个人患癌。其中,杭州市户籍全人群发病排名首位的恶性肿瘤即为肺癌。

而在这78.1万例患者中,约85%属于非小细胞肺癌,30%-40%的患者有EGFR/ALK驱动基因突变。

非小细胞肺癌分为腺癌、鳞癌、大细胞癌。免疫治疗药物可针对鳞癌、非鳞癌。由于肺癌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无法根治的肿瘤。针对这类肿瘤患者,免疫治疗可以将其五年的生存率提升至16%。

说了这么多,到底何谓免疫治疗?

据39健康网了解,所谓免疫治疗就是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与传统的治疗方式不同,它并不直接针对肿瘤,而是动员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参与攻击。

目前,在某些国家特定的癌症类型中,肿瘤免疫治疗已经成为和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并重的一种治疗方式,有望不断提升难治癌症的生存期预期,并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就肺癌而言,当下被批准的免疫治疗药物也主要集中在治疗转移性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方面。

免疫治疗误解亟待澄清

然而,当免疫治疗成为一大热点的同时,许多误解也亟待澄清。

毛伟敏教授介绍,免疫治疗可以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魏则西事件中的免疫治疗是过继细胞免疫,属于被动免疫的一种。

“过继细胞免疫有它的地位,但当前对此使用缺乏一定标准及规范。不应过热推崇哪种细胞免疫的治疗,应该冷静地思考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细胞治疗。”

此外,老百姓罹患肿瘤非常不幸,都希望有一种药可以彻底治愈,但免疫细胞只有边防哨卡的职责,起到抵抗而非消灭的功效。当前,公众对于免疫治疗仍然存在几大误区需要澄清。

首先,免疫治疗的起效较慢,不可觉得无效就擅自停药;

其次,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有所区别,具有假性进展,不得自行诊断病情,应遵循正规医院的临床医生判断;

再者,对于晚期患者而言,免疫治疗是为了延长生存期,而不是彻底治愈肿瘤;

此外,治疗还会发生一些副作用,如引起免疫性肺炎、乏力等,对此,患者应理性看待;

最后,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咨询医生或者进行医疗帮助,不可轻信网上信息。

“魏则西事件叫停了,但是肿瘤免疫治疗是停不下来的。如何用于治疗,我们需要更加慎重更加科学合理,选择非常合适的病人。”毛伟敏教授补充道。

事实也是如此,对于患者及家属而言,多活一个月实在难能可贵。过去,大部分肺癌患者确诊时即是晚期,而对于晚期患者而言,各种新疗法,包括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进步,使治疗更精准高效并且低毒,只有在正确认识免疫治疗、合理使用免疫治疗后,未来晚期肺癌才可能成为一种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