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小丸子作者患癌去世,这种高发癌症还要折磨多少人
“日本著名漫画家《樱桃小丸子》原作者樱桃子于8月15日因乳腺癌与世长辞,享年53岁。”
记忆里,有着黑黑短发,可爱腮红的小丸子还无比鲜活。
很少人知道,小丸子的形象就是作者樱桃子的真实写照。
但这位带给我们无数欢乐的漫画家,已因为乳腺癌与世长辞。
在此之前,陈晓旭、姚贝娜、阿桑……许多令人惊艳的女性去世,也都是因为乳腺癌。
据WHO报道,2012年全球新发乳腺癌167万例,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
它在中国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呈现年轻化趋势。
如今,乳腺癌在中国每年新发病例约27.9万,占中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17.1%。
在大中型城市,乳腺癌已经是中国城市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
《2017中国肿瘤登记年报》 / 国家癌症中心
乳腺癌来势汹汹,引起了许多人重视。
随之而来的谣言,也让人担忧。
1
乳腺癌的五大谎言
1、男性不会得乳腺癌?
“我可是24K纯爷们,乳腺癌怎么可能会出现在我身上?”
“男生没胸怎么会得乳腺癌?”
这样的想法恐怕不少人都有,但他们忽略了,男性同样拥有乳腺,所以不会被乳腺癌“划为例外”。
划重点:男生会得乳腺癌,并且一旦得了比女生更危险。
男性乳腺癌有两个特点:
发病率低
男性乳腺癌患者在所有患者中所占比例不足1%,相比于女性,男性显得相对幸运一些。
目前研究认为,这主要因为男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远低于女性。
一旦患病将十分危险。
男性乳腺在生理特点上脂肪较少,缺少保护层。
乳头乳晕下直接就是丰富的淋巴管网,肿瘤比较容易浸润皮肤及肌肉组织,引起感染和癌细胞扩散转移。
另外,男性乳腺癌的发病年龄偏大,发病峰值集中在 71 岁。
许多患者发病时,身体可能已经有了多种基础疾病,有效的治疗手段很难展开。
加之男性对乳腺癌普遍缺乏重视。
他们不会关注自己胸部的细微变化,常造成病情延误,导致治疗、恢复效果差,生存率低。
2、胸小患病几率较低?
事实上,并没有科学研究证明胸部大小和乳腺癌有关。
影响女性胸部大小的主要是脂肪,而胸部脂肪并不是癌症产生的根源。
癌变一般发生在乳腺,不及时治疗的话,癌细胞会不断向外侵蚀、转移。
无论是平胸还是大胸,乳腺腺体数量并不会因此改变。
所以胸小不容易得乳腺癌的说法显然不成立。
3、内衣穿戴时间过长会导致乳腺癌?
这些年来,关于内衣穿戴错误会导致乳腺癌的传闻很放肆。
“文胸致癌论”的主要观点是:“长时间穿着紧身的文胸,会阻止淋巴液的正常流转,导致集聚在腋下的细菌和废物无法得到清除,于是乳腺癌产生了。”
但事实上,文胸和乳腺癌的产生没有直接关系。
即使胸部是健康的,依然有可能感受不到内衣带来的不适感。
但当病痛发生时,例如出现乳腺增生,乳房会开始胀痛。
这时如果内衣太紧,疼痛感就会被放大。
目前研究普遍认为,乳腺增生是由于体内激素和孕酮的比例失衡导致的,和穿什么并无因果联系。
4、精油按摩可以帮助预防和治疗乳腺癌?
“防治乳腺增生、预防乳腺癌……”这年月似乎没个胸部保健项目,都不好意思开美容院。
精油按摩 / 视觉中国
美容院的按摩师们经常说的:你的乳腺都被堵死了、你的乳房好多结块、你必须要做乳腺疏通了……
其实不要轻易相信这些话。
不科学的精油按摩,只会让乳腺疾病更严重。
人们常说,切忌“病急乱投医”,更何况投的还不是医。
暴力的按摩手法会让乳房问题变得更严重,还可能导致感染细胞的转移扩散。
5、乳腺癌=切除乳房?
很多人误以为,患了乳腺癌,就需要切除乳房。
对于天生爱美的女性来说,当乳腺癌来临,除了生命安全,切除乳房也成了她们最不愿意接受的难题。
但实际上,如今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已经不再百分百依靠乳房切除。
早在20世纪70年代,新型的治疗方式——保乳手术配合全乳腺放疗,就已经存在了。
保乳手术仅切除乳房肿瘤及其周围2cm的正常组织。
当然,手术也会根据病人的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扩大切除范围,手术之后也需要辅以长时间的全乳腺治疗。
简而言之,保乳手术就像是切苹果一样,将苹果上一小块坏掉的果肉切出来,保留完整苹果形态不变。
同时,越早发现,能做保乳手术的可能性越高。
2
什么样的人
更容易被乳腺癌“盯上”
由于基因,环境等影响,很难下结论为什么一个人会患上乳腺癌,另一位不会。
但提高患乳腺癌概率的高风险因素,目前已经比较明确:
年龄
研究表明,患乳腺癌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在女性月经初潮和20岁之前,发病非常罕见。
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国乳腺癌有两个发病高峰:45-50岁,70-75岁。
35岁以下的患者,约占10%-15%。
家族史
倘若有近亲曾患乳腺癌或卵巢癌,那么人们患乳腺癌的风险会更高。
这在医学中称为“遗传易感性(genetic susceptibility)”。
如果一个人是“BRCA1”(乳腺癌1号基因)基因缺陷携带者,那么平均有65%的几率患上乳腺癌。
肥胖
BMI 指数,也就是体重指数,被证实和乳腺癌相关。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女性绝经后,体重每增加5公斤,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就增加8%。
同时,患乳腺癌的几率会随着WHR(体重、腰围以及臀围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口服避孕药
研究表明,和使用口服避孕药时间小于12月的人相比,使用时间长于12月的人患乳腺癌的风险更高。
有学者认为,使用避孕药,会提高患乳腺癌的风险。
但一旦停止服用避孕药,风险就会开始下降。
停药后10年内,这一风险会恢复正常。
3
如何预防乳腺癌
首先,保持合理的饮食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流行病学研究指出,乳腺癌的死亡率与地区人群的人均脂肪含量有密切的关系,高脂肪的饮食习惯会增加乳腺癌的患病几率。
想预防乳腺癌,需要多摄入蔬菜、水果以及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适当减少羊肉、牛肉等红色肉的摄入。
同时,规律运动,降低脂肪含量。
此外,戒烟戒酒,保持规律的休息时间对于预防乳腺癌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其次,进行基因检测。
通过基因检测,对这种高风险的乳腺癌做出一定预防。
著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2013年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My medical choice》,公开承认自己为了防止乳腺癌接受了基因测试,割除了乳腺,把发病率从87%降至5%以下。
为降低患癌可能性而切除乳腺的方式,目前仍有争议。
但基因检测对乳腺癌风险的评估,至少可以让你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除了主动自检,也要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体检。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关注自己乳房的习惯。
如果发现乳房内部有硬块,或者是乳房皮肤异常,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但许多早期症状,靠自己是察觉不出来的。所以,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体检十分必要。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比起诚惶诚恐,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主动了解乳腺癌的病理,了解如何预防,如何抗击。
积极改掉平时的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定期进行体检,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离乳腺癌更远。
参考文献:
[1] Hong W, Dong E.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breast cancer research in China. [J]. Cancer Letters, 2014, 351(1):1-5.
[2] Wang F, Yu Z G. Current status of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in China:[J]. Chronic Diseases &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5, 1(1):2-8.
[3] Frazier A L, Ryan C T, Rockett H, et al. Adolescent diet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J]. Breast Cancer Research,5,3(2003-02-21), 2003, 5(3):R59-R64.
[4] Rosenberg L, Zhang Y, Coogan P F, et al. A Case-Control Study of Oral Contraceptive Use and Incident Breast Cancer[J].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996, 143(1):25-37.
[5] Angelina, Jolie. My medical choice [N]. The New York Times, 2013.5.14(3).
[6] Ryu S W, Ho K, O'Toole S A, et al. Case report of male breast cancer detected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 J Med Imaging Radiat Oncol, 2017, 61(3).
[7] Giordano S H. A review of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male breast cancer.[J]. Oncologist, 2005, 10(7):471.
[8] 李伟,王冰涛,尚宏清,姚金华.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3(01):79-81.
[9] 陈杰,周蕾蕾.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2(04):159-163.
[10] 李旭.乳腺癌的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2008(25):178-179.
[11] 傅少梅. 精油按摩丰胸靠谱吗[J]. 康复, 2017(9):7-7.
[12] 宋潇逸, 卲华. 中西医对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研究进展[J]. 当代医药论丛, 2018(9).
[13] 鲁英, 刘佩, 唐金海. 男性乳腺癌的研究现状[J].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7, 9(4):264-267.
[14] 张明. 男性乳腺癌研究进展[J]. 临床医药实践, 2014, 23(5):363-365.
[15] 陈万青, 郑荣寿. 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生存状况[J]. 中国肿瘤临床, 2015, 42(13):668-674.
[16] 阚秀. 乳腺癌临床病理学[M].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3.
[17] 徐雅莉, 孙强. 乳腺癌高危因素[J]. 肿瘤防治研究, 2010, 37(10):1201-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