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种癌不再是癌,无需惊慌!

文 / 何裕民
2018-08-22 18:19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体检,不少人拿到体检报告,都会一惊: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部小结节……看到各种结节,心情都仿佛被打了结,成天担惊受怕,吃不好睡不好,生怕身上的“定时炸弹”哪天会癌变。恨不得立即住到医院,把这些乱长的小疙瘩切个干净。

面对惰性增生

无需惊慌失措

如今,由于诊断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体检的重视,一些癌症能在早期被发现,确实有的癌症患者能被治好。于是人们确信,不管什么癌症,不论早晚,一旦确诊,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抓紧治疗。这样做是不可取的!

其中,有一些过去被称为“癌前病变”的早期细胞异常变化和病变,现在在其规模远不足以被临床医师发现前就能被检测出来。这些病变虽然在形态上确定是癌,但是生长非常缓慢,甚至在患者一生中都不会继续发展并造成伤害,所以我们称之为“惰性增生”。对待它们,主动监测被视为是安全应对选项。

医学解剖中发现,在许多并非因癌症而死亡的老年男性尸体中,约70%的死者患有前列腺癌。他们并非因前列腺癌而死亡,生前并不知患有前列腺癌。这就让人们想到:这前列腺癌也许是不必治疗的。

重新定义癌症

适度治疗最佳

不仅患者谈癌色变,许多医务工作者在面对癌症时也不够冷静。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已经成为癌症治疗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要从根儿上解决问题,可能需要重新定义癌症,排除那些不会致死的病变。

《英国医学杂志》周刊发表的一份分析报告称,在描述大小不到1厘米的甲状腺癌、低中级乳腺癌和局限性前列腺癌时,使用“癌症”一词尤其成问题。这份分析报告是悉尼大学的布鲁克·尼克尔带头完成的。澳大利亚邦德大学和美国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也作出了贡献。

报告指出:“使用更医学化的名称会加剧患者对疾病的担心以及对采取更具侵入性的治疗手段的渴望。”“虽然疾病名称从生物学角度说必须准确,但也必须是患者能够理解的,同时不会引起不必要的担心。”

尼克尔说,“癌症”一词产生负面影响的最佳例证可在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见到。她表示:“研究表明,选择做手术的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和选择监测自身状况的患者,他们的临床疾病发展过程和肿瘤生长情况都差不多。”

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低中级乳腺癌、局限性前列腺癌,因生长非常缓慢,不爱转移,也不爱进展,都有惰性增生之称。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待惰性增生,主动监测和手术等侵入性治疗效果差不多,所以对待惰性增生,可以密切观察、定期检查,若无变化便罢,若有发展再行治疗,不要贸然选择手术、化疗、放疗等创伤性治疗。

与癌症博弈的前提是知己知彼!有时,可与癌和平共处、带癌生存,有时,生存质量良好,指标高高低低也许并不十分关键;有时,患了癌,也许并不一定需要积极治疗;在癌症的治疗中,生存质量的维护与癌肿控制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