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就诊难”?快来华西“取经”!
“华西经验”表明:尽管我国新冠疫情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作为新冠病毒易感人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仍应主动在家隔离、规范诊疗,充分利用“医保”“医疗”“医药”带来的三重利好。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以关节症状为主的全身性炎症性疾病,需要及早、规范、长期乃至终身的诊疗,严禁自行停药。面临新冠疫情期间“就诊难、随访难、处方难”的问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该如何坚持随访、规范治疗、居家管理?医院又如何通过医保、医疗、医药,三个方面的落实和革新来满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诉求?不妨看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得天独厚,“医保”护航
单行支付药品无起付线,报销最高达70% 3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到2025年,医疗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基本完成待遇保障、筹资运行、医保支付、基金监管等重要机制和医药服务供给、医保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的改革任务。 图1:新华社截图 四川省作为医保改革的先行者,从2017年起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各市(州)实施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量不少于100种,正进一步完善按人头、按床日等付费方式;积极探索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探索将点数法和病种付费、预算总额管理等相结合。随着新医改的深入,按病种收费则可以预先得知治疗费用,同时也可以避免“过度医疗”。 为了使患者能买得到、用得上、报销得了医保目录谈判药,四川省把谈判药品分为单行支付和普通乙类两种进行管理。国家谈判药品中价格昂贵、用药人群特定、用药指征明确、限定用药的药品纳入单行支付管理,实行单独的报销政策和管理服务;其他谈判药品价格较低的纳入乙类管理,按现行乙类药品政策报销。 目前,四川单行支付的药品共计有61种(含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比如:托法替布),普通乙类管理57种。 图2:医保政策问答手册(四川版) 为此,川医保发〔2019〕27号文件指示:完善国家谈判药品的支付政策,充分发挥多层次医疔保障作用。参保人员使用单行支付药品发生的药品费用,不计起付线,直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按比例支付。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后剩余的费用,各地可结合实际,纳入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支付范围。
各类医疗保险支付国家谈判药品的实际支付比例,城镇职工医保要逐步提高到70%,城乡居民医保要逐步提高到60%。个人使用单行支付药品的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应不低于10万元,并计入基本医疗保险年度封顶线累计。
因时制宜,“医疗”迭新
互联网+长处方,特殊时期的就医“妙招”“3个月”长处方
据统计,超过6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曾经漏服或自行减量、停用药物。由此导致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升高,既加重了患者的身体和心理负担,使个人生命质量下降,同时也增加了国家医疗资源的消耗和家庭经济负担的上升。因此,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管理与规范诊疗,疫情期间也不能松懈。 针对特殊时期的就医难题,近日,全国多个省市放开“长处方”,方便患者及家属,进一步促进疫情的防控。对此,国家医疗保障局也发出了《优化医疗保障经办服务推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明确强调了积极支持“长处方”,实现“便民办”。 图3:国家医保局官网截图 《通知》指出:疫情期间,实施“长处方”报销政策,支持医疗机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增加单次处方用药量,减少病人到医疗机构就诊配药次数;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经诊治医院医生评估后,支持将处方用药量放宽至3个月,保障参保患者长期用药需求。 《通知》一出,各地纷纷响应。考虑到特殊时期医院救治压力大,且感染风险较高,而医保门诊特殊疾病患者需定期到医院开药,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出台相应政策,规定: 图4:四川省医保局关于支持“长处方”的截图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将门诊特殊疾病患者(包括异地门诊特殊疾病患者)处方时间延长至3个月,减少参保人员前往医院次数,降低感染风险,全力支持医疗机构集中医疗资源收治感染患者。
随后进一步补充:疫情流行期间,适当延长单行支付药品处方用量时间。
“互联网+”医疗
处方的开具势必要依赖门诊就医,但疫情期间门诊并不能如期开放。在医院医疗资源有限、患者就医困难、医院感染风险高的特殊时期,“互联网+”医疗服务优势凸显。 1月3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布通知宣布已开通互联网医院“门特专区”,成都市门特在华西医院定点治疗,且治疗方案在有效期内的续方患者,针对特定病种采取线上记账,顺丰配送至登记地址的方式,配送范围以大成都地区为限,配送时效48小时。不过,华西医院同时要求,门特患者治疗方案到期后,需到院办理结算手续。 门特,即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种,指国家医疗保障管理部门规定的,在参保人员患病后,病情稳定的情况下需长期在门诊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较高的疾病。根据四川省医保局规定,门特疾病分为两类35种,包括糖尿病、高血压(Ⅱ、Ⅲ)、类风湿关节炎、结核病、慢性肿瘤等。此外,医保对门特患者实行三定管理:定医疗机构、定就诊科室、定诊疗项目和药品范围。 2月28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鼓励定点医药机构提供“不见面”购药服务等要求,推动“互联网+”医保服务有序落地。 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疫情期间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意味着他们可以“看病不出门,问诊不排队,线上可购药,支付可医保”。如虎添翼,“医药”引进
3月11日起,华西新增这些抗风湿药物 3月1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布《新药引进公告》,一批原本不在医院采购目录的药品,被纳入采购范围,基本为2019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新增药品。 2019年新医保目录的实施,大大降低了新药的价格门槛,提高了新药的可及性。华西医院第一时间引进新药、落实医保新政,体现了其完善自身、引领发展的“标杆作用”,反映出关心广大患者利益的社会责任担当。 图5:华西新药引进截图 《新药引进公告》中,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包括生物制剂阿达木单抗(原研和国产)、利妥昔单抗(原研和国产),以及小分子靶向药物托法替布(原研和国产)。这一利好消息,将丰富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用药选择,为更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达成治疗目标,保存关节功能,降低致残风险创造了条件。 托法替布(商品名:尚杰)是本次新列入医保目录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之一,单价为980元/盒。作为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托法替布具有强效安全、服用便捷的特点。在此特殊时期,可减少患者因多次往返医院或注射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是疫情期间类风湿关节炎规范用药,居家管理的优选。总结
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管理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赛”。既要为患者延缓病情进展、防治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保留或恢复社会功能;也要争取医保覆盖、引进医保药物,更好地改善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的高度,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慢病管理的服务模式,从而最大程度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生存质量。 此外,“华西经验”表明:尽管我国新冠疫情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作为新冠病毒易感人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仍应主动在家隔离、规范诊疗,充分利用“医保”“医疗”“医药”带来的三重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