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反复发作、尿酸总降不下来,还伤了肾,这时该怎么用药?

文 / 风欲止
2019-03-14 11:35

理论上,痛风是一种比较容易处理的疾病,但在临床实践中,很多患者对痛风的治疗并不理想,其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原因。可能最重要的还有这样一个事实:痛风作为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用药。同时,痛风又是一种随时进展和变化着的疾病,需要在不同的时期服用不同的药物,这对很多患者来说是比较复杂和烦琐的。为了帮助这部分患者充分了解痛风的药物治疗,我们选择了几种常见痛风案例的用药方案,供大家参考。

1、痛风反复发作,疼痛不能缓解时,该如何用药?

在痛风的慢性期,如果关节炎症反复发作,关节肿胀持续不消、疼痛持续不能缓解或关节腔积液的患者,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案:秋水仙碱+碱性药物+降尿酸药物+局部治疗。其中,秋水仙碱+碱性药物+降尿酸药物是痛风慢性期最基本的治疗方案,强调小剂量、长疗程。小剂量秋水仙碱可以预防降尿酸过程中的痛风二次发作,应用时间不低于6个月,降尿酸药物则需要终生使用。

局部治疗一般先采用超声离子导入方法改善局部炎症或关节腔积液,然后,在关节疼痛处外用青鹏软膏或扶他林软膏,其有效成分可直接穿透皮肤到达炎症区域,缓解急慢性炎症反应,直到关节症状改善。使用外用软膏前,需要清洗患处皮肤,使毛孔开放,便于药物吸收;在涂抹过程中,最好轻轻按摩3分钟,使药物吸收达到最佳。该方法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和关节积液改善快,不良反应小。

2、痛风出现肾损害时,该如何用药?

肾损害是除了痛风性关节炎外,高尿酸血症最常见的并发症。肾小管浓缩功能降低和进行性的尿素氮和血肌酐升高,是痛风肾损害主要的临床特征。逆转或改善肾小管功能,提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是痛风发生肾损害后主要的治疗目标。当痛风的肾损害和痛风急性发作重叠时,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案: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碱性药物+秋水仙碱+激素。

以上方案充分考虑了药物对肾脏的影响。在已有肾病变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对肾功能损伤小的药物。所有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不管是双氯芬酸钠还是依托考昔)都会通过加重肾缺血对肾脏造成损伤,特别是和其他药物合用时,对肾脏的损伤更严重。因此,痛风性肾病期的关节炎急性发作,非甾体类药物只能作为二线止痛药,不建议首选。糖皮质激素局部用药或全身用药可作为止痛的主要药物,秋水仙碱作为辅助止痛药物。

对于高尿酸血症引起的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可以选择冬虫夏草及其衍生物,比如金水宝、百令胶囊等等。对于尿素氮和血肌酐已经轻中度升高的痛风性肾病患者,临床上降低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的药物常选择爱西特和开同。特别是爱西特,不仅能降低血肌酐水平,而且可以促进肠道尿酸排泄,兼有降尿酸的作用。有资料显示,使用上述治疗方案后,大部分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痛风患者肾功能明显改善。

3、血尿酸值总降不下来,该如何用药?

在痛风的间歇期,如果使用一种降尿酸药物连续治疗1个月以上,而且每日用量已接近最大用量,血尿酸值仍然未能达标,则可考虑以下治疗方案:尿酸生成抑制药+尿酸促排药。常用的治疗方案有非布司他+苯溴马隆,这套治疗方案降尿酸效果非常强效,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实施(需要排除相关禁忌症,而且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叠加)。

如果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疾病,使用一种降尿酸药物连续治疗1个月以上,而且每日用量已接近最大用量,血尿酸值仍然未能达标,则可以考虑以下治疗方案:一种降尿酸药物+氯沙坦(兼有降尿酸作用的降压药),或一种降尿酸药物+力平之(兼有降尿酸作用的调脂药)。当然,如果合并的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疾病还没有严重到需要用药的程度,那么就没有必要为了降尿酸而去使用这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