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病因是什么,中医所讲的痹症是什么,你知道吗?
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其痛有常处。掣者为寒,肿者为湿,汗者为风,三气入于经络,营卫不行,正邪交战,故痛不止。痹者.闭也.风寒湿杂至.合而为痹.与痛风相似.但风则阳受之.痹则阴受之.虽内经痹论.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之分.而深究其源.自当以寒与湿为主.盖以风为阳邪.寒与湿为阴邪.阴主闭.闭则郁滞而为痛.是痹不外寒与湿.而寒与湿亦必假风以为之帅.寒曰风寒.湿曰风湿.此三气杂合之说也.内经寿天刚柔篇曰.在阳者命曰风.在阴者命曰痹.以此分别.则两症自不混治矣.若胸痹及脏腑诸痹.又当别论.医门法律.分别甚详.宜参阅之.
血痹者.脉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症身体不仁.如风痹状.用黄芪五物汤;黄芪 芍药.桂枝各6克.生姜18克.大枣四枚.水煎服.一日三服.此为痹症属虚者之总方.
肢节刺痛,停着不移者,系瘀血阻隧。趁痛散。肢节热痛者,系阴火灼筋。加味二妙散,或潜行散,用四物汤间服。周身麻痛者,系气血凝滞。五灵丸。历节久痛者,系邪毒停留。乳香定痛丸、活络丹。肥人肢节痛,多风湿痰饮流注。宜导痰汤。瘦人肢节痛,是血枯。宜四物汤加羌活、防风。老人性急作劳,患腿痛。宜四物汤加桃仁、牛膝、陈皮、生甘草,煎成,入姜汁,或潜行散,有瘀积者,加热酒服,并刺委中穴出血。
风气游行,痛无常处,如虫行遍体,日静夜剧者,麝香丸主之。痛风历节二症,宜参酌治之。
以痛风多属血虚,主用芎归,佐以桃仁、红花、薄桂、威灵仙,或趁痛散。主用四物黄芩、白芷。在上加羌活、桂枝、威灵仙、桔梗。在下加牛膝、防己、黄柏、木通。石顽以湿热挟痰挟血入络痹痛,症重日久,必加乌、附,驱逐痰湿,壮气行经,便阻必用大黄,或畏峻攻,不知邪毒流注经络,非乌附不能散结,燥热结滞肠胃,非硝黄岂能润燥乎?
痛风的病因有三:
一,风寒湿热,侵袭人体.多由于患者居处潮湿、冒雨涉水、汗出当风、气候骤变、寒热交错等原因,以致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留注肌肉、筋骨、关节、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而发病;或风热之邪与湿相并,导致风、湿、热合邪为患;或素体阳盛或阴虚有热,复感外邪,易从热化,或感受风、寒、湿邪,日久不愈,郁而化热,均可导致风寒湿热之邪阻痹肌肉、筋骨、关节、经络而发病。
二,先天不足,正气亏虚 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体弱,正气亏虚,卫外失固,风、寒、湿、热之邪内侵肌肉、筋骨、关节,邪气留恋,气血凝滞,经络痹阻而成。
三,痰瘀互结,经络痹阻 痹病日久,或治疗不当,均可耗伤气血,损伤阴液,气虚血瘀,津聚痰凝,痰瘀互结,经络痹阻,出现关节肿大,强直畸形,屈伸不利....其名字就叫痛风(好象似西医没有办法好更改.但中医更细归痹证..流注.流风.痛痹.等。痛风之古方:简介,需要考证一下,其原剂量与现代剂量有所不同,建议以当地中、乡间医医生,根据药材的药性、含量及病人的辨证实实情而定: 时风妙用,肢节走痛.内经谓之贼风.后人谓之痛风.又谓之白虎历节风.宜审其寒热而治之.
治疗大法;
脉宜浮数. 忌虚弱.痛风.脉浮紧.头痛恶寒发热.为新受之邪.宜五积散。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宜四物汤.加生黄 防风桂枝秦艽桑枝红花炙草主之.
痛风久不能愈.必大补气血.以为胜邪之本.切不可徒用风药.宜十全大补汤诸药。
痛风久不愈.以痛久必入络也.诸方俱宜加入金银花木通红花钩钩藤刺蒺藜之类.
又痛久则郁.郁而泻热.热则生痰.必加入制南星半夏栝蒌根黄柏贝母竹沥姜汁之类.
又桑寄生虎骨.俱为要药.以桑为箕星之精.风从虎之义也.
久服辛热之药不效者.宜用玉竹黑芝麻直僵蚕生 归须菊花蒺藜阿胶炙草之类.为柔润熄肝风法也.
四肢百节走痛∶风热,风湿,血虚,有痰。
大法主方∶苍术、南星、川芎、白芷、当归、酒黄芩。
在上者加羌活、桂枝、桔梗、威灵仙。
在下者加牛膝、防己、木通、黄柏。
血虚者,多用川芎、当归,佐以桃仁、红花。
薄桂治痛风。无味而薄者,独此能横行手臂。领南星、苍术等治之。
民间便方;
上中下痛风方∶威灵仙9克, 南星60克 川芎60克, 桃仁15克, 白芷15克, 桂枝9克, 防己1,5克 苍术60克, 黄柏60克酒浸炒, 红花4,5克, 羌活9克, 神曲30克,炒草龙胆1,5克上为末,曲糊丸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白汤下。
治疗气血虚有痰浊阴火痛风;用人参30克, 白术60克, 黄柏60克,炒黑色, 山药30克,浮海石30克, 锁阳15克,干姜15克烧灰) 南星30克, 败龟板60克,酒炙, 熟地黄60克, 粥为丸。
治疗臂痛;用半夏3克, 陈皮1,5克, 茯苓1,5克, 苍术4,5克, 酒芩3克 威灵仙1克, 白术3克, 甘草少许,炒, 南星3克, 香附3克。
臂痛又一方;苍术4,5克,半夏 南星 白术 酒芩(炒) 香附各3克, 陈皮 茯苓1,5克, 威灵仙9克, 甘草少许,或者加羌活3克。上 咀。作一服,入生姜二三片。
血气虚有痰,白浊,阴火痛风;用人参30克, 白术 熟地黄 黄柏炒黑,各60克, 山药 海石 南星各30克 ,锁阳15克,干姜烧灰15克,取其不走 败龟板酒炙,60克。上为末,粥丸。一云酒糊丸。
二妙散; 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有气加气药,血虚者加补药,痛甚者加生姜汁,热辣服黄柏(炒) 苍术(米泔浸炒)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二物皆有雄壮之气,表实气实者,加酒少许佐之。若痰带热者,先以舟车丸,或导水丸、神芎丸下伐,后以趁痛散服之。
趁痛散;乳香 没药 桃仁 红花 当归 地龙(酒炒) 牛膝(酒浸) 羌活 甘草 五灵脂(酒淘) 香附(童便浸) 或加酒芩 炒酒柏。上为末。酒调6克服。
八珍丸 治痛风走注,脚疾。乳香 没药 代赭石 穿山甲生用,各9克 羌活 草乌生用,各15克, 全蝎(二十一个炒) 川乌(生用30克,不去皮尖。上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二十一丸,温酒送下。
四妙散; 痛风走注。用威灵仙酒浸,15克, 羊角灰9克, 白芥子3克, 苍耳4,5克,或者苍术4,5克。上为末。每服3克,生姜一大片,擂汁,入汤调服,及二妙散同调服。
又方 治酒湿痰痛风。黄柏(酒炒) 威灵仙(酒炒,各15克, 苍术 羌活 甘草9克, 陈皮3克, 芍药3克。上为末。每服3克或6克,沸汤入姜汁调下。
治气实表实,骨节痛方;滑石18克, 甘草3克, 香附 片芩各9克上为末,姜汁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吞下。
又方;糯米一杯, 黄踯躅根一握, 黑豆10毫升。上用酒水和一碗煎,徐徐服之。大吐大泻,一服便能行动。
治食积肩腿痛;用龟板酒浸,30克, 酒柏叶 香附15克, 辣芥子 凌霄花上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煎四物汤加陈皮、甘草汤下。
控涎丹 治一身及两胁走痛,痰挟死血者。用甘遂(面裹煨) 大戟(制) 真白芥菜子(炒,各等分)上为末,加桃仁泥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丸,渐加至十丸,临卧姜汤下。
龙虎丹 治走注疼痛,或麻木不遂,或半身痛。草乌 苍术 白芷各30克,碾粗末拌发酵, 过入后药 乳香 没药(各6克,另研) 当归,牛膝各15克。上为末,酒糊丸如弹大。每服一丸,温酒化下。
乳香丸;用白附子炮, 南星, 白芷, 没药, 赤小豆, 荆芥, 藿香(去土) 骨碎补(去毛) 乳香,各30克, 五灵脂 川乌炮,去皮脐尖, 糯米炒,各60克, 草乌头炮,去皮尖, 京墨,各150克, 松脂15克,研,上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冷酒吞下,茶亦得,不拘时。忌热物。
遍身骨节疼痛,昼静夜剧,如虎啮之状,名曰白虎历节风,并宜加减地仙丹,或青龙丸、乳香丸等服之。
又有痛风而痛有常处,其痛处赤肿灼热,或浑身壮热,此欲成风毒,宜败毒散。凡治臂痛以二陈汤加酒炒黄芩、苍术、羌活。
如肢节痛,须用羌活,去风湿亦宜用之。如肥人肢节痛,多是风湿与痰饮,流注经络而宜南星、半夏;如瘦人肢节痛,是血虚,宜四物加防风、羌活;如瘦人性急燥而肢节痛发,是血热,宜四物汤加黄芩、酒炒黄柏;如肢节肿痛脉滑者,当用燥湿,宜苍术、南星,行气药木香、枳壳、槟榔,在下者加汉防己;若肢节肿痛脉涩数者,此是瘀血,宜桃仁、花、当归、川芎及大黄微利之;如倦怠无力而肢节痛,此是气虚,兼有痰饮流注,宜参、术、星、半。丹溪无肢节痛条,此文又纯似丹溪语,姑书以俟知者。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以冬遇此为骨痹,以春遇此为筋痹,以夏遇此为脉痹,以至阴(六月也)遇此为肌痹,以秋遇此为皮痹。夫古之所谓痛痹者。即今之痛风也。
诸方书又谓之白虎历节风,以其走痛于四肢骨节,如虎咬之状,而以其名名之耳。丹溪曰∶大率因血虚受热,其血已自沸腾,或加之以涉水受湿,热血得寒,污浊凝滞,不得营运,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治以辛温,监以辛凉,流散寒湿,开通郁结,使血行气和,更能慎口节欲,无有不安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