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沙尘暴,可以和这家医院开诊新模式有联系吗?
3月28日,雾霾沙尘齐聚北京,除此前启动的空气严重污染橙色预警外,官方还发布了今年首个沙尘蓝色预警。截止上午9时许,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已达1075。但是,这一切和陕西一家中医院的新开诊模式又有什么联系呢?
来源:中新社、陕中附院官网、医师报
3月27日,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官网发布了一则该院开诊新模式的新闻。
新闻中介绍,“随着天气转暖,白昼加长,许多患者提前就到医院等待挂号就医。为了方便患者,减少患者候诊时间,该院门诊自觉依据季节特点,调整开诊的时间,启动了医疗服务新模式。”
早晨7:30分,门诊挂号、收费窗口工作人员均已到位,开始正常工作,挂号、缴费的人员在导诊人员的引导下,自觉地排起队,工作有条不紊进行;有些临床科室大夫也早早把诊室门打开,开始接诊患者,导医们面带微笑将患者导引到就诊区,功能诊断科、内窥镜室、医学影像科、检验科等医技科室早班人员已提前到位,检测设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提早开诊这一行动适应了季节病人的诊疗特点,大大方便了离医院较远的患者,也缓解了高峰时段门诊患者就诊的压力,病人普遍反映这种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好。
既然医院门诊可随天气转暖、白昼加长而调整时间,那持续重度污染下的京城医院们是否也有必要针对环境变化做出若干探索?
据悉,全国首家“雾霾门诊”是2013年在成都市第七医院挂牌成立的,当时一周内接诊100多人。但仅开诊十天,便摘下了牌子。
当时有专家认为该门诊开设是哗众取宠,“雾霾门诊既不能解决患者就医方便的问题( 患者不知道他的症状是不是雾霾引起的),也不能使医生的研究更加深入( 因为医生无义务承担消除大气污染的责任)。”
同时,有医生认为防治雾霾相关疾病主要是防治雾霾,雾霾消除了,雾霾所引起的疾病自然就消失了。导致雾霾的原因很复杂,不是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就能够根治的,更不是一个门诊能够解决的,政府牵头、釜底抽薪才是雾霾防治的根本所在。
然而五年过去了,门诊消失了,空气污染却在加重,夹在患者和环境之间的医院,是否可以有所作为了?欢迎文末留言,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