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费能买一辆车、一号难求现象普遍,牙齿医疗市场到底有多乱

文 / 虎妈健康课堂
2020-12-18 00:36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蔡佳文)“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这句民间广为流传的俗语传达了牙齿健康的重要性。确实,牙齿问题看似不大,但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难受让人们不得不重视起来。然而,想要实现“看牙自由”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除了公立口腔科一号难求、民营医院好医生难寻等原因外,高昂的治疗费用也让很多人“望牙却步”。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摄入食物多样性增加,罹患牙科疾病的患者与日俱增。然而,“看牙贵”问题凸显,“一号难求”现象时有发生,牙医群体良莠不齐、收费标准不一等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CNSPHOTO提供

看牙贵成为患者抱怨焦点

正在读初二的莎莎(化名)今年戴上了牙套,开始正畸治疗。莎莎的妈妈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正畸治疗的过程十分繁琐,先在手机软件上预约口腔医院的正畸科,医生面诊后再预约拍片子,由于莎莎的牙齿存在齿列不齐等问题还得另行预约口腔颌面外科去拔牙……“每个月还得定期去复诊一次。”莎莎妈妈表示:“医生说整体的治疗费用大概需要三万元,因为绝大部分是正畸项目,所以只能自费,这对于我们家来说不是一笔小开支。”

“说我嘴里含着一辆车一点也不夸张”,一年前受朋友影响,25岁的刘女士选择了一家私立口腔医院进行正畸治疗,医生推荐她佩戴隐形牙套。这种透明的矫正器戴上后没有金属牙套那么明显,对于在意个人形象的患者来说是个好选择。“虽然美观,但是整个疗程需要几十副隐形牙套,所以价格也比传统的金属牙套贵不少。合同上签订的是78000元,每个月还得分期还款。”刘女士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由于是在私立医院治疗,所有费用都无法报销。

除了正畸以外,目前种植牙齿也不列入医保报销范畴,患者只能自掏腰包,花一万多元种一颗牙是很常见的事。高企的价格让一些患者望而却步,但是在北京工作的牛先生由于轻信了某口腔全国连锁医疗机构“0 元种牙”活动的宣传广告,最终不仅没有“0 元种牙”,而且治疗费用比市面上还高了不少。据牛先生讲述,广告里所说的“0元种牙”仅仅是指医生面诊不收费,其他的项目全部需要费用,他种了两颗牙就花了三万多元。

看牙为何如此贵?一方面,口腔医疗服务医保覆盖项目较少,各地政策大多仅涵盖补牙等基础治疗的部分费用,而洗牙、涂氟等口腔疾病预防以及种植牙等大多数口腔治疗项目,都未被涵盖在基本医保范围内;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口腔科自费项目比例也较多,牙齿矫正等修复美容类均为自费,对于很多人来说费用负担较大。

看牙难催生民营口腔机构

在中国商报记者采访过程中,除了“看牙贵”外,“看牙难”也成为患者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

看牙为何如此难?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随着患病人群的增多、健康意识觉醒、就医环境优化及物质水平提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医院门急诊的口腔患者就诊人次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口腔医生供不应求。《2020年口腔医疗白皮书》显示,2016年我国口腔执业(助理)医师的数量为16.72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36万人。中国有14亿人口,按每4000人配比1名口腔医生计算,全国口腔医生的需求量应该为32万名。而我国每百万人拥有牙医数量只有100名,牙医需求缺口巨大。

目前,不能忽视的现状是,患者在口腔诊疗方面支出较大。依据《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口腔就诊情况、公开资料整理及预估可以发现,目前人均单次口腔医疗支出约472.5元;全国口腔就诊2.96亿人次,其中医院门急诊约1.56亿人次,单体/连锁诊所提供约1.4亿人次口腔服务。目前,国内口腔医疗市场以每年250亿元左右的速度增长。

此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口腔机构在不断加速进行业务拓展。据不完全工商数据统计,2017年到2018年中国民营口腔机构的数量由47033家增长至54479家(仅指在工商有注册登记的数量,市场上民营口腔机构数量或超过8万家),新增7746家。仅2017年到2018年,口腔行业融资事件达11起,融资超35亿元。

行业乱象需加强治理力度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罹患牙科疾病的患者与日俱增,导致公立医院“一号难求”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有些机构还存在牙医良莠不齐的情况,而且各地各医院的收费标准也不一样。

以种植牙为例,一般情况下,种植牙需要经过充分的术前口腔检查和全身的健康评估,然后再确立种植计划,而有一些民营医院为了追求利润,没有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就盲目开始种植牙,给患者的口腔健康带来了更大的隐患。

与此同时,在口腔医疗市场还夹杂着一些“黑诊所”“黑牙医”。牛先生表示,他今年回老家的时候在集市上看见有牙医就在7人座的面包车里给人拔牙、补牙。他还打听了一下种植牙的价钱,最便宜的竟然只需要1000元一颗。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口腔医疗市场亟待加强监管,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整治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逐步规范口腔医疗卫生市场,引导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还要规范行业收费标准,让口腔药品和医疗器械流通、销售等环节公开透明,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加大输出医疗卫生行业人才,切实解决患者“看牙难”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