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什么东西都放嘴里,还咬人——口腔敏感期

文 / 小老鼠帽帽亲子频道
2018-06-27 09:28

昨天给大家分享了什么是敏感期后就有家长在问,这些敏感期都是在孩子几岁的时候出现呢?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分享里把这些疑问给大家一一解决?其实蒙台梭利提出的敏感期它具有普遍性,但是由于每个孩子生活的自然环境和家庭环境不一样,所以出现的时间也不大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家长们更多的学习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去主动发现自己孩子的成长规律;有时候有的家长会说我怎么发现不了我孩子会有这种情况呢?其实会出现这种情况大致原因有二,一个是您的工作实在是比较忙没有更多的时间能陪伴孩子,导致对孩子的关注相对少了一些,另一个就是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新时代,所以教育的方式与我们所接受的方式就会大不一样了,这就需要家长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一些新知识。如果在任何一个敏感期里,孩子的兴趣与探索受到阻碍,就会丧失以自然的方式向环境学习的机会,就会破坏他们的潜能,导致心理人格方面的重大缺陷。所以我们需要先了解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敏感期,然后了解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孩子为何什么东西都放嘴里,还咬人——口腔敏感期

接下来我就开始今天的分享——什么是口腔敏感期?

在分享之前我想来做一个调查,希望此刻在看文章的您可以和我们互动起来,就是,在您孩子小时候,您是否会允许他吃手呢?允许请打1,不允许请打2.

其实从我们以往的经验得出的结果里可以看出来,不允许的家长会占大多数,因为家长们会担心孩子的手脏,同时养成吃手的坏习惯,于是当看到孩子在吃手的时候,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拿开孩子的手,甚至有些家长为了防止孩子吃手还给孩子带上了保护手套,那到底该不该让孩子吃呢?我们现在就来分享一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口腔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又有哪些特征呢?

口腔的敏感期在儿童半岁左右来临,婴儿首先要使口的功能建立并独立起来,其次采用口来认识世界;包括用口进行的味觉、触觉过程。用口感觉事物、认识事物,不断练习使用牙齿,使用舌头。婴儿出生后的两三个月左右就进入了口的敏感期,这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抓到什么就都送到自己的嘴里去啃。那我想问一下群里的家长,您的孩子是什么时间出现这种现象的呢?

孩子为何什么东西都放嘴里,还咬人——口腔敏感期

其实孩子最早使用的感觉器官是他们的嘴巴。大自然为了使无能的婴儿活下去,让婴儿一出生就会吮吸和抓握,这样造成孩子最先使用他们的嘴巴来探索这个世界。有些人研究过,其实胎儿在母亲的子宫中就已经开始吃手了,由于子宫的空间小,胎儿的肢体自动卷缩成手指靠近嘴唇的形态,这样大脑不用太多的练习控制手臂的肌肉,嘴巴很容易就吃到了手指,但这并不等于胎儿已经习得了吃手的习性。当儿童出生时,他能够使用的唯一的器官是他的口,眼睛和体感。尽管他刚一出生便有了视觉的敏感期,但脑科学认为儿童的视觉并没有达到完善,他看世界时是模糊的,而口不一样,他刚出生时就能熟练地使用——口是他连接自己和这个世界的最自然通道。最初儿童仅仅是用口认识手,发展到后面,儿童会用口认识周围所有的一切,什么东西都能放到嘴里。这个过程也完成和健全了口的功能。并不是儿童不知饥饿,仅仅是因为儿童是用口来认识世界的,直到手被完全地唤醒,手的敏感期到来,又帮助和加快了口的敏感期的发展。直到儿童无处不在地到处触摸,口的敏感期就这样逐渐过去了。

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知道这些究竟给幼儿的是什么样的感觉和认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全世界的幼儿都是透过这个过程走向我们这个可触摸的世界,他们是用嘴来打开这个世界的大门的,用嘴来和这个世界建立亲密关系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对幼儿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是生命的初始。没有这个阶段,未来的成长就会有很多的缺憾,这个时间段要持续1年,物质世界的大门就这样用嘴来打开了,为孩子伸开双手迎接世界做了一个最早期的准备。

孩子出现口的敏感期时,就会全身心投入地用嘴巴去认识、探索他所注意的所有的物品,我们了解到,孩子这样的行为是为了探索这个世界之后,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孩子呢?我们是只给她一样东西让他啃到不能再啃呢?还是给他一大堆东西,让他每天从里面选一个?或者是每天都给他选一个新的物品去扩大他的探索领域?那么哪一种能够更好的帮助到孩子呢?实际上,人类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了解孩子从小到大所有的发展模式,也就知道该怎样才能更恰当地帮助孩子,这就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第一个使用的器官是口,实际上使用口的时候是需要手的配合的,为了让孩子能够更早地使用到自己的手,就需要让孩子自然地先吃到自己的手,因而知道嘴里的那个东西就是自己的手,而手感觉那个吮吸的就是自己的嘴需要很长的时间,在儿童心理学上管这种认知叫做跨通道认知,这一点对于新生儿的发展非常重要,眼睛看到的东西可以给嘴巴去探索,嘴巴啃到的东西,用手去触摸,然后给眼睛去看,这样婴儿就习得了跨通道认知。当婴儿三个月的时候到了口的敏感期最明显的时候,这时候他已经能抓到物品送到自己的嘴巴里,并且他会用手去抓他们看到的喜欢的物品,然后送到嘴里,他们的大脑会自然地进行跨通道的统合。这个时候如果孩子不能把手放在嘴里成人就需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手指头要帮助孩子把手放到嘴里,让他们获得愉悦,在孩子能够自己吃到手之后给孩子手中放上能抓握的物品,让孩子去啃那个物品,否则孩子只能通过吃自己的手获得愉悦,那么时间长了就会养成吃手的习惯。

那在孩子口的敏感期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比方说当孩子要选择玩具时,一般我们最多给三个物品供他选择(因为我们需要培养孩子持久地对一个物品进行探索),那这三个物品应该是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如果孩子喜欢三个中的某一个,那么在以后给孩子的物品中,就必须要有孩子喜欢的这一类物品,也就是说,三个物品里面一定要有一个是孩子特别喜欢的;如果当孩子不再喜欢这些物品需要更换时,我们就换掉三个中的两个,留下一个作为与旧感觉的连接,不要把三个物品都换成新的;其次,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使得孩子喜新厌旧,他对一个物品会很快的习惯化,习惯化的结果就是对那个物品视而不见,意思就是孩子对这个物品已经不感兴趣了,有时甚至对妈妈的脸也会这样,有一次我和我的几个朋友约出去玩,其中一个朋友带着她几个月大的孩子,当时她问了我一个问题,她说:倩倩,为什么这段时间我逗孩子他看我一眼就去注视其他地方去了呢,我当时回答她说:可能看腻了呗。正在这个时候我的另一个朋友逗得孩子哈哈笑,可他妈一去逗他就没反应了,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挺逗的,说明孩子不光只会对物品有习惯化的反应;那么当出现一个新的物品时,孩子马上就开始注视那个新的物品,在安静地注视了一会儿之后,就开始探索它了。我们把:“视而不见”的现象叫“习惯化”,把新物品出现后,孩子对新物品的注视叫“去习惯化”,就是去掉之前的习惯,开始新的习惯。

孩子为何什么东西都放嘴里,还咬人——口腔敏感期

所以家长要仔细地观察孩子,给孩子配合好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节奏,并在去习惯化的时候为孩子留下足够的注视时间,这个时间不要去打扰他;也不要在孩子还没有出现习惯化的时候,就不断的给孩子更新物品,不断地在他面前出现新的面孔,这样过于繁杂的刺激会使孩子感到紧张、焦虑、容易疲劳。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很快让自己睡着或者不停的大哭。说到这里家长可能就会担心,啃那些物品多脏啊,其实只要在口的敏感期,将孩子用口啃的物品尽量洗干净就行,不必消毒过严。因为孩子体内的抵抗力需要增加,没有经过使用的抵抗力,不叫做健康,不会有力量。所以,一般的洗涤就可以了。很多老人可能会告诉新妈妈,要阻止孩子吃手,将来吃成习惯不得了,啃这些东西是不卫生的,吃手是坏习惯,还会造成孩子的牙齿长得不整齐,妈妈听从了这些指导,就开始想办法制止孩子吃手,孩子用来吃手的力量是非常强大和固执的。因为那是像种子发芽一样是大自然的规律,当家长一次次将孩子的手从嘴里拿开,将孩子放在嘴里啃的物品强行拿走,孩子会发疯般地再去找另外一个物品,这时如果家长相信孩子将来的牙齿会有坏习惯,不顾孩子精神的痛苦,一次次去阻止,就使得孩子丢失了第一个阶段的工作机会和第一个阶段的发展,不相信孩子的天然的发展行为,就是不相信孩子,不相信自然。如果孩子的口的敏感期被强行干涉,孩子就会将口的行为欲望压抑下来,或者删除,将来就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成年人一些嘴的不良习惯如吐唾沫,啃手指头,咬嘴唇、吃零食,讽刺挖苦别人,对他人进行语言暴力等都有可能是口的敏感期得不到满足而遗留下来的问题,在小时候有可能是孩子不愿意在用自己的手去做什么了,就是不愿意再动了。又或者有的孩子还会咬人、抢别人的食物,随意拿别人的东西、捡掉在地上的食物,注意力固定在食物上,而无法学习,这些都是口腔敏感期,得不到满足而会造成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

给大家举一个案列,就是我们幼儿园园长的孩子,因为园长很忙所以孩子一直是外婆帮忙带,当孩子出现了口的敏感期时,园长并没有及时的关注到,又加上外婆觉得吃手是个不好的习惯,阻止了孩子吃手,所以错过了用口去探索的敏感期,可是当孩子在三岁的时候,老师和园长都发现,他特别喜欢咬木制的桌子,椅子。甚至在睡觉的时候还咬木制的床,这样的情况还持续了一段时间。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会用“咬人”的方式和用“咬物品”的方式来弥补自己落下的口腔敏感期,如果您的孩子在某一时间段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家长就需要留意一下,给他提供可以咬、尝的东西,比如橡皮圈,各种软硬不同的食物,干净的不同质地的物品等,以满足他的口腔的味觉和触觉。很多孩子在2岁左右开始“咬人”,当家长带着孩子到孩子多的地方去玩的时候经常会发现,不是自己的孩子把别人的孩子咬了,就是别人的孩子把自己的孩子咬了,这个时候多数家长会觉得“咬人的这个孩子太没有礼貌了,不知道家长怎么教的”,您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呢,其实孩子只是在用口去探索而已。

在我们幼儿园有一个孩子,现在2岁多了,还不会说话,不会咽口水,并且吃东西不太会咀嚼,如果食物稍微硬一些粗一些,孩子咀嚼起来就会很困难。还有另外两个孩子的表现也比较明显,同样是2岁多,一个孩子的表现是能听懂成人的话,但不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只是用啊啊呀呀来表达,如果老师不理解的话孩子就会表现非常的急躁,成人和她说什么只会摇头不会点头,而且睡觉一定要吃着安抚奶嘴;另一个孩子就是长出来的牙齿都坏了,睡觉也是需要吃着安抚奶嘴,不能很清楚的表达,老师更多的是需要一边看孩子的动作一边猜才能知道孩子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当我们发现了孩子们的这些情况后,我们从家长那里了解到,这几个孩子都是在口腔敏感期的时候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口腔刺激、还有过度的保护和方式的不对、以及不太关注孩子导致了孩子在2岁左右都不能清楚的说话,口的发育都较慢。

其实口不仅仅用来进食,在最早,口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用它来唤醒身体的其他部分,并且用它来认识外在的世界。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有些敏感期被延误后,有的可能会因为孩子年龄已大而不再出现,但有的敏感期会在某一个时间再次出现,就像口腔敏感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