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胸闷、气短,但医生却说不是心脏病,那它到底是个什么呢?
“神经官能症”的病人经常因为躯体的各种各样的不适症状反复在急诊科、心血管科、消化科、神经科、泌尿科、妇科、疼痛科、中医科等各个专科门诊轮流就诊,甚至一个医院转遍了,没得到满意的诊疗结果,换下一个医院继续。病人确实有一些身上的不舒服,但被放大了痛苦感受,本人往往觉得危及生命的。把各种检查都做了,却也没查出什么大问题。而病人坚持认为是检查不彻底,没查准,没有找到病根。甚至认为是医生不相信他们说的话,或者是“路走对了,门进错了”。
毕竟中国人对精神心理这块是很忌讳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隐忍、含蓄,情感不外露,所以基本上很多负面情绪不愿与人分享,不想让别人知道。但是随着负面情绪累积超过了承受的范围,就会出现一系列的身体难受。
每当其它科的医生建议病人去精神科或者心理科检查时,大部分人不能接受,只有小部分人因无路可去,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被迫接受了这样的建议。病人就是来到精神科,往往还带着怀疑。他们不会主动承认这些所谓的“病”居然是心理问题,反而更多的是关注“身上的病”。
一、“神经官能症”的起源:
“神经官能症”的名字最早来源于神经内科。意思是当身体有“痛、麻、酸、胀”等感觉,神经和器官的功能发生了障碍。精神科则是神经内科衍生而来。精神科认为“神经官能症”与人的心理因素有关,所以直接叫“神经症”。意思是人的大脑感觉到身体难受(例如:疼痛),功能发生障碍(例如:身体动不了)。
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器官并没有损伤或者不严重。而本人却感到难受,且无法自控,从而大脑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烦恼,胡思乱想、怀疑猜测。
患者大多发生于青壮年,20岁~40岁者最多,多见于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
这种病多是由于焦虑、紧张、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因素作用,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障碍,受植物神经调节的心血管系统也随之发生紊乱,从而引起一系列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症状。
此外,过度劳累、体力活动过少的人,稍有活动或少许劳累就不能适应,也会产生过度的心血管反应而致病。
“假”心脏病也需要治疗
这种病虽然心脏无器质性病变,但确是一种病态或心理障碍,其所造成的心脏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此外,疾病形成有一定的过程,要治愈也需要一段时间,而还有不断反复的可能。
因此,建议患者不要过度紧张,也不可忽视病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积极配合医生,听取医生的治疗建议,调解情绪及生活方式。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平台“植物神经紊乱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