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发病率堪比冠心病,规范化治疗是关键

文 / 大河健康报社
2018-06-11 12:51

撰文丨记者 王方方

提到心脏病、冠心病和脑卒中等疾病,大部分人都清楚其危害性。但提到房颤,很多人就不太了解了,更不知道房颤也会导致脑卒中等严重的后果。房颤的危害到底有多大?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大河健康报记者采访了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二病区主任赵育洁。

1房颤危及生命,但知晓率很低

赵育洁主任说,房颤(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心房的退行性改变引起的。我国房颤患病人数约1000万,与冠心病的发病率相当,但从过去三年的百度搜索指数可以发现,公众主动搜索房颤的次数还不及冠心病的1/4。即便在房颤患者当中,对该疾病的知晓率也仅为40%,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患者从来没听说过房颤,更不要说知晓它的危害。

(图片来源:网络)

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房颤的就诊率、诊断率和接受规范治疗的顺应性低,贻误诊疗时机的情况非常普遍。2010年全球性房颤注册研究显示,我国房颤抗凝治疗率仅为10%,且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中,仅有36%的人达到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效果。

赵育洁主任表示,房颤对身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可使患脑卒中的风险增加5倍,20%以上的脑卒中归因于房颤。房颤患者由于心房不能规律地收缩及舒张,血液容易在心房内瘀滞、凝固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可导致身体各个部位出现栓塞,其中脑血管栓塞的概率最大,危害也最大,可导致脑卒中甚至猝死。此外,房颤患者患心衰的风险会增加3倍,痴呆和死亡风险会增加两倍。会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带来很大压力。

2近三分之一的房颤无症状,筛查很重要

房颤是一种老年性疾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房颤的症状有很强的隐匿性和混淆性,有近三分之一的房颤发作时没有症状,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心悸、气短、头晕,甚至导致昏厥。出现这些症状时,千万不要大意,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最简单的方式是做动态心电图检查。现在,一些便携式、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也可及时发现隐匿性房颤,更有助于尽早治疗。

赵育洁主任表示,很多房颤患者的首诊并不是在心内科,而是因突发脑卒中到神经内科就诊。此时,患者的治疗成本会大大提高,预后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加强对房颤患者的筛查非常重要,这就要求科室之间密切配合。该院每个月都会对各个科室,尤其是和其他科室联系比较紧密的科室,如神经内科等,进行房颤相关知识的宣传,增强医生对房颤的认识,提高房颤的筛查率。

3房颤规范化治疗,可从四方面入手

赵育洁主任提到,房颤的治疗,关键在于规范二字。对于房颤的规范化治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这里所说的抗凝药物主要指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不包括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仅能预防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脑卒中,其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风险并不低,房颤脑卒中高危人群应用阿司匹林没有效果,低危患者应用阿司匹林风险大于获益。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还有一些其他治疗方式,如房颤合并传导阻滞、心衰或心脏偏大的,以前只能通过药物治疗,现在也可以通过起搏的方式,把房颤和心房、心室隔离开,使房颤不再干扰心脏跳动。

赵育洁主任提到,大部分房颤患者需要终身治疗,只有部分年轻患者以及危险因素不多或病因单一的患者,通过一次微创治疗可能会达到根治效果。此外,房颤患者除了要规范治疗,生活中也要注意,不要过度饮酒,需要戒烟,超重者要注意减肥。但是,即便是需要终身治疗的患者,也可以通过微创治疗达到一定时间内房颤不发作的效果,所以,患者要增强治疗的信心。

4房颤规范化治疗,对医生、设备要求都很高

赵育洁主任提到,房颤的规范化治疗,对于医疗机构的要求很高。首先,对医务人员的要求比较高,造成房颤的原因很多,如高血压、甲状腺亢进、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等。同时,还要考虑患者是否有心衰、中风等并发症。综合考虑后,才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并且方案会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

房颤规范化治疗,需要不断增加医务人员的房颤相关知识。为此,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除了组织科室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外,还不定期邀请院外专家给科室医务人员授课。房颤规范化治疗对医疗设备、技术水平等的要求也很高。赵育洁主任及其团队在基层义诊时发现,基层医务人员和群众对于房颤的知晓率很低,治疗也非常不规范。因此,加强对房颤相关知识的普及非常重要。

版权声明

◆ 本文为大河健康融媒体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文章下方留言。

编辑:宋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