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知识小科普——乙肝五项到底是怎么回事?

文 / 健客新健康
2020-01-03 00:15
"

乙肝五项又称为乙肝两对半,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


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质,自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着乙肝病毒的存在,因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为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乙肝知识小科普——乙肝五项到底是怎么回事?

(图源:全景网)


乙肝表面抗体是身体免疫系统对感染乙肝病毒后做出的反应,比如注射乙肝疫苗后人体就会产生乙肝表面抗体,一般抗体浓度越高说明对人体的保护能力越强。


e抗原是用来代表乙肝病毒复制能力的一个指标,它本身并不属于乙肝病毒内部的物质,而是在病毒复制的过程中产生的蛋白,由于体积非常小可以在血液中检测到,一般来说,e抗原水平越高说明乙肝病毒复制的水平越高。


e抗体则是指人体对e抗原产生的一种蛋白质,阳性结果提示病毒的传染性变弱,病情已经处于恢复阶段,另一种情况则可能是由于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此时血清中无乙肝e抗原,需要复查乙肝病毒DNA来确定病毒是否存在。


乙肝核心抗体分IgM和lgG两种,抗HBV—IgM阳性提示病毒活动,有传染性,抗HBV—IgG阳性提示为以往感染,无传染性,不需抗病毒治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教授讲到,通过乙肝五项,可以判断乙肝患者的传染性大小,疾病进展程度等。


比如,定量检测乙肝e抗原,可以判断乙肝治疗过程中的疗效,比如乙肝大三阳患者治疗目标首先追求e抗原消失,然后产生E抗体,变成小三阳,这是第一步需要达到的,然后直到表面e抗体消失,是乙肝患者临床治愈的最终指标。指南建议希望对有一部分病人追求乙肝表面抗原消失,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总体来看,乙肝五项是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判断的综合指标,能够帮助临床判断乙肝传染性大小、疾病状态、预后判断和治疗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