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于2019年7月31日(周三)下午15:00在委机关2号楼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中国行动”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癌症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防治、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各专项行动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网现场直播,以下为文字实录: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雷正龙副局长: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展和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变化,慢性非传染病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是普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成为制约健康预期寿命提高的重要因素。同时,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地方病、寄生虫病等仍然严重威胁流行地区居民的健康。今天发布的五个行动就是围绕这些重大疾病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个人、社会、政府应当采取的行动。
首先向大家介绍慢性病防治行动。在健康中国行动的15大行动中,慢性病防治行动占了4项,前几天发布的有关健康影响因素的六大行动,比如说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控烟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等,都与慢性病防控密切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是国际公认的威胁居民健康最主要的四大类慢性非传染病疾病。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降低这四类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将这个目标纳入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指标。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四大慢性病防治行动的核心内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四类重大慢性病虽然疾病特点不尽相同,但其防治的基本原则和重点环节是一致的。
第一,健康生活方式是基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也是慢性病患者管理效果的重要决定因素。比如,不健康的饮食、身体活动不足导致的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吸烟与肺癌、慢阻肺发生密切相关,过量饮酒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肝癌,同时吸烟是脑卒中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不健康饮食是血压、血糖控制率低的主要原因等等。因此,在四大行动中,我们在个人部分均倡导大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强调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希望大众主动学健康知识,树健康理念,习健康行为,从根本上预防慢性病的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第二,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国内外实践经验证明,慢性病的预后好坏与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发现越早,干预越早,治疗管理的效果越好。如发现的胃癌、食管癌早期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和4.3倍。因此,这四大行动中,我们均重点突出了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强调个人应该知晓自己的血压,关注并定期进行血脂检测,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面实施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扩大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筛查干预覆盖面。癌症防治行动强调个人要定期防癌体检,密切关注癌症危险信号,政府和社会应当推进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开展癌症机会性筛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强调个人应该关注疾病的早期症状,定期接受肺功能检测,医疗卫生机构要推行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及以上人群的常规体检内容。糖尿病防治行动强调个人应当关注个人血糖水平,定期检测血糖,政府和社会要促进基层糖尿病筛查标准化。在四大行动的倡导性指标中,我们对血压、血脂、血糖检测、肺功能检查、防癌体检的重点人群和检查频率都进行了具体的明确。
第三,规范健康管理是重点。慢性病病程长,一旦得病基本终身伴随。规范管理慢性病患者,可以平稳控制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让慢性病患者像健康人一样享受生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四大慢性病防治行动均突出了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强调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共管,同时倡导自我健康管理。癌症防治行动强调个人要接受规范治疗,重视康复治疗,积极处理疼痛。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患者的康复指导,帮助患者进行疼痛管理、长期护理、营养和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第四,基层能力提升是保障。慢性病的筛查和管理主要依靠基层,基层能力是慢性病管理的基本保障。四大行动均对加强基层慢性病防治服务能力提出了要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提出增加高血压检出的设备与场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备血脂检测仪器;癌症防治行动提出通过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中西部地区及基层能力,提高癌症防治同质化水平。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提出推动各地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配备肺功能检查仪等设备,做好基层专业人员培训,着力提升基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能力和水平;糖尿病防治行动提出提高医务人员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早期发现、规范化诊疗和治疗能力。
四类疾病的防治行动既有共性,也根据疾病的特点有所侧重不同,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后及时救治的时间很大程度影响其愈后。因此,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中,我们一方面强调要关注心脑血管疾病的院前急救,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治培训,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另一方面,强调要加强医院的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的建设,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互联互通和有效衔接,提高救治效率。癌症防治行动除了强调早诊早治,也强调了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新技术应用和药物的可及性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还重点强调了危险因素的防护,除了减少烟草暴露,还包括加强职业防护,避免与有毒有害气体与化学物质接触,减少生物燃料燃烧所致的室内空气污染,避免大量油烟刺激,室外空气污染严重的时候,要减少外出或做好戴口罩等防护措施。针对哮喘患者建议避免接触过敏源和各种诱发因素。糖尿病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或过早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防治行动中,强调加强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和早期干预,延缓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传染病防控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公众越来越关注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传染病防控不仅要依靠各级政府、专业机构和医疗卫生工作者,同样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因此在行动中,针对个人和家庭提出倡议,使公众进一步提高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比如说,提高艾滋病、乙肝等科学防范意识,充分认识疫苗对于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文明养犬、养猫,流感流行季节前重点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养成勤洗手、勤通风等良好的卫生习惯等等。我们希望通过积极倡导,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人民共建共享。
艾滋病防控工作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行动不仅强调个人应当掌握防治知识和减少危险行为等,也从社会角度提出了动员支持社会各界和社会组织发挥优势,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控工作。同时,在政府层面,突出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提出了落实血站血液艾滋病、乙肝丙肝病毒核酸检测全覆盖,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措施全覆盖和感染者救治救助政策,综合提高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针对性、综合干预的实效性、检测咨询的可及性和随访服务的规范性要求,以实现将我国艾滋病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的目标。
在结核病防控方面,行动提出“肺结核发病率下降到55/10万以下,并呈持续下降趋势”的目标,强调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应做好隔离措施,针对政府和社会提出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筛查,及时发现并规范治疗结核病患者,并提供全疗程健康管理服务的行动要求。为落实结核病防控措施,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遏制结核病行动计划(2019—2022年)》,进一步提出六大行动,有效遏制结核病的流行和危害。
在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防控方面,行动提出“到2020年消除疟疾并持续保持;到2022年有效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危害,到2030年消除血吸虫病;到2020年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到2030年保持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等目标,要求政府和社会继续针对性实施改水、搬迁、换粮、推广低氟砖茶、改炉改灶等地方病防治措施,加强地方病现症病人救治和帮扶;开展寄生虫病综合防控,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强化传染源管控关键措施,降低农村寄生虫病流行区域人群感染率。
以上就是五项重大疾病防治行动的主要内容。我们希望通过行动的实施,充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政府在重大疾病防控中的合力和作用,共同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早日实现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根本目标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