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双双患肝炎!专家提醒:这种肝炎比乙肝还毒,最易发展成肝癌
据扬子晚报报道:南京市二医院,最近收治了一对姐妹花,姐姐12岁,妹妹只有9岁,两个女孩都检查出感染丙肝,医生仔细询问下,发现其罪魁祸首竟是两年前打耳洞时感染。
南京市第二医院肝病科学科带头人杨永峰主任医师介绍:丙肝和乙肝、艾滋病病毒一样也是通过血液、性、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但丙肝病毒主要经血液及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
打耳洞过程中皮肤破损,也常伴有出血,如果器械消毒不彻底,用过打耳洞的针的人携带有丙肝病毒,就可能发生感染;
同时,比如纹身、纹眉、穿舌环、到不正规的诊所补牙、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等也可发生交叉感染,成为丙肝的高危人群。
杨主任还表示:丙肝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容易在常规的体检中被忽视而没有进行此项的检查,但其危害甚至大过乙肝,许多人发现时已经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平时要多加提防。
说到肝炎,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乙肝,丙肝?哪里来的?什么鬼?
丙肝在肝炎界那确实相当低调内敛啊,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善茬”,反而会给肝脏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一不小心就让你离肝硬化、肝癌更进一步,可隐匿、可潜伏、可无形,于是人称肝脏的“沉默的杀手”。
丙肝病毒,毒过乙肝!1
隐秘性高
由于丙肝感染隐蔽性高,在病情进展的同时,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如果不作检查,难以及时发现,因此可能导致诊断延误,有时甚至发展到肝硬化阶段才被发现,大多数人便呈现隐秘性感染。
2
损伤性大
乙肝病毒只会寄生在肝细胞内,它本身并不引起肝损伤,只有在身体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刺激而“生气”的时候,才会和肝细胞中的乙肝病毒“打仗”,引起肝细胞“死亡”。
所以,乙肝病毒感染者中肝功能正常的病毒携带者很常见,而丙肝比乙肝损害肝细胞的的手段更多更高明,可以通过许多办法导致肝细胞损伤,直接破坏肝细胞。
3
慢性化快
由于丙肝病毒本身的特点,所以造成人体感染病型肝炎病毒后免疫清除反应比较低,易致感染持续性、进展性,由此致慢性化高,若治疗不及时不规范,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可能性就更高;
丙型肝炎慢性化高达50%~80%,感染HCV后10~20年至少20%患者发展为肝硬化;
其中约15%肝硬化患者可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10年的生存率仅为25%。
怎么样?是不是突然觉得丙肝比大家想象中的更加凶险?
不过,即便丙型肝炎的隐匿性很强,还是会出现一些“蛛丝马迹”的早期症状,因此,了解丙型肝炎的早期症状有助于及时发现HCV感染,并及时治疗。
丙肝感染的早期表现
主要症状:感觉身体无力,并且极易疲倦且会持续出现,即使经过充分的休息也是不能缓解,这是常见的丙型肝炎的早期症状。
其他症状:
右上腹部感觉不舒适,疲劳、反胃、恶心及呕吐,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肌肉关节疼痛,皮肤瘙痒,睡眠不好,感觉消沉、头脑不爽;
以及短期的记忆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和难以长时间的从事同一工作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丙型肝炎的早期症状。
少数病人可伴有低热,轻度肝脏肿大,部分病人可出现脾脏肿大,少数患者甚至可出现黄疸。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丙肝无预防疫苗专家支招防丙肝昆明南亚科大肝病医院王院长功焯指出:血液传播,是目前丙肝感染的主要途径,且由于目前丙肝预防疫苗仍没有研制出来,要“堵住”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必须做好日常预防工作。
1
生病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因为正规医院的注射,诊疗设备相对完善以及经过消毒,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对医疗器械以及用具要进行消毒,带血及体液污染物应该严格消毒处理,而且在输血时会对血液进行筛查,以确定没有丙肝病毒。
2
做好产前检查
夫妻双方在结婚前做好婚检产检,并且在怀孕前双方做一次丙型肝炎病毒标准物检查。如在母亲怀孕期时查出阳性,也要尽可能地降低母婴传播的危险性。
3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接触病人后要用肥皂洗手,提高防范意识,不要随便的纹身、纹眉、纹眼线、扎耳洞等。如果家庭成员或者朋友得了丙肝,不要太紧张了,只要不共用牙刷、牙杯、剃须刀等卫生用具,是不会被传染的。
4
注意性行为
精液中存在丙肝病毒,性接触传播不可忽视,因此预防丙肝时应洁身自好,规范性行为;与丙型肝炎病毒阳性者发生性接触时应当使用安全套。
丙肝是很毒,但好就好在丙肝病毒也有弱点。它感染肝细胞后,只呆在肝细胞浆内复制,不像乙肝病毒那样会“钻”,一直“钻”进肝细胞核内“扎根”。
所以,丙型肝炎防治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经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丙肝病毒可以从体内彻底清除。
本文转自养生杂志公众号小号:“肝精火旺”,本号专注肝健康,欢迎搜素“肝精火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