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眼压比高血压更可怕,90%的人都不知道

文 / 不得不说的健康
2021-02-04 00:36

都知道有“血压”,却没几个人知道“眼压”,相比“血压”,眼压的重要性不遑多让。都知道高血压很麻烦,眼压高了也照样麻烦。

什么是眼压

眼压就是眼球内部的压力,简称为眼压。它是眼内容物对眼球壁施加的均衡压力。

正常人的眼压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以维持眼球的正常形态,同时保证了屈光间质发挥最大的光学性能。正常眼压的范围为1.47~2.79kPa(11~21mmHg)

眼压高的症状

1.视野变窄,视力减退

眼压过高时视神经受到损害,早期多在夜间出现视力下降和雾视,第二天消失。

2.头痛眼胀

由于眼压急剧上升,三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患者常感到有偏头痛和眼睛胀痛。

3.恶心呕吐

眼压升高可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经及呕吐神经中枢的兴奋,出现恶心呕吐。

4.虹视

由于眼压升高,看灯光时会出现彩环现象。

眼压升高的原因

姿势与食物的因素

正常人在由坐姿换成平躺位置时,眼压可能上扬六毫米汞柱。若是采取倒立的姿势,眼压可能会上扬十多毫米汞柱之多。因此青光眼患者若有做瑜迦运动,我们会劝其尽量避免倒立的动作。此外,在短时间内喝下大量的液体 (如500CC)会使眼压升高。有些药品 也会造成眼压上升的副作用,其中最值得留意的是含有类固醇的药品。无论是经由口服,皮肤涂抹,鼻腔喷雾或是点眼药水等各种不同的给药方式,只要含有类固醇,就有机会产生这种副作用。

疾病的因素

青光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虹睫炎、白内障、近视眼等眼病均可出现高眼压,外伤也可造成高眼压。

日常生活中的因素

1在暗处停留时间过久;

2低头、读书时间过久;

3休息不好,过度劳累;

4暴饮暴食;

5季节变化,如冬天。

在日常体检中,很少有检查眼压,但眼压过高很有可能发展成为青光眼,而青光眼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致盲性眼病。

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首先是年龄因素。青光眼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增高,闭角型青光眼多在40岁以上,50-70岁最多。开角型青光眼20-60岁之间。近来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大,有增高趋势。其次是性别和遗传。女性青光眼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比例大约是一比四,开角型青光眼无性别差异。青光眼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变,有家族患病史的人占整个发病人群13%—47%。高血压、糖尿病、偏头疼是青光眼的危险因素,高度近视度数进行性加深时应警惕开角型青光眼发生。青光眼的高危人群,要避免大悲大喜,情绪激动、喜怒无常容易诱发青光眼。40岁以上人士,建议每年查一次眼压和眼底!

头痛恶心,伴随视力下降,马上就诊

急性青光眼完全发作时,患者头内及眼内会感觉到剧痛,症状持续不退并开始恶化,呕吐、虚脱的症状随之而来。并伴随视力下降,朦胧不清。必须马上眼科就诊!几小时内,药物可以控制青光眼进展。两天之后,就可能回天乏术,眼压高最终导致失明。很多老年人视力下降,自以为是白内障,拖延就诊,但其实患的是青光眼!白内障好比灯泡,坏了还能再换;而青光眼的损伤是神经的损伤,神经好比是特殊的电线,断了就是断了,再也接不上了。也就是说,青光眼是一种进行性神经损伤性疾病,是不可逆的,比白内障更可怕。一旦患病并发生视神经损伤,任何治疗方法都不能使病情逆转。建议视力出现任何问题,马上就诊。

坐车、走路,不建议用手机

不断行进的状态用手机,需不断调整眼部睫状肌来对准焦距,很容易造成视疲劳。

当然走路玩手机还有可能......

黑夜中玩手机危害超乎危害

睡觉前关灯玩手机会导致青光眼,甚至失明?这绝非危言耸听。

专家提醒说,在昏暗的光线下用眼,会造成瞳孔长时间散大,堵塞眼内液体循环流通,很容易导致青光眼的发生,甚至导致永久失明。

需要使用手机时,应在房间开一盏低亮度的背景照明灯,缓和一下屏幕和背景环境间亮度的差距,这样对眼睛能起到保护作用。

另外,为了降低眼睛的负荷,最好调整手机屏幕的对比度,使亮度和色泽尽量柔和。

《近视手册》作者: 石一宁,方严 ,仝警安

这本书是Klaus Schmid博士将全球的关于近视的文献所做的整理和汇总,书中公允的总结了近视相关文献,并将各种发表的研究结果以及建议进行了关联,所以权威性不言而喻,可以称得上是近视防控的“圣经”,同时,这也是一本充满爱的著作,Klaus Schmid博士编写此书的初衷就是因为他的夫人和孩子近视了,因为他对夫人和孩子满满的爱,而开始查阅各种近视文献,遂成此书,并期望更多的人得到帮助,而主译者石一宁教授也是一位充满大爱的眼科专家,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机制以及预测、预防控制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在接触本书及作者后,数次沟通而获得作者允许,遂自费集合了国内眼科及视光领域的顶级团队进行了翻译,并亲自把关数易其稿,最终成书,同时还邀请了视光界前辈褚任远教授、王幼生教授做序。

除了新华词典、电话黄页之类的大部门,相信这本书是很多人见过的最厚的一本书:全书一共845页。580元的定价,想必也阻挡了绝大部分人群的购买欲望。从书名来看,专业性又是如此地强。这些都形成了初见《近视手册》的巨大阻力。

但是,在我看过这本书,特别是和本书的翻译者石一宁老师多次近距离接触后,却发现这本书是如此地值得推荐,推荐给家长、推荐给老师、推荐给孩子、推荐给关心着儿童近视防控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