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国家的人爱得脑出血?预防脑出血,你需要做到这几点
你是否注意到自己身边得脑出血(脑卒中、脑溢血)的人越来越多?根据国外的研究,我们国家得脑出血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什么会这样?为了我们的健康生活,又该如何预防脑出血?跟随者波波医生来学习一下相关知识。
你真正了解什么是脑出血吗脑出血,又称脑溢血,它的发病病因多种多样,不过绝大多数是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故有人也称高血压性脑出血。医学上,按照是否由外伤因素引起,可分为外伤性脑室内出血和自发性脑室内出血。
脑出血与高血压病为什么关系如此密切?
高血压患者中,大概有1/3的概率会发生脑出血,而约95%的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
此外,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脑出血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脑出血占所有脑血管病的40%~50%,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是我国脑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临床类型。
那么,又是哪些因素影响脑出血的发病情况呢?1、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溢血最主要的病因。脑溢血的发生是在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内穿通动脉上可形成许多微动脉瘤,主要分布在大脑基底节的豆纹动脉、桥脑、大脑白质和小脑。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微动脉瘤可能破裂而出血。或由于长期高血压对脑实质内穿通动脉管壁中的内膜发生玻璃样变性或纤维样坏死,在血压或血流急剧变化时容易破裂出血。
2、脑血管淀粉样变。由于脑皮质和软脑膜易发生脑血管淀粉样变,故该病变所致的脑溢血总发生于脑叶,大脑半球深部组织、脑干和小脑很少受累。年龄愈大愈好发。
3、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它们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但也有出血后破入脑实质内形成脑内血肿的情况。
4、颅内恶性肿瘤如胶质瘤、转移瘤、黑色素瘤等,发生肿瘤卒中时可形成脑内出血。
5、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友病等血液疾病也会增加患病概率。
6、如用肝素或阿司匹林治疗亦可引起脑溢血。其他病因有:动脉硬化、各种脑动脉炎、出血性脑梗死等。
7、季节里交替时节,气温变化大,季节的变化以及外界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体神经内分泌的正常代谢,改变血液粘稠度,血浆纤维蛋白质、肾上腺素均升高,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和脆性增加。短时间内颅内血管不能适应如此较为明显的变化,即出现血压的波动,最终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8、情绪的变化能够影响毛细血管的收缩或者扩张,突然的情绪变化能够刺激毛细血管,但是当毛细血管应激速度来不及反应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出血。所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该时时保持心情平静,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
9、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引起脑出血,抽烟、喝酒、过度劳累都是脑出血的诱因,所以也要进行调整。
因此,我国的人爱得脑出血的原因也就能知道一些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也在发生改变,这样的转变给脑出血提供了发病的空间。
1、高血压患者比较多。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近日发布的《全国高血压控制状况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高达23.2%,但其知晓率不及50%,治疗率为40.7%,控制率仅为15.3%。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10.5亿高血压患者。来自《Lancet》的一项研究指出,对于35-75岁的中国人群,近半数患有高血压,但接受治疗的不到三分之一,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的人口甚至不足1/12。
2、疾病谱正在发生转变。疾病谱的转变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疾病出现多样化、复杂化,导致脑出血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加以及难以控制。
3、生活习惯差。李秀萍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国民健康存在健康意识淡薄、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吸烟与饮酒、睡眠不足等问题。
最后,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脑出血?1、发现动脉硬化,必须早期治疗,降低血脂及胆固醇,以保持血管的弹性。
2、必须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做到定期检查,采取服药措施。降低或稳定血压,防止血压突然增高。
3、精神必须乐观。避免精神紧张和疲劳,防止动脉硬化和血压上升。
4、饮食必须清淡,少食动物脂肪或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糖也不宜过多食。可多吃豆类、水果。蔬菜和鱼类等,尤其对血压较高、动脉硬化、血脂者更为重要。
5、必须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保证足够睡眠,避免过劳过累。
6、大便必须经常畅通,避免过度用劲排大便。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软化粪便,以免血压突然增高。
7、必须忌烟酒。烟能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对高血压更有害,并能引起血管痉挛。长期大量饮酒也会促使动脉硬化,甚至促使血管破裂。
最后,祝你身体健康、远离疾病。
有更多问题,还请到医院咨询专业医生。
参考资料:
1.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data from 1.7 million adults in a population-based screening study(china PEACE Million Persons Project).
2.李秀萍,王国英.国民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改善对策.